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渐渐变得温暖起来,融化了田埂上最后几处残雪。青竹村的土地在经历了整个冬天的封冻后,终于彻底苏醒,散发出湿润的泥土气息。一年之计在于春,苏凌薇深知这个时节的重要性,她租赁村西头那几亩荒地和整理自家小院旁开垦出的菜园的计划,必须尽快付诸实施。
那几亩村西的荒地,因着土质贫瘠、碎石较多,且离水源稍远,往年鲜有人问津,租金倒也便宜。在里正的见证下,凌薇与村里签了租赁契约,一次付清了半年的租金。村里人对此议论纷纷,有说她傻的,有猜她或许有什么妙法能叫薄田生金的,但更多的是持观望态度。苏老栓起初也颇为担忧,那地他是知道的,产出有限,怕是连租金都赚不回来。但凌薇只是安抚地笑笑,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爷爷,地是死的,人是活的。您放心,孙女心里有数。”
接下来的日子,凌薇变得异常忙碌。她雇佣了村里两个力气大、肯吃苦的汉子,付了合理的工钱,让他们帮忙清理荒地里的碎石和顽固的草根。她自己则更是身体力行,挥舞着锄头,将板结的土地深翻、耙平。她那看似单薄的身躯里,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动作迅捷而有效,丝毫不逊于常年劳作的男子,引得帮忙的村民都暗自咋舌。苏老栓腿脚好了不少,也闲不住,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琐事,看着孙女忙碌的身影,既心疼又骄傲。
在整理田地的同时,凌薇也开始着手处理种子。对于土豆,她选取了空间黑土地产出、个头匀称、芽眼饱满的块茎,进行切块、晾晒,做好播种前的准备。村民们见过她之前种出的土豆产量,虽然好奇她为何今年要扩大规模,却也不再过多质疑。
而真正让她投入全部心神的,是那来自空间、颗粒金黄饱满如碎金般的玉米种子。她将这批种子视若珍宝,单独划出一块日照最足、土质经过她初步改良(掺入了一些空间黑土和腐熟的草木灰)的地块,准备作为玉米的试验田。
播种那日,天气晴好。凌薇拒绝了旁人的帮忙,决定亲自完成这第一季玉米的播种。她先用木棍和麻线在田里拉出笔直的线条,确保行距和株距都精确无误。然后,她小心翼翼地取出用温水微微浸泡过、已隐约透出生命力的玉米种子,弯下腰,按照精确计算好的距离,一粒一粒,亲手将它们点入湿润的土壤中,覆上薄薄的一层细土,动作轻柔而虔诚。阳光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她却浑然不觉。苏老栓拄着拐杖站在田埂上,看着孙女这般郑重其事,心中那点疑虑被一种莫名的期待所取代,或许,这名为“玉米”的陌生作物,真能带来奇迹?
完成播种后,凌薇并未松懈。她几乎每日都要去田边转上几圈,观察土壤的墒情,查看是否有鸟雀或虫蚁破坏的迹象。空间黑土地培育出的种子似乎生命力格外旺盛,对环境的适应力也极强。与此同时,她租赁的其他田地里,土豆的种植也同步完成,绿油油的幼苗已然破土,长势明显比邻家的同类作物要健壮许多,这更增添了苏老栓和部分关注此事的村民的信心。
日子在期盼中悄然流逝。大约过了十来天,一个雾气朦胧的清晨,苏老栓像往常一样,早起后习惯性地先去田边走走,活动活动筋骨。当他踱步到那片玉米试验田时,目光随意扫过,整个人却猛地顿住了。
只见昨日还是一片褐色的土地上,不知何时,已悄然探出了无数嫩绿的、带着晶莹晨露的尖尖小芽!它们一排排,一列列,整齐得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倔强地顶开覆土,向着天空伸展出充满活力的第一片绿色。那绿色是如此鲜嫩,如此纯粹,在清晨的薄雾和微光中,仿佛每一片幼叶上都跳跃着生命的音符。
“出……出苗了!真的出苗了!”苏老栓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他几乎是小跑着冲回院子,也顾不上腿脚是否利索了,一把推开院门,朝着正在灶间准备早饭的凌薇喊道,“丫头!快!快去看!你种的那个玉米,发芽了!密密麻麻的,都出来了!那苗子,精神得很呐!”
凌薇闻声,擦净手上的水渍,跟着爷爷快步来到田边。看到那一片破土而出的新绿,在晨光中焕发着勃勃生机,她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实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抹真切而欣慰的笑容。她蹲下身,仔细察看着那些嫩芽的间距和长势,比她预想的还要好。
“爷爷,您看,我没骗您吧。”凌薇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轻松,“这只是开始。等它们长起来,结出棒子,那才叫好看呢。”
苏老栓连连点头,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菊花,他围着田埂来回踱步,怎么看都看不够。这整齐划一、生机盎然的绿苗,与他记忆中任何一种庄稼初生时的模样都不同,带着一种井然有序的力量感。他隐隐感觉到,孙女带来的,或许不仅仅是几种高产的作物,更是一种全新的、他无法完全理解的耕种理念和希望。这片曾经无人看好的荒地上萌发的点点新绿,正悄然预示着青竹村即将到来的、不同于往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