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巴国部落的祭台就热闹起来。族人们忙着收拾昨日祭典的痕迹,巫祝婆婆却没去帮忙 —— 她揣着个布包,径直走向祭台边的悠悠,布包里裹着的木杖轻轻晃着,缀在杖头的青藤还沾着露水。
“悠悠,过来。” 巫祝婆婆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却透着温和。她走到祭台侧面的枯草丛前,停下脚步。那片草是去年冬天冻枯的,焦黑的草茎贴在地上,只有零星几株还留着点黄绿,在晨风中蔫蔫地晃着。
悠悠忙跑过去,手里还攥着蛇纹法器。他知道巫祝婆婆要教他东西 —— 昨日祭台上灵体觉醒后,巴垣长老就跟巫祝说过,要帮他稳住灵体,教他用灵脉力。
“你昨日觉醒的太初木灵体,是族中至宝,可光有灵体不行,得会用。” 巫祝婆婆蹲下身,指着枯草丛,又看向悠悠手中的法器,“我教你个简单的‘引灵术’,你听仔细了 —— 先用指尖青芒点法器的蛇眼玉石,引法器里的灵脉气,再把青芒对准草木,就能催活它们。”
悠悠点点头,按巫祝的话来做。他先凝神聚气,指尖很快冒出一缕青芒,比昨夜更亮些,像细弱的青烛。他小心翼翼地用青芒点向法器的蛇眼玉石 —— 玉石瞬间泛出绿光,一股比指尖更浓的灵脉气顺着青芒涌回来,裹着他的指尖,暖得像晒了太阳的泉水。
“对准那丛枯草,慢慢送气。” 巫祝婆婆在一旁提醒。
悠悠深吸一口气,将裹着灵脉气的青芒对准枯草丛。青芒刚触到焦黑的草茎,就像水流进干裂的土地,瞬间渗了进去。不过片刻,那几株留着黄绿的草就先有了反应 —— 草茎慢慢挺直,黄绿的叶片舒展开来,竟在晨雾里泛出了新绿;紧接着,周围焦黑的草茎也动了,从根部冒出嫩黄的芽尖,顶开焦黑的草叶,一点点往上冒,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原本枯寂的草丛,竟变得绿意盎然。
“成了!” 悠悠眼睛亮起来,收回青芒时,还忍不住摸了摸新冒的草芽 —— 软乎乎的,带着清晨的凉意。
巫祝婆婆看着草丛,脸上露出笑意,皱纹都舒展开了:“好小子,你这灵体比先祖记载的还要纯!一点就透,就是灵脉气还太嫩,得多练才能稳。”
两人在祭台边练了近一个时辰。正午的太阳渐渐毒起来,晒得祭台石头发烫,悠悠额头上渗满了汗珠,指尖的青芒也越来越弱,像快熄灭的烛火。他晃了晃身子,觉得头晕乎乎的,连胸口的木脉印记都不怎么发热了。
“歇会儿吧,别累着。” 巫祝婆婆刚想拉他到树荫下,悠悠手里的蛇纹法器突然发烫 —— 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热些,蛇眼的玉石泛出浓浓的绿光,一道细弱的绿线从玉石里飘出来,轻轻落在悠悠的眉心。
那绿光刚触到眉心,悠悠就觉得一股清凉的暖意顺着眉心往下流,瞬间传遍全身 —— 之前的疲惫、头晕全没了,胸口的木脉印记重新热起来,指尖的青芒也亮了几分,像被雨水浇过的火苗,重新燃起活力。
“这……” 悠悠愣住了,摸了摸眉心,还留着淡淡的暖意。
巫祝婆婆看着法器,眼神里满是赞叹:“这蛇纹法器果然不一般。它不仅能帮你引灵脉,还能护你的灵体 —— 你灵体消耗太多时,它会自动把储存的灵脉气渡给你,帮你补力。” 她顿了顿,又道,“以后练累了,就把法器贴在胸口,让它跟你的木脉印记呼应,恢复得更快。”
悠悠试着把法器贴在胸口 —— 蛇眼玉石刚碰到木脉印记,就传来一阵温和的震颤,两股暖意交融在一起,舒服得让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悠悠哥哥,你在做什么呀?” 一阵清脆的童声传来。几个族中的孩童扒着祭台边缘,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过来 —— 他们是被草丛里的绿光吸引来的,早就扒在旁边看了半天。
“我在练引灵术,能让草变绿。” 悠悠笑着招手,让他们过来。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问:“悠悠哥哥,是不是因为你手里的石头呀?它好神奇。”
“是呀,这是蛇纹法器。” 悠悠把法器递过去,“你们摸摸看,能不能感觉到它的温度?”
孩童们轮流摸向法器 —— 有的捏着蛇鳞,有的碰着玉石,可都摇了摇头。“只有凉凉的石头感呀。” 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皱着眉,又摸了一次,还是没感觉到暖意。
悠悠心里一动 —— 他想起巴垣长老说 “只有木脉最纯的后裔能引动法器”,原来真的只有他能感觉到法器的温度,能让它渡灵脉气。
巫祝婆婆看着这一幕,笑着对孩童们说:“这法器跟悠悠有缘,只有他能跟它说话呢。” 孩童们似懂非懂地点头,看向悠悠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崇拜。
太阳渐渐偏西,金色的光洒在祭台上,把悠悠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握着蛇纹法器,指尖的青芒在阳光下泛着淡绿,心里忽然踏实起来 —— 有法器护持,有巫祝婆婆和长老教他,就算以后真的遇到混沌,他也能试着去对抗,试着去护着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