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河边的凉意也重了起来。
赵志敬体贴地将自己的外衫披在李莫愁略显单薄的肩头,温声道:
“夜深了,莫愁,我们回客栈吧。
明日还要赶路。”
李莫愁裹着带着赵志敬体温和清冽气息的外衫,心中暖流涌动,轻轻点了点头:
“嗯,莫愁听赵大哥的。”
两人回到“醉仙居”客栈。
赵志敬早已订好了两间相邻的上房。
他将李莫愁送到她的房门前。
“莫愁,就是这间。”
赵志敬推开房门,里面陈设雅致,熏香袅袅,床铺柔软整洁,桌上还备好了温热的洗脸水和干净的布巾,显然是赵志敬提前吩咐好的。
“谢谢赵大哥。”
李莫愁站在门口,看着这舒适的房间,心中充满了被细致呵护的感动。
赵志敬站在门外,并未进去,月光透过走廊的窗户,在他挺拔的身姿上投下柔和的光影。
他目光温和地看着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累了一天,早点歇息。
我就在隔壁,房门…就不闩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令人安心,
“这客栈虽好,但毕竟初来乍到。
莫愁你一个姑娘家,若有任何事,或者夜里觉得不妥,只需唤一声,我立刻便能过来。”
这句“房门不闩”和“立刻便能过来”,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李莫愁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莫愁觉得,赵大哥这绝非轻佻,而是透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无声的守护。
她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被人如此珍视和保护的感觉,是如此令人心安。
古墓冰冷的石室里,何曾有过这样的温暖?
“嗯…我知道了,赵大哥。”
李莫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脸颊微红,心中既羞涩又充满了被重视的甜蜜。
“你也早点休息。”
“好。”
赵志敬含笑点头,眼神在她脸上流连了一瞬,才温声道:
“晚安,莫愁。”
“晚安,赵大哥。”
李莫愁轻声回应,看着赵志敬转身走向隔壁房间的背影,直到他推门进去,才缓缓关上自己的房门。
关上房门,李莫愁背靠着门板,只觉得一颗心还在怦怦直跳。
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熏香,桌上烛火跳跃,映照着赵志敬为她准备的一切:
温热的清水、柔软的布巾、散发着阳光味道的干净寝衣,显然也是赵志敬提前备好的……
每一个细节,都无声诉说着赵志敬的体贴入微。
李莫愁走到铜盆边,用温热的水净面。水温恰到好处,仿佛能洗去一天的尘埃和初入江湖的彷徨。
指尖触碰到那柔软的布巾,仿佛还能感受到他叮嘱时的温度。
换上一身素雅柔软的寝衣,布料贴着肌肤,带着一种陌生的舒适感。
李莫愁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夜风带着凉意吹入,却吹不散她心中的暖流。
隔壁房间的窗户也开着,隐约能看到烛光摇曳,映出一个伏案读书的挺拔侧影。
是赵大哥…他还没睡?是在看书吗?李莫愁的心跳又漏了一拍。
她不敢多看,怕被发现,却又忍不住悄悄望着那窗上的剪影。
月光洒在他的轮廓上,显得格外沉静而专注。
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和依赖感包裹着李莫愁。
李莫愁走到床边坐下,抚摸着腕间那枚微凉的缠枝莲银镯。
银镯在烛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上面的缠枝莲花纹仿佛也活了过来,缠绕着她的手腕,也缠绕着她的心绪。
“戴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
赵志敬温柔的话语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李莫愁将银镯凑近唇边,感受着那冰凉的触感,心中却是一片滚烫。
“赵大哥…”
她低声呢喃,将戴着银镯的手轻轻按在心口,仿佛这样就能离他更近一些。
今日发生的一切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回放:
酒楼解围的挺身而出、精致美食的温暖、月下倾诉的共鸣、漫步街市的甜蜜、以及此刻这无微不至的守护和那句令人心安的“房门不闩”……
李莫愁从未想过,离开古墓的第一天,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他英俊、温柔、博学、体贴、重情重义……他像一道温暖而耀眼的光,猝不及防地照进了她原本冰冷孤寂的世界,带来从未有过的色彩和温度。
赵志敬对她的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细致入微。
让李莫愁不知不觉地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我……我好像……真的很喜欢待在赵大哥身边……”
这个念头清晰而强烈地浮现出来,带着少女情窦初开的羞涩和甜蜜。
李莫愁不再是那个孤零零逃离古墓的李莫愁了。
她的江湖路,因为有了赵志敬的陪伴,变得充满了期待和暖意。
李莫愁躺到柔软的床上,盖着带着阳光气息的锦被。
隔壁房间隐约传来书页翻动的细微声响,如同最安神的乐曲。
李莫愁闭上眼,唇边带着一丝甜蜜的笑意。
枕边,似乎还残留着他赵志敬外衫上淡淡的清冽气息。
她将戴着银镯的手放在枕畔,仿佛握着一个小小的、甜蜜的秘密。
“有赵大哥在…真好。”
带着这份安心和初生的情愫,李莫愁很快便沉入了香甜的梦乡。
梦中,似乎不再是冰冷的古墓石壁,而是汉江上温暖的阳光,和那个含笑为她递来糖画的英俊身影。
而隔壁房间内,赵志敬并未如李莫愁所想的那般在看书。
他只是随意翻着一卷《诗经》,烛光映照着他俊朗却带着深沉算计的脸庞。
赵志敬耳力极佳,能清晰听到隔壁少女均匀而放松的呼吸声。
“李莫愁睡着了……”
赵志敬嘴角勾起一抹掌控一切的弧度。
李莫愁的依赖和情愫,如同蛛网般在他的精心编织下,已然成型。
第一步的接触,比他预想的还要顺利。
赵志敬放下书卷,走到窗边,望着汉中城的月色。
……
……
……
汉中城的温暖午后仿佛还在昨日,赵志敬已带着李莫愁踏上了北上的旅程。
赵志敬并未选择枯燥的陆路,而是包下了一艘宽敞舒适、窗明几净的画舫,走汉江水路。
清晨的薄雾笼罩江面,画舫缓缓离岸。赵志敬扶着李莫愁踏上甲板,动作轻柔,仿佛呵护易碎的珍宝。
他早已命船家在舱内铺好了厚厚的软垫,备好了熏香和新茶。
船行江上,两岸青山如黛,碧水悠悠。赵志敬与李莫愁临窗对坐。
赵志敬亲手为李莫愁斟上温热的香茗,茶香氤氲。
桌上摆放着精致的江南点心:
荷花酥、绿豆糕、桂花糖藕,都是从汉中最好的铺子采买。
赵志敬细心地为李莫愁剥开一颗莲子,剔去莲心,递到她唇边,动作自然得仿佛做过千百遍。
李莫愁红着脸,小口含住,清甜的滋味在口中化开,心也跟着泛起涟漪。
白日里,赵志敬会指着窗外掠过的风景,为她讲述地理风物、历史典故。
从汉江的源头,讲到两岸的奇峰怪石、古朴村落。
他的声音温和磁性,学识渊博,李莫愁托着腮,听得入了迷,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偶尔有渔舟唱晚,鸬鹚入水,引得李莫愁发出惊喜的低呼,赵志敬便含笑看着她,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夜晚停泊在宁静的港湾,月华如水,洒满江面。
船头摆上小几,温一壶黄酒,几碟清淡小菜。
赵志敬会为李莫愁披上他特意准备的、带着清雅熏香的薄毯,两人并肩而坐,仰望星空。
赵志敬会讲些江湖上的奇闻异事,或是北斗星辰的传说。
李莫愁蜷在毯子里,感受着身旁传来的温热和令人安心的气息,听着他低沉悦耳的声音,只觉得时光静好,岁月安稳。
偶尔的指尖相碰,都让李莫愁心跳加速,面红耳赤。
一路上,赵志敬的细心无处不在。
清晨会为李莫愁备好温热的洗脸水;
午膳必是她喜欢的口味,且荤素搭配精致;
舱内永远熏着她喜欢的淡淡梅香;
夜里会检查李莫愁舱房的窗户是否关好,毯子是否盖严。
李莫愁第一次被人如此珍而重之地呵护着,古墓的冰冷孤寂仿佛已是上辈子的事。
她心中对赵志敬的依赖如同藤蔓,紧紧缠绕着赵志敬这座温暖的“山峦”。
……
……
……
五日的汉江烟波,画舫终于缓缓靠上襄阳古渡。
这座扼守汉水、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的雄城,以其磅礴的城郭和鼎沸的市声,瞬间攫住了李莫愁的目光。
高耸的城墙仿佛巨龙盘踞,城门口车马辚辚,人流如织,喧嚣的人气与琳琅的商品,远非汉中所能比。
空气中弥漫着面食的焦香、熟肉的醇厚、药材的辛冽以及各色小吃的混合气息,构成了一幅活色生香的市井画卷。
赵志敬带着李莫愁,径直住进了城中首屈一指的“云来居”天字号上房。
推开雕花木窗,繁华的长街景象便如画卷般铺展在眼前:
挑着担子吆喝的货郎、挂着各色幌子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群、远处巍峨的城楼轮廓……
李莫愁倚在窗边,清澈的眼眸中充满了新奇与惊叹。
“累了吧?先稍作歇息,待会儿带你去尝尝襄阳最地道的滋味。”
赵志敬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温润的笑意。
他体贴地为李莫愁倒上一杯客栈备好的清茶,茶香袅袅,驱散了旅途的微尘。
赵志敬早在船上时,就问过船老大,提前做了襄阳城的功课。
稍事休息,赵志敬便带着李莫愁,熟门熟路地拐进一条飘着浓郁肉香的小巷。
巷子深处,一家挂着“老樊记”招牌的小店人头攒动,灶台上热气蒸腾。
赵志敬听船老大提起过这个店,据说味道很好。
他与老板颔首示意,很快便引着李莫愁在靠里的位置坐下。
“襄阳缠蹄,乃是一绝。”
赵志敬笑着介绍,眼中带着分享的期待。
不多时,一盘切得薄如蝉翼、色泽红亮诱人的缠蹄便端了上来。
蹄肉与蹄筋层层缠绕,晶莹剔透,散发着诱人的卤香和酱香。
“尝尝看。”
赵志敬并未动筷,而是含笑看着李莫愁。
李莫愁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片,肉片在筷尖微微颤动。
送入口中,先是酱汁的咸鲜在舌尖化开,紧接着是蹄筋的q弹韧劲与蹄肉的酥烂丰腴完美交融,卤香浓郁却不腻口,回味悠长。
“唔…好好吃!”
李莫愁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缀满了星星,腮帮子微微鼓起,满足地咀嚼着,发出小猫般的喟叹。
她忍不住又夹了一片。
赵志敬看着她毫不掩饰的喜爱,笑容更深,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宠溺。
他自然地拿起干净的布巾,在她唇角轻轻沾了一下,动作轻柔得如同拂去花瓣上的露珠。
“慢点吃,喜欢就好。”
赵志敬那温热的指尖不经意擦过李莫愁柔嫩的肌肤,带来一阵微小的电流。
李莫愁的脸颊倏地飞起两朵红云,羞涩地垂下眼帘,心中却甜得像蜜糖化开。
品尝完缠蹄,赵志敬又带她来到一个支在街角的酥饼摊前。
金黄油亮的圆形酥饼在炉中烘烤得滋滋作响,散发出诱人的芝麻焦香和麦面甜香。
“这是金刚酥,形如小鼓,外酥里软,甜香可口。”
赵志敬买了两块刚出炉的,递了一块给李莫愁。
滚烫的酥饼捧在手里,暖意直透掌心。
李莫愁小心地咬了一口,“咔嚓”一声脆响,酥皮应声碎裂,露出里面柔软香甜的内瓤,混合着芝麻的焦香,口感层次丰富,甜度恰到好处。
“好香!好脆!”
李莫愁惊喜地赞叹,像个得到心爱糖果的孩子,小口小口地吃着,酥脆的饼屑沾了一点在鼻尖也浑然不觉。
赵志敬看着她可爱的模样,忍不住轻笑出声,伸出手指,极其自然地替她拂去鼻尖那点碎屑。
李莫愁被他亲昵的动作弄得心跳加速,又羞又窘,耳根都红透了。
赵志敬却仿佛做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自己也咬了一口金刚酥,与她并肩站在热闹的街角,享受着这份简单而温暖的市井烟火气。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暖洋洋的,空气中弥漫着食物诱人的香气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并肩同行的甜蜜氛围。
走得有些累了,赵志敬引着她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陈记黄酒馆”。
馆内陈设简单,却弥漫着浓郁而独特的酒香,混合着药材的芬芳。
“来襄阳,不能不尝一碗地道的黄酒。”
赵志敬点了一小壶温热的黄酒,又配了几碟清爽的小菜。
琥珀色的酒液倒入青瓷碗中,温润如玉,热气袅袅升起。
“这酒…能喝吗?”
李莫愁从未见过如此醇厚的酒,有些好奇又有些犹豫。
“这是用糯米、黍米酿造,加入了数十味药材,温中补气,最适合女子饮用。
莫愁,你尝尝,不烈。” 赵志敬将碗轻轻推到李莫愁面前,眼神带着鼓励。
李莫愁端起碗,小口抿了一下。
她只觉得温热的酒液滑入喉中,初尝微甜,带着米香和淡淡的药香,入腹后升起一股融融暖意,驱散了身体的微寒,四肢百骸都舒坦起来。
“好暖和…甜甜的。”
她忍不住又喝了一口,脸上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如同初绽的桃花,更添娇艳。
赵志敬看着她微醺的可爱模样,眼中笑意更深,也端起自己的碗,与她轻轻一碰:
“萍水相逢,亦是缘分。
我赵志敬愿莫愁姑娘此去江湖,顺遂无忧。”
他的话语真诚而温暖。
李莫愁心头一热,看着碗中倒映的灯火和他温柔的眼眸,也举起碗,声音带着一丝羞涩却坚定:
“莫愁也祝愿赵大哥……早日寻得亲人,平安喜乐。”
两碗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酒液微漾,也交融了两人的心意。
在这温暖的酒馆里,在醇厚的酒香中,一种超越了同伴的、朦胧而美好的情愫,在两人之间悄然流转。
……
走出酒馆,襄阳城已是华灯初上。
各色灯笼将街道映照得如同白昼,夜市更加热闹。
赵志敬护着李莫愁穿行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偶尔为她挡开拥挤,偶尔为她讲解街边有趣的杂耍或售卖的新奇玩意。
李莫愁紧紧跟在赵志敬身侧,感受着他带来的安全感和无处不在的体贴,心中充满了踏实的幸福。
回到“云来居”,推开窗,楼下依旧是灯火辉煌,人声隐隐。
李莫愁站在窗边,回望这一日:
雄城的震撼、缠蹄的香醇、金刚酥的香脆、黄酒的温润、还有……赵志敬无处不在的温柔目光和体贴入微的照顾。
这一切都像一场美梦,让她沉醉其中。
“赵大哥……”
李莫愁轻声唤道,声音里带着浓浓的依赖和满足,
“谢谢你……带我尝了这么多好吃的,看了这么多有趣的东西。
今天……是我离开古墓后,最开心的一天。”
月光与灯火交织,映照着李莫愁清丽的脸庞和眼中闪烁的、纯粹而明亮的光彩。
赵志敬走到她身边,与她并肩而立,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声音温和而低沉:
“能让你开心,便好。”
赵志敬没有多言,只是静静地陪着她。
夜风吹拂,带着襄阳城特有的烟火气息,也吹动了少女的心弦。
李莫愁悄悄侧过头,看着赵志敬在灯火下轮廓分明的侧脸,心中那份初生的情愫,如同襄阳城头那轮渐圆的明月,越发清晰明亮。
李莫愁知道,这份依赖与欢喜,早已超越了萍水相逢的界限。
她的江湖,因他而有了温暖的颜色;
她的心,也因他而悄然悸动,再也无法平静。
襄阳的灯火,仿佛也记住了这对璧人并肩而立的身影,和那份在美食与市井中悄然滋长、愈酿愈醇的甜蜜情意。
……
为接下来赶路便捷,赵志敬在襄阳购置了两匹神骏的健马。
一匹通体雪白,一匹枣红油亮。他亲自挑选,选了那匹温顺的白马给李莫愁。
“莫愁,试试看?”
他扶着李莫愁上马,动作轻柔,耐心地教她握缰绳、控马速。
李莫愁初时紧张,但在赵志敬温和的鼓励和细致的指导下,很快便掌握了要领。
毕竟李莫愁自幼就修习古墓派武功,武功并不弱,对身体控制能力非常出色。
骑马对李莫愁来说并不难
两人策马缓缓行在襄阳城外宽阔的官道上,清风拂面,衣袂飘飘。
赵志敬不时侧首看她李莫愁,阳光下的少女骑在白马之上,身姿挺拔,笑靥如花,如同初入凡尘的仙子,美得让他心动。
李莫愁感受着策马奔腾的自由,看着身边英挺俊朗的赵志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畅快和甜蜜。
“赵大哥……”
李莫愁心中低唤,一丝情愫悄然滋长。
……
……
……
离开襄阳,进入广袤的华北平原。
官道笔直,视野开阔。
赵志敬放开了马速,李莫愁也策马紧随。
两骑并行,驰骋在天地之间。劲风呼啸而过,吹起两人的发丝和衣袂。
李莫愁感受着速度带来的激情,看着前方赵志敬挺拔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和深深的依赖。
她知道,无论前方是何方,只要有赵志敬在身边,她便无所畏惧。
一路上,每到驿站打尖,赵志敬总是安排最好的食宿。
他会提前吩咐店家准备热水让李莫愁沐浴解乏;
晚膳必点当地特色,如德州扒鸡、沧州铁狮子头、保定驴肉火烧等,变着花样让李莫愁品尝北国风味。
夜宿时,赵志敬的房间必定紧邻李莫愁,如同无声的守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