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梅赫拉巴德空军基地的停机坪上,12架伊尔-76md-90A运输机整齐排列,机身下的舱门缓缓打开,t-72m3主战坦克的履带碾过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黑手军士兵穿着沙漠数码迷彩服和黑手军特色全身防弹护甲,背着泽尼斯塔尔生产的AR-15改进型步枪,腰间别着战术匕首,正有序地登上运输机。
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只有眼神里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冷酷——这些士兵大多有着全球部署的经验,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所有人员注意,十分钟后起飞,目标苏里斯顿代尔祖尔机场。”
运输机的广播里传来机长的声音。
指挥官亚历山大·沃斯科夫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装备,然后对身边的士兵们喊道:
“记住,我们这次的任务是守住苏韦达省,对抗德鲁兹人武装。他们有‘陶式’导弹,会并联使用,对我们的坦克有威胁所以遇到敌人的反坦克小组,一定要先摧毁他们的导弹发射器——谁要是掉以轻心,下一个死的就是他!”
士兵们齐声回答:“明白!”
与此同时,波斯退役军人组成的战斗营也在基地集结。
这些士兵曾在波斯国防军或革命卫队服役,熟悉中东的地形和气候,擅长沙漠作战。
他们的指挥官是前革命卫队特种部队成员哈桑·卡里米,手里拿着苏韦达省的地图,正在给士兵们讲解作战计划:
“苏韦达省有五个战略要地,我们负责防守其中的两个——卡法尔舒克和沙赫巴。这两个地方靠近迦南边境,德鲁兹人很可能从这里发动进攻,所以我们要在边境线上设置地雷阵和雷达站,一旦发现敌人,立刻报告。”
美韩退役军人组成的战斗营则在另一处停机坪集结。
前漂亮国海军陆战队成员杰森·米勒正检查着“针”-S单兵防空导弹的瞄准系统,他对身边的南韩退役军人金敏哲说:
“德鲁兹人虽然没有空军,但他们可能会得到以列色的无人机支援,所以我们的防空小组要24小时待命,不能让任何无人机靠近我们的阵地。”
金敏哲点点头,手里拿着一把AR-15改步枪:
“放心,我在军队的时候,接受过反无人机训练,对付德鲁兹人的无人机,绰绰有余。”
十分钟后,第一架伊尔-76运输机的引擎开始轰鸣,机身缓缓升空,朝着苏里斯顿的方向飞去。
机舱里,士兵们靠在座位上,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看苏韦达省的地图,还有的在闭目养神——他们知道,这次的任务不会轻松,德鲁兹人武装不仅装备了先进的反坦克导弹,还有当地人的支持,想要守住苏韦达省,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天后,代尔祖尔机场。
黑日安保的第一批装备和人员顺利抵达,约翰·里德带着小队前来接应。
当亚历山大·沃斯科夫走下运输机时,约翰立刻迎了上去:“沃斯科夫指挥官,欢迎来到苏里斯顿。苏韦达省的局势比我们预想的更严峻,德鲁兹人已经攻占了卡法尔舒克附近的一个村庄,正在向我们的防御阵地逼近。”
亚历山大接过约翰递来的地图,快速浏览了一遍:
“我们的坦克和直升机什么时候能到位?”
“第一批20辆t-72m3和10架hh-22已经抵达,正在卸载。”约翰指着远处的停机坪,“hhF-22武装直升机明天才能到,不过我们已经在苏韦达省部署了雷达站,能监测到50公里范围内的敌人动向。”
“立刻出发,去卡法尔舒克。”亚历山大下令,“我们要在德鲁兹人发动大规模进攻前,守住那里的阵地。”
车队从代尔祖尔机场出发,朝着苏韦达省驶去。
t-72m3坦克在前面开路,hhF-22直升机在空中护航,车队扬起的沙尘在沙漠中形成一条长长的黄龙。
沿途,他们看到了许多被战争摧毁的村庄,断壁残垣之间,偶尔能看到苏里斯顿平民的身影,他们眼神空洞,对这支装备精良的雇佣兵部队充满了警惕。
当车队抵达卡法尔舒克时,德鲁兹人的武装已经撤退到了村庄外围。
亚历山大立刻下令部署防御工事:坦克在村庄周围展开,形成环形防御;步兵在坦克之间挖战壕,设置铁丝网和地雷阵;防空小组在制高点架设“针”-S导弹,警惕空中的威胁。
哈桑·卡里米的波斯战斗营则前往沙赫巴,他们在边境线上设置了三道防线。
哈桑·卡里米的波斯战斗营抵达沙赫巴时,夕阳正将沙漠染成一片金红。
这座边境小镇早已因战乱沦为废墟,断墙残垣间还残留着去年ISIS盘踞时的黑色旗帜碎片。
哈桑跳下车,踩着碎石走到镇口的制高点,望远镜里能清晰看到迦南边境的铁丝网——德鲁兹人的武装很可能从那里渗透进来。
“第一道防线设在边境线外3公里,埋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混合阵。”哈桑指着地图,对副手穆罕默德说,“用pmN-2反步兵地雷和tm-83反坦克地雷交替布置,间距5米,形成交叉杀伤区——德鲁兹人擅长徒步渗透,也有皮卡改装的自杀式炸弹车,这两种地雷能同时应对。”
穆罕默德点头应下,立刻带领士兵扛着地雷箱走向沙漠。
波斯士兵动作娴熟,用工兵铲在沙地上挖出浅坑,将地雷埋下后再撒上细沙,只留下微小的金属探测痕迹——他们在两伊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地雷战经验,知道如何用最简单的布置最大化杀伤效果。
第二道防线设在沙赫巴镇内,依托断墙搭建火力点。
士兵们将pKm通用机枪架在倒塌的屋顶上,在窗户后架设“长钉”-LR反坦克导弹发射器,甚至把废弃的冰箱改造成简易掩体,在里面塞满沙土增强防护。
“镇内街道太窄,坦克施展不开,只能靠步兵和导弹打伏击。”
哈桑摸着一面布满弹孔的墙。
“德鲁兹人要是冲进镇里,就让他们尝尝巷战的滋味。”
第三道防线则是位于镇后的雷达站和防空阵地。
两名前伊朗空军技术兵正调试着防空系统的雷达(这款近程防空系统也算第一次出现,跟波斯人的雅扎赫拉3近程防空系统很像,但要先进得多),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半径50公里内的空域图像——这是陈默特意从泽尼斯塔尔调来的新装备,专门应对可能出现的以列色无人机。
“只要有无人机进入雷达范围,我们的防空导弹能在10秒内锁定发射。”技术兵对哈桑说,“就算是以列色的‘苍鹭’无人机,也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注:这个时间线,无人机的战场运用一般是中型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小型旋翼FpV几乎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