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庆元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太极宫内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庭院的柳树梢头已迫不及待地绽出点点新绿,透着一股破冰而出的生机。然而,这宫闱深处的政治气候,却远非自然节律那般温和明朗。新太子的册立与年号的更迭,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涟漪层层扩散,牵动着前朝后宫的每一根神经。
【系统提示:新纪元“显庆元年”平稳度过初始阶段。宿主“伍元照”成功获得“新太子之母(嫡母)”称号,威望稳固。检测到朝堂势力正在重新洗牌,新旧矛盾凸显。主线任务进展:巩固权威(进行中),关注新太子成长(进行中)。请宿主把握机遇,进一步深化与目标人物“礼治”的同盟关系。】
立政殿内,暖意融融。伍元照正端坐案前,仔细翻阅着尚宫局呈上的、关于新太子礼弘移居东宫后的一应用度及侍从名录。年仅四岁的太子,其起居教养、安全护卫,乃至身边每一个侍从的底细,都需她这嫡母亲自过目,慎之又慎。礼治将如此重任交托给她,是信任,更是考验。
“娘娘,”崔嬷嬷轻步近前,低声道,“陛下刚遣人传来口谕,说今日政务繁忙,午膳就在两仪殿与几位阁臣一同用了,晚些时候再过来看您。”
伍元照从卷帙中抬起头,神色如常地点点头:“知道了。吩咐小厨房,晚膳准备些陛下爱吃的清炖鹿肉和蟹粉狮子头,汤品要清淡些,陛下近日似乎有些燥火。”
“是,老奴这就去安排。”崔嬷嬷应下,脸上带着欣慰的笑意。帝后之间这般融洽默契,是立政殿上下都乐见的景象。
然而,午后未时刚过,一名小内侍却慌慌张张地跑来立政殿,禀报道:“娘娘,不好了!陛下在两仪殿议事时,突感头晕目眩,险些……险些……”
伍元照心中猛地一紧,霍然起身:“陛下现在如何?可传了太医?”她声音依旧沉稳,但袖中微微颤抖的手指泄露了她内心的惊涛。
“传、传了!太医正在诊治,说是操劳过度,邪风入体,需静养几日。高公公让奴才赶紧来禀报娘娘。”
“备辇,去两仪殿!”伍元照毫不犹豫地下令,一边快步向外走去,一边对崔嬷嬷吩咐,“立刻去查,今日陛下召见了哪些臣子,所议何事?要快!”
“老奴明白!”崔嬷嬷心领神会,立刻转身去办。陛下龙体欠安,这消息绝不能轻易外泄,尤其要防范有人借机生事。
两仪殿寝宫内,药香弥漫。礼治斜倚在龙榻上,脸色有些苍白,眉心微蹙,似是仍有些不适。太医正跪在一旁诊脉。
伍元照匆匆而入,看到礼治虽显病容,但神智清醒,心下稍安。她快步走到榻前,敛衽行礼:“臣妾听闻陛下不适,心中焦急,特来探望。陛下感觉如何?”言语间的关切溢于言表。
礼治见她到来,勉力笑了笑,伸手握住她的手,触感微凉:“无甚大碍,不过是这些日子折子看得多了些,又听了些烦心话,一时气闷。劳元照你挂心了。”他语气带着安抚,但伍元照能感受到他掌心的虚浮无力。
太医诊脉完毕,回禀道:“陛下乃忧思劳碌,损耗心神,以致肝阳上亢,外邪乘虚而入。臣已开了疏肝理气、清心降火的方子,只需按时服药,静心调养数日,切忌再过度操劳,便可无恙。”
礼治挥挥手让太医退下配药,寝宫内只剩下帝后二人以及心腹内侍高延福。
礼治握着伍元照的手并未松开,叹了口气道:“朕本想趁着改元之初,大刀阔斧整顿一番,谁知这身子骨竟不争气。眼下有几件紧要之事,亟待处理:一是河北道春旱,恐影响春耕,需及早筹划赈济;二是关于科举取士,朕欲增加进士科名额,削弱荫官之弊,此事已让中书省议了几日,争议颇大;还有新太子师保人选,也需尽快定下……”
他絮絮说着,眉宇间是化不开的疲惫与焦虑。
伍元照反手轻轻握住他的手掌,用温热的指尖抚过他微蹙的眉峰,声音柔和却坚定:“陛下,龙体为重。天下事固然紧要,但若陛下圣体不安,才是真正的社稷之忧。太医既嘱咐需静养,陛下便安心休养几日。至于这些政务……”她略一沉吟,迎上礼治的目光,“若陛下信得过,可将不甚紧急的奏疏送至立政殿,臣妾或可为陛下先行披阅,整理出要点,附上浅见,供陛下御览时参考。若有紧急事务,臣妾即刻来禀,绝不敢擅专。如此,既可不误国事,亦能让陛下得以休憩。”
她这番话,说得极有分寸。并非要代行皇权,而是作为助手,分担压力。既体现了对皇帝的关心,也展现了她作为皇后的担当与能力。
礼治凝视着她,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有惊讶,有审视,更有深深的依赖与信任。他沉默片刻,终于缓缓点头,用力握了握她的手:“好!就依皇后所言。元照,有你在一旁,朕心甚安。高延福,”
“老奴在。”高延福连忙躬身。
“传朕口谕,朕偶感微恙,需静养两日。一应日常政务奏疏,先送立政殿,由皇后代为初阅,整理节略。五品以下官员任免、寻常钱粮调度,皇后可酌情批红,用‘凤印’附议,每日呈报于朕知晓即可。重大军国要务,仍需立即呈送朕躬决断。令中书门下诸臣,有事可先禀于皇后商议。”
这道口谕,无疑赋予了伍元照极大的临时理政权!虽有限制,但已是前所未有的信任。高延福心中剧震,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恭敬应道:“老奴遵旨!”
伍元照亦是心潮起伏,她深深一拜:“臣妾定当恪尽职守,谨遵陛下旨意,必不负陛下重托!”
【系统提示:触发特殊事件“帝王有恙,临时理政”。获得临时权限“批阅奏疏(部分)”、“召见臣工(有限)”。政治影响力急速提升!与目标人物“礼治”信任度大幅增加。请宿主谨慎行事,展现能力,巩固地位。】
礼治疲惫地闭上眼,挥了挥手。伍元照细心为他掖好被角,示意宫人小心伺候,这才悄声退出了寝殿。
回到立政殿,伍元照立刻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压力。她深知,这两日不仅是处理政务,更是陛下和满朝文武对她的一次大考。她必须展现出足以母仪天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辅佐君王的智慧和决断,同时又不能有丝毫逾越,引来非议。
很快,第一批奏疏便被送到了立政殿。伍元照摒除杂念,端坐凤案之后,凝神静气,开始翻阅。她本就聪慧,加之穿越以来不断学习,对大唐制度、政务已有相当了解。她看得很仔细,不时用朱笔在纸条上写下要点或初步想法,字迹清秀工整,思路清晰。
遇到关于河北道旱情的奏报,她不仅留意灾情程度,更关注地方官员提出的应对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并批注建议可令户部会同工部,核查常平仓储,并预作兴修水利之备。对于科举改革的争议,她则将赞成与反对的主要理由分别列出,指出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新旧势力,确保选拔公平,并建议可先扩大规模,再逐步调整考试内容。至于太子师保人选,她更为慎重,综合考量了几位候选人的品行、学问、声望以及与各方势力的关系,才写下推荐意见。
她并未擅自做出最终决定,而是将整理好的节略和初步建议,附在奏疏最前,方便礼治病中阅览。所有批注皆用词谦恭,明确标注“臣妾浅见,供陛下圣裁”。
傍晚,礼治服过药,小睡片刻后,精神稍好。高延福将立政殿送来的第一批处理好的奏疏呈上。礼治起初还有些不放心,但当他翻开奏疏,看到那清晰工整的节略、条理分明的批注以及恰到好处的建议时,眼中不禁流露出惊讶与赞赏。皇后的见解或许不及老辣政客深邃,但往往能切中要害,且心思缜密,考虑周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那份沉稳与分寸感。
“皇后……真是朕的贤内助啊。”礼治轻叹一声,心中暖流涌动,病躯似乎都轻松了几分。他拿起朱笔,在伍元照的批注旁,或直接采纳,或略作修改,很快便将积压的政务处理完毕,效率远胜往日。
接下来的两日,礼治安心静养,伍元照则每日在立政殿偏殿临时设置的书房内,处理着如雪片般飞来的奏疏。她很快进入了状态,处理政务越发得心应手。她不仅高效,更懂得体察圣意,往往能猜到礼治会对某件事持何种态度,从而提出更符合他想法的建议。
这日,一份关于宗室管理的奏本引起她的注意。有官员弹劾某位郡王(与长孙家关系密切)奢靡无度,侵占民田。此事可大可小。伍元照仔细看了弹劾内容,证据颇为确凿。她沉吟片刻,没有直接批驳,而是将此事重点标出,并批注道:“宗室乃天家枝叶,然法度不可废。此事关系皇室清誉,若查证属实,当有惩戒,以儆效尤,亦显陛下公允。然如何处置,分寸拿捏,恭请圣裁。” 既表明了态度,又将最终决定权留给了礼治。
果然,礼治看到后,对伍元照的处置十分满意。他正欲借机敲打一些与旧势力过往甚密的宗室,皇后此举,正好给了他一个切入点。他当即朱批,严查此事,并借此下旨申饬了一批行为不端的宗亲,再次彰显了显庆新朝的严厉气象。
更有一次,兵部上报秋季边军换防及粮草调度方案,涉及大量数据。伍元照凭借系统赋予的过人体力和专注力,硬是熬夜将冗长的报告梳理清楚,找出其中几处可能存在的疏漏和可优化之处,详细标注,并提出了更节省粮秣、提高效率的建议方案。
当这份被详细批注过的方案送到礼治面前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繁杂的军务,皇后竟能处理得如此细致、专业,甚至比某些兵部老吏想的还要周到!他召来兵部尚书询问,对方看了皇后的批注后,也是汗颜不已,连称皇后娘娘明察秋毫,所提建议极为中肯。
礼治心中对伍元照的倚重,不禁又加深了一层。他原本只望她能分担些琐碎政务,让自己喘口气,却不想她竟有如此惊人的理政之才!这份惊喜,远胜于她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
两日后,礼治病体渐愈,重新临朝。但经此一事,他处理政务的方式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不甚紧要但繁琐的奏疏,他习惯性地会让高延福先送去立政殿,由皇后初阅。有时遇到棘手的难题,他也会在晚膳后,与伍元照在立政殿内殿,像讨论家常一般,听听她的看法。伍元照往往能从一个不同于朝臣的角度,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虽不一定是最终方案,却常能给礼治带来启发。
帝后二人,在波澜云诡的朝政中,配合得越发默契。礼治的刚毅决断,与伍元照的缜密周全,相辅相成。前朝的大臣们渐渐发现,许多奏疏的批复,虽最终出自皇帝朱笔,但字里行间似乎总能看到一丝皇后风格的影子——更细致,更注重实效,也更讲究策略。这种变化,让革新派更加振奋,也让守旧派更加忌惮。
【系统提示:临时理政任务结束,完成度评定:优秀。目标人物“礼治”对宿主能力认可度极大提升,信赖感进一步增强。宿主获得“理政能手”隐性称号,于前朝影响力潜移默化提升。积分奖励300点。】
朝堂上的默契,自然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礼治愈发频繁地留宿立政殿,这里不再仅仅是皇后的寝宫,更像是一个能让他卸下帝王重担、放松身心的家。
这日傍晚,礼治批完奏折来到立政殿,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意。伍元照见状,没有多问朝政,而是亲自端来一盅早就炖好的冰糖雪梨百合羹。
“陛下,今日天气干燥,臣妾让人炖了甜羹,最是润肺去燥,您尝尝。”她声音温柔,用玉匙轻轻搅动,递到礼治手边。
礼治接过,尝了一口,清甜温润,直熨帖到心里去。他放下羹盅,很自然地将头靠在伍元照的肩窝,闭目叹道:“还是元照这里舒心。前朝那些老臣,整日里争来吵去,听得朕头疼。”
伍元照轻轻为他按摩着太阳穴,指尖力度适中,带着淡淡的馨香。“陛下为国操劳,也要顾惜圣体。臣妾愚见,有些事,急不得。譬如科举改革,触动利益甚广,不妨以温水烹蛙之策,循序渐进,待时机成熟,阻力自然小些。”
“温水烹蛙……说得在理。”礼治舒适地喟叹一声,“有时朕是太过心急了。总想着趁这几年,把该办的都办了,为弘儿,也为这大唐,打下个牢固的根基。”
“陛下春秋鼎盛,来日方长。”伍元照轻声安慰,“有陛下掌舵,大唐的根基只会越来越稳。臣妾别的做不了,只能在这立政殿里,为陛下守好一片清静之地,让陛下烦累时,能有个歇脚的地方。”
礼治睁开眼,握住她按摩的手,目光深邃地看着她:“元照,有你在,便是朕最大的福气。” 他语气中的真诚,毫不掩饰。帝后之间的情感,在共同应对风浪、彼此依赖扶持中,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利益结合,变得越发深厚,如陈年佳酿,醇香绵长。
有时,礼治兴致来了,也会带着伍元照微服出宫,在长安城的西市逛逛,看看百戏,尝尝民间小吃,体验一番寻常夫妻的乐趣。每次出行,伍元照都能凭借她对市井生活的了解和系统赋予的敏锐观察力,为礼治指出一些不易察觉的民生细节,或是官吏施政的得失,让礼治对京兆治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一次,他们在一家生意兴隆的胡人酒肆用餐,听到邻桌几个商人模样的男子抱怨漕运关卡吏员刁难,索贿不成便拖延时间,致使鲜货腐败,苦不堪言。伍元照记在心里,回宫后便委婉向礼治提及。礼治派人暗查,果然揪出了一批蠹虫,整顿了漕运风气。此事虽小,却让礼治更加看重伍元照这份源于生活、体察入微的智慧。
对小太子礼弘的抚育,更是成了联结帝后情感的重要纽带。礼治只要有空,便会到立政殿或东宫,检查礼弘的功课,亲自教他认字、讲解经义。伍元照则细心安排礼弘的饮食起居,挑选合适的玩伴和启蒙老师,并时常以慈母的身份,用浅显的故事引导礼弘明辨是非,培养仁爱之心。看着聪慧的儿子在皇后的悉心照料下一天天健康成长,礼治对伍元照的感激与信赖与日俱增。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景象,时常在宫中上演,羡煞旁人。
然而,显庆新政并非一帆风顺。废太子一党虽暂时沉寂,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老臣势力,并未甘心退出权力中心。他们只是暂时蛰伏,等待时机。朝堂上,关于新政的争议时有发生,尤其是在触及他们根本利益的官员任免和制度变革上,阻力不小。
这日,礼治在朝会上再次提出要扩大科举取士名额,并严格考核荫官子弟的才能,引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些重臣激烈反对,双方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礼治怒气冲冲回到两仪殿,连晚膳都未曾用。伍元照闻讯,亲自提着食盒过来探望。
“陛下,何必与那些老臣动气,伤了龙体不值当。”伍元照布好菜,柔声劝道,“他们反对,无非是利益使然。陛下可曾想过,换个法子?”
礼治余怒未消:“换什么法子?难道就此作罢?”
“非也。”伍元照微微一笑,“明面上争不过,或许可以从他处着手。臣妾听闻,近年来寒门之中,亦有不少才俊之士,因无人引荐,报国无门。陛下何不下一道求贤诏,令各地长官举荐才德兼备者,不论出身,直接由陛下亲自考核录用?此举既可绕过常规科举的某些阻碍,广纳贤才,亦可对现有官员体系形成鞭策,更能彰显陛下求贤若渴之心。待这些新晋人才站稳脚跟,陛下推行新政,岂非多了臂助?”
礼治闻言,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好办法,类似于汉代的“举孝廉”,但更强调“才德”和皇帝的最终考核权,可以有效打破门阀垄断。他仔细打量着伍元照,叹道:“元照,你真是朕的女中诸葛!此计大妙!”
他当即召来中书舍人,口授求贤诏旨意。这道诏书一出,果然在朝野引起不小震动,许多寒门士子欢欣鼓舞,而守旧派则感到了更大的压力。
【系统提示:成功为目标人物“礼治”提供关键策略“求贤诏”,有效推动“显庆新政”。获得积分200点。隐藏任务“培植势力”线索更新:可通过此次求贤,留意并结交潜在的可支持宿主的寒门才俊。新任务“制衡之术”发布:请宿主在协助陛下的同时,注意平衡朝堂各方势力,避免一方独大,威胁皇权与宿主地位。】
伍元照心中了然。权力的游戏,从未停止。她不仅要做好皇帝的贤内助,更要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为自己,也为未来的安稳,谋划更深远的路。
晚风透过微开的窗棂,带来庭院中初绽花朵的清香。立政殿内灯火通明,映照着帝后并肩而坐的身影。他们时而低语商讨国事,时而说起太子今日的趣闻,气氛温馨而融洽。
显庆元年的这个春天,帝国的最高权力核心,正因为这对帝后之间越发深厚的默契与情感,而发生着深刻而微妙的变化。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此刻的立政殿,却充满了携手共进、蜜里调油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