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邺城的大道上,一位衣衫略显褴褛却难掩兴奋之情的中年人,快步走到队伍最前方那被称为丁大哥的人身旁。他抬眼望向眼前那宏伟的邺城,眼中满是惊叹与欢喜,激动地说道:“丁大哥,这就是小姐说的邺城吧!瞧这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商铺林立,真是热闹非凡,确实繁华!”这一路,他们风餐露宿,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狂风曾吹打过他们疲惫的身躯,暴雨曾浇湿过他们破旧的衣衫,可心中那对邺城的向往,如同黑暗中的明灯,一直支撑着他们。如今,终于看到了邺城的城门,仿佛看到了未来发家致富的希望,那股开心劲儿,就像孩子即将得到梦寐以求的珍宝一般。
丁大哥闻言,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同伴的理解,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他说道:“当然,小姐可从来没有骗过我们。咱们一路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快去吧,你儿子就在前面呢,你可得好好看看。”中年人的眼睛瞬间眯成了一条缝,那是幸福即将来临的预兆。他迫不及待地加快脚步,向着邺城城门奔去,那步伐快而有力,仿佛要把这些日子赶路的疲惫都甩在身后。一进城,他便急切地搜寻着儿子的身影,不多时,他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连忙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健儿!”这声音,饱含着思念与深情,在邺城的上空回荡。
城门守卫兵首领吕建,正站在城门边执行着守卫任务。他神情严肃,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突然,那声“健儿”传入他的耳中,他的心猛地一颤,恍惚间,他觉得这声音是如此熟悉,就像是父亲的声音。可他马上摇了摇头,暗自思忖,父亲远在亳州,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呢?一定是自己听错了,肯定是这些日子太过劳累,产生了幻听。于是,他皱了皱眉头,便不再理会那声音。然而,“健儿”这呼喊声再次传来,而且这次更加清晰,更加真切。吕建像是被电击了一般,猛然回头,当他看到父亲正朝着自己走来时,眼中满是难以置信,那眼神中先是惊愕,而后便是抑制不住的惊喜。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眼中泛起泪花,小跑着过去,“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紧紧抓住父亲的衣角,声音带着一丝哭腔,问道:“父亲,你怎么在这?”
吕老伯看着儿子,眼中也是泪花闪烁。他伸出粗糙的手,慈爱地抚摸着儿子的脸庞,那双手上的老茧划过吕建的脸颊,却带着无比的温暖。吕老伯喜极而泣道:“是小姐让我们来的,她说这里有很多荒地,我们是来开荒的!这可是个好机会,能让咱们过上好日子。”
吕建一听,顿时满脸错愕。他最近可是听将军说了,这邺城现在局势紧张,马上就要面临屠城之祸啊!父亲他们在这个时候前来,那不是自投罗网吗?他心急如焚,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赶忙说道:“父亲,这邺城不安全啊!您和乡亲们赶快离开吧!等这里的局势安定了,儿子给您写信,到时候您再来,好不好?”他的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担忧,紧紧地盯着父亲,希望他能听从自己的劝告。
吕老伯一听这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满脸的不高兴。他哼了一声,眉头紧皱,说道:“等安定了,地早就被别人占光了,哪还有我们的份儿?再说了,咱们有丞相在,有小姐在,我们能有什么危险?丞相是何等英明之人,小姐又是那样善良聪慧,有他们护着,我们不会有事的。再则说了,我们这群人的子女可都跟着丞相呢,要是连我们都保护不了,要你们还有什么用!”吕老伯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
吕建被父亲这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他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反驳。他心中明白父亲对土地的渴望,对改善生活的执着,可眼前的局势实在是太危险了。他无奈地回头一看,只见手下的士兵们都在和亲人相聚,那场面温馨感人。有士兵抱着许久未见的孩子,眼中满是慈爱;有老人拉着年轻士兵的手,不停地叮嘱着。这一派感人景象,让吕建心中五味杂陈。此时,他似乎明白了小姐为什么如此笃定自己可以救这邺城百姓了,或许小姐正是看到了这种亲情的力量吧。
这时,丁老伯站在人群中,高声喊道:“乡亲们,时间不早啦,咱们一起到城里看看吧!咱们得好好看看哪块地好,也好早点盘下来,在这邺城安顿下来。咱们好不容易来到这里,可不能浪费了这个机会。”在丁老伯的带领下,乡亲们浩浩荡荡地走进了邺城。他们就像一条充满活力的河流,缓缓地融入了邺城百姓之中。一进城,他们就和邺城百姓愉快地交流起来。原来,这邺城中原住民本来就少,很多都是来自其他地方的。而这些亳州来的人,在这里遇到了老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分享着各自的经历,真是应了那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那欢声笑语,让邺城的街道充满了生机。
在了望台上,郭子姌正和曹子曦一起观察着城内的情况。郭子姌眉头微皱,满脸疑惑地看着下方那热闹的场景,转头对曹子曦说道:“子曦,这群人是什么来历?怎么感觉他们和这些士兵很熟悉呢?”曹子曦目光悠远地看向远处,那眼神中似乎藏着无尽的故事。她缓缓说道:“是我家乡的百姓,是曹氏根基所在。他们都是善良勤劳的人,为了生活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寻找希望。”
郭子姌嘴里轻声呢喃着“家乡百姓”,突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你说的是亳州?丞相的老家!”曹子曦被她这一惊一乍的样子吓了一跳,无奈地笑了笑,说道:“你以为呢?”
郭子姌看向曹子曦,神情激动:“丞相都把后路想好了,等这邺城百姓被屠,这些亳州百姓就会直接接手邺城的农工商。子曦,丞相根本就不相信你能成功啊!”她一脸焦急地望着曹子曦,眼中满是担忧。
曹子曦却神色淡然,嘴角微微上扬,那笑容里有着一种别样的自信。她说道:“谁说这些百姓是我父亲安排的?”
郭子姌一愣,眼中满是不确定:“是你!为什么?”她实在不明白曹子曦此举的深意,就像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猜不透曹子曦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曹子曦看着远方,缓缓说道:“你们觉得百姓想要的是什么?”
“温饱,安宁。”甄宓不假思索地回答,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仿佛这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曹子曦回头看向甄宓,露出一个温暖的微笑:“宓姐说的没错,就是温饱和安宁。这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他们世世代代所追求的。”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只要当权者能让百姓衣食无忧,百姓自然就会归顺。袁绍执掌邺城之时,赋税比例是收十成,百姓只能得三成,近七成都要上缴国家,百姓余下的粮食仅够勉强果腹。而我,要让这些百姓在赋税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余下的粮食翻上一番,你们觉得这些百姓会如何选择?”
甄宓一听,顿时大惊失色。她虽不通农事,但也知道当下粮食产量极低,要想翻一番,这在她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太过荒谬。她瞪大了眼睛,说道:“子曦,你这想法太不切实际了,这怎么可能做到呢?”
郭子姌也满脸怀疑,不确定地说道:“你是疯了吧!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曹子曦却仰天大笑:“是吗?”她看向甄宓,目光诚挚:“宓姐,你也觉得我疯了吗?”甄宓微微点头,那动作轻微得几乎难以察觉,但曹子曦还是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