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锦和秦琅回到沈府,刚踏入书房,便又陷入了沉思。桌上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们疲惫却坚定的脸庞。沈若锦缓缓说道:“秦琅,明日的沟通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秦琅点头,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改革规划图上,“无论他们有什么阴谋,我们都要见招拆招,绝不能让改革停滞。”然而,他们不知道,明天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更为艰难的考验。
第二日,晨光熹微,沈若锦和秦琅早早起身,再次梳理了一遍应对策略,便前往与保守势力约定的地点。一路上,沈若锦望着车窗外熟悉的街道,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即将到来的这场沟通,关乎着文化变革的成败。
到达约定的府邸,沈若锦和秦琅被引入大厅。厅内,几位身着华服的传统礼教卫道士正襟危坐,面色阴沉。见沈若锦和秦琅进来,其中一位留着长须的老者冷哼一声,“哼,沈姑娘,秦公子,你们这次的改革,实在是有违祖宗礼法!”
沈若锦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道:“老先生,时代在变,如今的局势已与往昔不同。提倡男女平等,鼓励女子接受教育,并非是要摒弃祖宗礼法,而是为了让国家更好地发展。”
老者拍案而起,“荒谬!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女子就该待在后宅,相夫教子,学那些无用之物作甚?”
秦琅也站起身来,从容说道:“老先生,如今乱世,国家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女子同样有聪慧的头脑,若能接受教育,定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况且,这文化变革,也是为了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然而,老者并不买账,他环顾四周,与其他几位卫道士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后说道:“沈姑娘,秦公子,你们若执意推行这文化变革,恐怕会引起民愤。你们看看,这几日,各地都传出了不利于你们改革的言论。”
沈若锦心中一紧,她知道,这定是保守势力在背后搞鬼。但她表面上依旧镇定自若,“老先生,这些谣言我们自会处理。我们相信,只要向民众解释清楚文化变革的好处,他们定会理解和支持。”
从府邸出来,沈若锦和秦琅的心情格外沉重。秦琅握住沈若锦的手,安慰道:“别担心,我们还有办法。”沈若锦点点头,“嗯,我们得加快辟谣的速度,同时加大宣传文化变革好处的力度。”
回到沈府,沈若锦立刻召集人手,安排他们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公告,澄清谣言。同时,她和秦琅亲自撰写文章,详细阐述文化变革的意义和好处,让人张贴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沈若锦和秦琅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宣讲会。沈若锦站在高台之上,声音洪亮地说道:“乡亲们,我们提倡女子接受教育,并非是要让女子抛头露面,而是希望她们能有更多的选择。女子也可以读书识字,明理知义,甚至可以像男子一样,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台下的民众们听了,有的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却依旧面露疑虑。一位中年妇女站出来问道:“沈姑娘,你说的这些听起来是挺好的,可女子读书了,以后谁来做家务,照顾家人呢?”
沈若锦微笑着回答道:“大嫂,女子接受教育,并不意味着就不能照顾家庭。相反,她们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教育子女,管理家庭。而且,我们也会倡导男女共同承担家务,让家庭更加和谐。”
在乡村,同样的宣讲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秦琅耐心地向村民们解释着文化变革的好处,“大叔大婶们,让女子读书,以后村里说不定就能出女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咱们村子也能变得更有文化。”
然而,尽管沈若锦和秦琅努力辟谣和宣传,谣言还是在一些地方造成了影响。有些民众听信了谣言,对文化变革产生了抵触情绪。在一个偏远的村庄,当沈若锦和秦琅的宣讲队伍到达时,村民们竟将他们拒之门外。
“我们不要听你们的歪理,你们走吧!”一位村民大声喊道。
沈若锦心中一阵难过,但她没有放弃。她站在村口,大声说道:“乡亲们,我们知道你们可能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言,但请相信我们,文化变革真的是为了大家好。我们可以给大家一些时间,去了解,去思考。如果你们有任何疑问,随时都可以来找我们。”
在回城的路上,沈若锦望着车窗外荒芜的田野,心中满是忧虑。秦琅轻轻握住她的手,“别灰心,我们已经做了我们能做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转机。”
沈若锦转过头,看着秦琅,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嗯,我不会放弃的。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要让文化变革顺利进行。”
夜幕降临,沈若锦和秦琅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关于文化变革的资料,陷入了沉思。烛光在风中摇曳,仿佛也在为他们的前路担忧。
沈若锦拿起一份资料,说道:“秦琅,我们得想想其他办法,光靠辟谣和宣传可能还不够。我们要找到那些谣言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秦琅点头,“我已经派人去查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只是,在这期间,我们还得继续安抚民众的情绪。”
沈若锦揉了揉太阳穴,“嗯,明天我们再去其他地方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然而,他们不知道,保守势力在看到谣言产生了一定效果后,正策划着更加恶毒的阴谋。这个阴谋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正伺机而动,准备给沈若锦和秦琅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