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晨雾裹着桃花香,飘进陆家的堂屋。林薇、李桂香和王翠花围坐在八仙桌旁,手里的针线在红底喜被上穿梭——鸳鸯的翅膀刚绣了一半,李桂香的线就打结了,她笑着扯断线头:“还是林丫头手巧,你看这鸳鸯的眼睛,绣得跟活的一样。”
王翠花手里的针也慢了些,指尖还贴着块纱布——早上缝被角时不小心扎了手,林薇赶紧给她贴了块系统兑换的“消毒纱布”(伪装成“供销社买的新药布”)。“我这辈子没绣过这么精细的活,别给你绣坏了。”她低头盯着布面,针脚比昨天整齐了不少,连鸳鸯的尾巴都绣得有模有样。
“绣坏了也没事,咱们拆了重绣。”林薇笑着把自己的顶针递给她,“戴这个,针走得顺。”正说着,院门口传来陆衍的声音:“水渠接头处弄好了,你们要不要去看看?准备试水了!”
三人赶紧放下针线,往北坡跑。水渠已经挖完了,黑色的防水卷材铺在渠底,像条光滑的黑丝带,从山泉一直延伸到坡地的玉米田。小张技术员正拿着水平仪检查坡度,陆衍蹲在接头处,手里攥着卷银色的胶带——是系统昨晚奖励的“防水胶带”,林薇跟大家说“这是农机厂给的专用胶带,补漏特别好用”。
“先往山泉那边放水!”陆衍喊了一声,两个后生把挡水的石板挪开,山泉水“哗啦啦”流进渠里,顺着防水卷材往下淌。刚开始一切顺利,可到了玉米田的接头处,水突然从缝隙里渗出来,滴在田埂上。
“漏了!”强子急得跳起来,伸手想去堵。林薇赶紧拦住他:“别慌,用防水胶带补。”陆衍立刻撕开胶带,贴在缝隙处,用手掌使劲按了按——胶带黏性极强,很快就把漏口堵上了,水流顺畅地流进玉米田,滋润着刚种下的玉米种。
村民们欢呼起来。李桂香的男人蹲在田埂边,看着水流进自家的地里,笑得合不拢嘴:“以后浇水不用再挑了,这水渠修得值!”赵老栓拄着拐杖来查看,烟锅子往渠边一磕:“这胶带真好用,比泥抹的还结实——林丫头,这胶带还有吗?我家的水缸有点漏,想补补。”
“有,等会儿给您拿一卷。”林薇笑着点头,系统面板适时弹出提示:【水渠试水成功,奖励“果树营养液”x10瓶,积分250,解锁“喜糖包装纸”模板。】
中午歇晌时,大家坐在桃树下吃午饭。陆衍从布包里掏出个小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那支桃木簪——已经打磨得光滑发亮,顶端的桃花纹刻得精致,还系了根红绳。“昨晚打磨到半夜,你看看喜欢不?”他把木簪递给林薇,耳根有点红。
林薇接过木簪,别在自己的蓝布衫上,对着陆衍笑:“喜欢,比供销社卖的银簪还好看。”李桂香凑过来,打趣道:“衍小子这手艺,以后不种地了,还能去镇上做木匠!”陆衍被逗得低笑,伸手帮林薇把歪了的木簪扶正,动作温柔得像在呵护珍宝。
下午,林薇和陆衍一起给北坡的桃树苗施肥。系统奖励的“果树营养液”装在玻璃瓶里,她按比例兑在水里,用瓢往树根浇。强子跟在后面帮忙,学得格外认真:“林姐,这营养液是不是能让果树长得快?”
“是呀,浇了这个,秋天就能结更多桃子。”林薇笑着说,“等桃子熟了,咱们做桃子罐头,还能拿到镇上卖钱。”强子的眼睛亮了,手里的瓢挥得更有劲了。王翠花也来帮忙,她拎着个水桶,给每棵桃树苗都浇了水,嘴里念叨:“好好长,别辜负了林丫头的心思。”
傍晚回家,两人一起熬喜糖。陆衍蹲在灶膛前烧火,林薇站在灶台前搅拌糖浆,甜香飘满了整个院子。“婚礼那天,咱们把喜糖装在红纸包里,每家送两包。”林薇一边搅拌,一边说,“再请公社书记当证婚人,让全村人都来热闹热闹。”
“都听你的。”陆衍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光映在他脸上,满是期待,“我还跟镇上的照相馆说了,婚礼那天请他们来拍照,把咱们的喜被、木簪、还有北坡的桃树都拍进去。”
林薇的心暖暖的,她知道,这场简单的婚礼,虽然没有华丽的婚纱和钻戒,却有着最真挚的心意——有他亲手做的木簪,有村民们帮忙绣的喜被,有一起修的水渠和种的果树,还有这满院的喜糖香。
夜色渐浓,喜糖熬好了,林薇把糖倒进瓷盘里,陆衍帮忙剪喜糖纸——是按系统模板剪的红纸,上面还印着个小小的“囍”字。两人坐在煤油灯旁,一边包喜糖,一边聊着未来的日子,声音轻轻的,却满是对幸福的憧憬。
窗外的桃花在月光下轻轻摇晃,水渠里的水还在静静流淌,玉米田里的种子正在悄悄发芽。林薇知道,她和陆衍的好日子,就像这江南的春天一样,正慢慢绽放出最美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