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界线《作者思考》
前面写的太啰嗦了。就算是种田文也有一些爽点值得看的。说实话,这个小说越写越淡。没有一点点反转的情节。写到这里,我自己感觉很不好意思了。不得不重新设定,重新写个大纲。
将主线剧情发展精准描写一下。不能太啰嗦。支线情节发展有自己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并且要为主线剧情服务。
男女之间的情感发展也写得不理想。虽然搞基建事业,但是感情发展也要有精彩之处。
女主的泼辣感不仅仅是毒舌,还护短,还有独特的性格魅力。爽气大度又不圣母。
男主纯情帅气又有担当。情感线需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爱慕、理解、心疼、相恋、深爱。
反派在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反派角色。配角的戏份也不能少。适当有些反派和配角的戏份,会使小说增加可读性。
前面写的有些情节发展好像反复了。真的是练习啊。现在的收获是,知道自己要向哪里努力了。写文章要不停的反复修改,纠错。知道自己的不足。
主线大纲是脉络,要清晰明了。贯穿始终。支线情节不断丰满填充。又不脱离主线设定。
努力之中,愿一切努力都不白费。愿明天更比今天好!
————————
黄瓜满棚与分级欢
1983年正月十二的晨光,像被人揉碎的金箔,透过塑料膜筛进大棚时,林薇刚撩开门帘就被一股清甜撞了满怀。那味道不是咸菜缸的咸涩,也不是冻土的寒凉,是黄瓜特有的嫩香,混着棚内暖融融的水汽,裹得人鼻尖发酥。
她下意识伸手去碰离得最近的那根黄瓜——深绿的表皮泛着油亮的光,白刺硬挺得能扎住指尖,顺着瓜身往下摸,圆润的弧度里藏着饱满的汁水,轻轻一捏,竟能感觉到果肉在指腹下微微颤动。“成了!”林薇心里一热,这声感叹没忍住飘出口,惹得棚那头的刘婶直起腰来。
“林丫头!你快瞅这根!”刘婶的大嗓门裹着笑,怀里抱着个竹筐,筐里躺着根快赶上小臂粗的黄瓜,瓜尾还带着新鲜的花托,“俺活四十年,头回见冬天里长这么周正的黄瓜,比夏天的还精神!”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棚里瞬间热闹起来。李二哥搓着满是老茧的手凑过去,小心翼翼捏了捏黄瓜,又凑到鼻尖猛吸一口,粗声粗气地喊:“这味儿!鲜透了!送县城国营店,指定能卖个好价!”几个后生更直接,趁没人注意,偷偷掰了半根黄瓜,“咔嚓”一口咬下去,脆响在棚里荡开,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还含糊地嚷:“甜!比俺娘腌的黄瓜条甜十倍!”
林薇笑着走上前,从刘婶筐里拎出根中等大小的黄瓜,转身递给挤在人群后的丫丫。小姑娘攥着半块冷玉米饼,眼睛直勾勾盯着满棚的绿,见林薇递来黄瓜,怯生生接过去,先凑到鼻尖闻了闻,又小口咬了一点,眼睛瞬间亮成两颗星星,含着黄瓜含糊道:“林阿姨,比糖还甜!”
“以后天天都能吃。”林薇蹲下来,帮丫丫擦去嘴角的汁水,指尖碰到孩子冻得发红的脸颊,心里软乎乎的——半个月前,这孩子还蹲在咸菜缸旁哭,如今终于能吃上新鲜黄瓜了。
张大爷拄着拐杖慢悠悠走过来,烟袋锅子别在腰间没点,伸手摸了摸黄瓜藤蔓,又抬头看了眼棚角的酒精温度计——红色液柱稳稳停在18c。“丫头,你这温控得准。”老人点点头,语气里满是认可,“白天18c,夜间12c,正好合了黄瓜长个儿的性子。俺年轻时在公社菜园学的土法子,都没你这么精细。”
“都是大伙帮衬。”林薇笑着摆手,又转头看向王翠花,“二婶,麻烦您带几个姊妹分分级——长25厘米以上、直溜没斑点的装一级筐,20到25厘米的放二级筐,有点弯的畸形瓜单独装,咱们留着自己吃或腌黄瓜条,成不?”
王翠花愣了一下,随即赶紧点头,拎着空竹筐就往棚那头走,还特意从兜里掏出块洗得发白的蓝布,把筐底擦了又擦:“可别蹭坏了,这都是咱们的宝贝疙瘩!”她招呼着几个妇女分拣,手指碰到黄瓜时,动作竟比平时摘菜轻了三分——曾经总爱藏私的人,如今也把大棚的事当成了自家事。
赵文山背着布包走进来时,棚里正忙得热火朝天。他没像往常那样皱着眉挑刺,反倒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和半截铅笔,蹲在黄瓜架旁,先用尺子量了量最长的黄瓜,在本子上记下“一级瓜,27厘米,直度达标”,又翻到新的一页,认真画起黄瓜的外形,连表皮的白刺都画了两笔。
“赵老师,您这是?”林薇走过去,有点意外。
赵文山抬头,推了推鼻梁上没镜片的镜框(那是他从旧货市场淘的,总爱戴着装文化人),语气少了之前的酸意:“我记点数据,以后要是有人问起冬棚黄瓜的标准,也好有个参照。”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这畸形瓜比例大概多少?农书上说冬棚黄瓜畸形率控制在10%以下算优质,你这能到多少?”
“目前大概8%。”林薇没想到他会主动问技术问题,笑着回答,“主要是前期雄花不足,后续咱们提前培育雄花苗,应该能降到5%以下。”
赵文山点点头,在本子上飞快记下,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混着棚里的笑声,竟格外和谐。林薇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心里悄悄松了口气——这个曾经的“反对派”,终于开始正视这片大棚了。
太阳升到头顶时,分级工作基本收尾。一级筐码在棚门口,32个竹筐堆得像座绿色小山,每个筐里的黄瓜都直溜油亮;二级筐18个,也透着新鲜劲儿;畸形瓜装了5小筐,王翠花正盘算着:“俺家有个旧坛子,正好腌黄瓜条,再搁点辣椒、生姜,过年就能就着玉米饼吃!”
陆衍这时从外面回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县城地图,走到林薇身边时,指尖还带着点寒气:“跟刘经理通了电话,他说明天上午九点在店门口等。俺查了路线,从村东头走柏油路,骑自行车俩小时能到,咱们七点出发,稳当。”
林薇接过地图,指尖不经意碰到陆衍的手,两人都愣了一下,又飞快别开视线。陆衍耳尖微红,赶紧补充:“板车俺让李二哥修好了,垫了两层旧麻袋,还在车底铺了干草,路上颠也伤不着黄瓜。”
“嗯,辛苦你了。”林薇看着他,心里暖暖的。棚外的阳光透过塑料膜,在陆衍肩头洒下片光斑,他低头整理地图的样子,认真得让人安心。
就在这时,林薇的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提示音:【黄瓜成熟度达标,分级任务完成,解锁“长期供货”支线任务。奖励:西红柿反季种子2斤,适配冬棚种植。】
林薇攥紧了手心——西红柿种子!等黄瓜收完,就能种西红柿,让村民们冬天也能吃上多样的新鲜菜。她抬头看向棚里的人群:李二哥在帮着搬筐,刘婶在给黄瓜盖布,王翠花在跟妇女们说腌菜的法子,赵文山还在记录数据,丫丫蹲在筐边,小心翼翼摸着凉凉的黄瓜,脸上满是欢喜。
从咸菜缸到满棚黄瓜,从冷嘲热讽到齐心协作,红星队的冬天,终于告别了单调的咸,迎来了清甜的希望。林薇知道,明天的送菜只是开始,往后的日子,会像棚里的黄瓜藤一样,顺着阳光,节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