晨曦微露,林家小院已飘起袅袅炊烟。用过早饭,林子轩带着三小只背着书包往学堂走去,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林小薇收拾完碗筷,兴冲冲地找到正在修理农具的林大山和在晾晒衣物的苏荷。
“爹!娘!我们的木耳和银耳菌包,现在很多都布满了菌丝,我们今天就将他们全部立起来固定好,要不了多久就能收获木耳和银耳啦!”
“好啊!趁着今天有空闲时间,我们一起弄。”
三人,将所有的菌棒小心翼翼的搬到专门建立的菌菇房里,将菌棒整齐的立好并固定。
每根菌棒都间隔一段距离,给木耳和银耳提供生长空间。三人又小心的菌棒浇了水,打开一扇窗户透气,满意的离开了。
这几天林小薇家冷清了,也闲了下来。林小薇发现自己培育的蜜环菌包已经长毛了菌丝。可以移植了。
于是这天吃过早饭,今天便提议:爹,娘,咱们今天去山里试种天麻吧!我培育的蜜环菌已经长好,可以移栽了!
林大山闻言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眼睛发亮:当真?咱们家第一桶金就是靠天麻挣的,要是能自己种成,那可真是大好事!
苏荷也擦了擦手,欣喜地说:小薇需要什么工具?我这就去准备。
一家人简单收拾后便出发了。
林大山扛着锄头走在前面,林小薇和苏荷各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长满白色菌丝的蜜环菌种。
晨露打湿了山路,林间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为他们引路。
来到一片松树林,林小薇仔细观察着地面:爹,娘,你们看,这里的松针落了厚厚一层,底下都是黑褐色的腐殖土,正是天麻最喜欢的生长环境。
林小薇蹲下身,用手拨开松软的土层:天麻和别的作物不同,它自己不会吸收养分,要靠蜜环菌供给营养。所以我们得先种下蜜环菌。
林大山按照女儿的指导,选了一棵粗壮松树的背阴处,开始刨坑。锄头落下,带起湿润的泥土气息。
爹,坑不用太深,大概一拃(zhǎ)深就够了。林小薇边说边示范,宽度要能放下菌种。(“拃”指?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长度,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动作。)
苏荷小心翼翼地从篮中取出蜜环菌种,那白色的菌丝像棉花一样蓬松。她轻轻将菌种掰成小块,每块都带着饱满的菌丝。
娘,您看这块菌丝多漂亮,林小薇拿起一块给苏荷看,颜色洁白,闻着有股清香味,说明长得很好。
林大山刨好第一个坑,抹了把汗问道:这样行吗?
林小薇仔细看了看:再往松树根靠近些,天麻喜欢和树根共生。
调整好位置后,林小薇开始给苏荷示范,林小薇将菌种均匀地铺在坑底,约莫两指厚。菌种不能铺得太厚,不然透气不好;太薄了又不够天麻吃。
每一块菌种也不能挨太近,要相隔一段距离,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将菌种铺好后。接着,林小薇在菌种上撒了一层腐殖土,轻轻拍实。
这层土要盖得恰到好处,既能保护菌种,又不影响它生长。
苏荷看得认真,忍不住问:那天麻种什么时候放?
要等菌种在土里长稳了才行。
林小薇解释道,大概过半个月左右,我们再来看。要是菌丝已经蔓延开,就能种天麻了。
林大山若有所思:这么说,咱们今天是在给天麻准备饭桌呢!
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林小薇点头道:爹这个比喻很恰当。咱们现在种下的蜜环菌,就是天麻将来的粮食。
一家三口配合默契:林大山负责刨坑,苏荷整理菌种,林小薇负责放置和覆土。阳光透过松针洒下斑驳的光影,林间回荡着一家人的说笑声。
这块地真肥,林大山一锄头下去,挖出几条肥硕的蚯蚓,你看这土多松软。
苏荷细心地将菌种摆放整齐,像在布置一个精致的苗床。她不时用手背擦擦额角的汗珠,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快到正午时,两个竹篮的菌种都种完了。林小薇数了数,总共种了二十多个坑,分布在五棵大松树周围。
等这些菌种长好,能种不少天麻呢。林小薇满意地说。
收拾工具准备回家时,林小薇忽然注意到不远处有一片特别的地块。她快步走过去,蹲下仔细察看。
爹,娘,你们快来看!她兴奋地招手。
原来这片地的表层是厚厚的腐殖土,下面却是整块的岩石层。
林小薇用树枝探了探,惊喜地说:这简直是种山药的宝地!你们想,山药往下长的时候遇到石板就会横向生长,采收时只要刨开表层土就能收获,再也不用挖深坑了!
林大山听完忍不住用锄头试了试,果然听到的碰撞声:还真是!这下可省力了。
苏荷笑道:咱们小薇真是走到哪儿都能发现宝贝。
夕阳西下,三人踏着暮色回家。林小薇一路上都在盘算:这片石板地至少要种上二三十株山药,以后还能扩大种植。想着未来丰收的景象,她的脚步越发轻快起来。
半个月之后,林小薇特意查看了蜜环菌的生长情况,长势喜人。可以放种麻了。
于是林小薇又喊上林大山和苏荷,拿着种麻开来到松树林。
轻轻刨开蜜环菌上覆盖的腐殖土,三人将种麻放在蜜环菌菌床上,放的时候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争夺养分,影响天麻生长。
三人将天麻种全部放完后,又给盖上腐殖土,接下来就交给时间去沉淀了。
回到家中,灶房里飘出晚饭的香气。
林小薇一边帮着母亲生火,一边在心里默默记下:天麻种植地方,想着时不时去看看,浇浇水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