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的尘埃落定,仿佛给高一生活画上了一个清晰的分号。期末考试的临近,更是将这种阶段性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这是分班前最后一次全年级大排名,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能否进入那令人瞩目的理科重点班,每个人都卯足了劲。
教室里的空气都似乎比往日凝重了几分,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了主旋律。即便是课间,讨论题目的声音也远比嬉笑打闹要多。
姜羡倒不觉得特别紧张。系统赋予的高效学习能力、提前预习的优势,以及这一年扎实的积累,让她面对复习显得游刃有余。她按照自己的节奏,梳理知识体系,查漏补缺。
而真正的“秘密武器”,是她每晚雷打不动进入的【学习空间】。如今1:6的时间流速,让她拥有了远超常人的有效学习时间。
每当夜深人静,室友陈薇已然熟睡(或是在脑中演算题目),姜羡的意识便沉入那片专属的领域。
在六倍速的加持下,她用一个晚上(对外界而言只是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最少六科的学习;能将在课堂上模糊的概念在空间里反复推导、验证直至彻底通透;甚至还能,在“弦”的指导下练习大提琴,亦或是跟着“砚”练习书法,跟着“墨”学习绘画之类的课程。
【叮!检测到宿主正处于高强度复习备考状态,保持连续专注学习状态,触发称号‘学习让我快乐’专注力,理解力,记忆力100%加成,称号作用可持续24小时。之后可持续触发,时间可以叠加。】
在称号的加持下,姜羡感觉自己的大脑像一台精密而高效的处理器,知识点梳理得条理分明,解题思路格外流畅。
期末考试如期而至。考场里静得只能听见呼吸声和笔尖的摩擦声。题目难度不小,综合性强,很考验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姜羡沉着应考,将称号‘学习让我快乐’的buff效果和空间内大量模拟训练的经验发挥到极致,审题、计算、作答,一气呵成。
尤其是理科大题,她甚至能清晰地回忆起在空间里练习过的类似题型的不同解法,下笔格外从容。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整个教学楼仿佛都松了一口气,随之爆发出各种欢呼和讨论声。对答案的,抱怨题难的,计划假期去哪玩的……青春的活力瞬间回归。
姜羡和陈薇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稳了”的默契。高强度复习和考试带来的些微疲惫,也掩盖不住那份扎实努力后的笃定。
假期开始,但姜羡并没有完全放松。她知道,高二的理科重点班意味着更强的竞争和更快的进度。她继续高效利用学习空间,将时间流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外界过去一天,她在空间里几乎拥有整整六天的时间。她不仅完全学会了高二上学期的课程的核心内容,还持续在接触一些竞赛拓展知识。
【演讲与口才】模块也没落下,偶尔还会拉着空间里模拟出的、表情挑剔的“虚拟评委团”进行即兴演讲,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气场。
期间,她和李艺、陈薇小聚了一次。李艺抱着果汁唉声叹气地吐槽体能训练又加码了,但眼睛里的光却亮得惊人,显然乐在其中。
陈薇则分享了她正在看的一本关于量子物理的科普读物,虽然听得李艺直呼头疼,姜羡却因为提前在空间里涉猎过相关概念,能和陈薇进行颇有深度的讨论,让陈薇都略显惊讶地看了她好几眼。
假期在充实的学习和偶尔的放松中飞快流逝。返校日,公告栏前挤满了人,都在查看分班名单和期末成绩。
姜羡轻松地在理科重点班(高二一班)的名单最前列找到了自己和陈薇的名字。再看年级大榜,她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二位,总分数与第一仅差毫厘,陈薇紧随其后位列第四。第一是一个实力超群的男生占据。
“果然还在一个班。”陈薇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边,语气平淡,但眼角微弯。
她看了一眼姜羡的成绩,补充道,“假期进步很大,尤其是物理最后那道综合题,全校做对的人不多。”
“彼此彼此,薇姐。以后请多指教了,对手同学。”姜羡笑着回应,心里清楚,没有那六倍的时间作弊器,她绝不会如此轻松地保持领先并实现反超。
新的教室,新的同学面孔——几乎全是年级里的理科尖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低调而锐利的竞争感。班主任是位带过多年竞赛、教学风格严谨的物理老师。
简单的开学动员后,班主任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开始分发新教材:“同学们,高二理科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都会显着增加,节奏也会更快。希望大家尽快调整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看着桌上瞬间堆起的厚厚一摞新书,嗅着油墨的清香,姜羡深吸一口气,非但没有感到压力,反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感。她摸了摸口袋里仿佛还带着空间里演算痕迹的指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她的目光扫过窗外明媚的阳光,落在崭新的物理课本封面上。
高二,开始了。而她,已凭借时间积累的优势,做好了万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