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攻坚战迅速展开。但这个“圣殿”论坛的服务器设在境外,使用了最先进的隐匿技术,“收藏家”更是如同真正的幽灵,在网络中不留痕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专案组所有人的心都悬着。“影舞者”就位,目标会是谁?在哪个城市?
就在这时,陈默接到了秦枫教授的电话,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
“陈队,我对王伯和论坛上‘收藏家’的语言模式、审美倾向进行了深入分析,有一个推测……‘收藏家’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职业,而是一种……身份象征。他可能就隐藏在现实的艺术圈内,甚至是某个颇有声望的评论家、策展人或者收藏家!他利用他的知识和地位,在网络上筛选、引导、‘培育’像王伯这样的执行者,将他的扭曲理念通过别人的手实现!他在……‘创作’!”
艺术圈内的知名人物?陈默的脑海中瞬间闪过几个名字。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收藏家”的隐藏身份,将使得调查更加困难重重。
而“影舞者”,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他的目标,会是舞蹈领域的人吗?
就在专案组全力追踪网络线索和排查艺术圈可疑人物时,两天后的深夜,邻省那个曾经发生过“舞者悲歌”案的城市,警方发来紧急通报——当地一位颇受争议的、以行为艺术着称的现代舞团首席演员,在其排练场外的巷口遇袭重伤!袭击者手法利落,在现场留下了一个用口红匆忙画下的、不完整的扭曲图案!与三年前的“舞者悲歌”案标记类似!
“影舞者”动手了!但这一次,因为巡逻警车恰好经过,袭击未能完成!
陈默猛地站起身。
“收藏家”和“影舞者”不是臆想!他们真实存在,并且活动猖獗!
王伯的落网,非但没有阻止他们,反而可能刺激了他们,让他们加快了行动步伐!
对方在暗,他们在明。下一个“祭品”,会在哪里?
陈默看着白板上那几个扭曲的符号,以及论坛截图上“curator”那个冰冷的Id。
这场跨越地域、隐藏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追猎,进入了最危险的阶段。
他必须更快,必须在下一个受害者出现之前,揪出那个隐藏在光环之下的“收藏家”,阻止“影舞者”完成他的“作品”。
否则,这场以艺术之名的死亡诅咒,将永无止境。
邻省现代舞首席遇袭的消息像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在专案组内部激起千层浪。虽然袭击未遂,但“影舞者”留下的那个不完整的标记,如同一个冰冷的嘲讽,宣告着他的存在和继续行动的决心。
“挑衅!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张辰一拳砸在桌子上,屏幕上的论坛界面随之晃动,“他知道我们在查他,他在告诉我们,他还在继续他的‘艺术’!”
陈默没有说话,他盯着白板上那个匆忙画下的、残缺的图案。与“舞者悲歌”案的标记相比,这个图案线条更显急促、狂乱,似乎袭击者当时心绪不宁,或者……受到了干扰。
“秦教授,”陈默看向犯罪心理专家秦枫,“‘影舞者’这次失手,会对他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
秦枫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这种类型的罪犯,通常具有极高的完美主义和控制欲。计划的失败,尤其是如此接近成功时的功亏一篑,会对他造成巨大的挫败感和愤怒。他可能会变得更加焦躁、更具攻击性,下一次行动可能会更快,也可能……会更加极端,试图用更‘完美’、更震撼的‘作品’来弥补这次的‘瑕疵’。”
更快的下一次行动……更极端的“作品”……
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每个人的肩头。
“网安那边有进展吗?”陈默问张辰。
“论坛的服务器层层跳转,最终指向几个网络管制极其宽松的‘法外之地’,追踪实际控制人难度极大。‘收藏家’的Ip更是如同鬼影,每次登录都使用不同的肉鸡和加密通道,无法定位。”张辰摇头,脸色疲惫,“不过,我们监控到,在王伯被捕和‘影舞者’失手后,论坛‘神谕’版块出现了一段新的、加密的公告。解密后内容非常晦涩,像是一首诗……”
张辰将解密后的文字投射到大屏幕上:
“当提线木偶的丝线断裂,
沉默的舞者踏上血染的舞台。
赝品在聚光灯下窃取荣光,
唯有毁灭方能见证真实。
等待吧,当月影遮蔽双眸,
真正的演出即将开场。”
诗句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带着一种不祥的预兆。
“提线木偶丝线断裂……指的是王伯落网?沉默的舞者……是‘影舞者’?赝品窃取荣光……这像是在指向某个特定的目标!”虞倩分析道。
“月影遮蔽双眸……这可能是一个时间提示!”张辰补充,“根据天文资料,三天后的夜晚,本市将发生一次月偏食!”
月偏食之夜!“真正的演出即将开场”!
“收藏家”在通过这种方式,向“影舞者”,或许还有其他潜伏的成员,下达指令!而演出地点,很可能就在滨河市!目标,就是那个所谓的“窃取荣光的赝品”!
“立刻排查滨河市艺术圈!重点是近期有重要展览、演出或者获得大奖,但本身存在争议、被质疑‘名不副实’或者有‘抄袭’等负面传闻的人物!”陈默立刻下令,“尤其是舞蹈、戏剧、美术这些表演和展示性强的领域!时间紧迫,必须在月偏食之前锁定目标!”
整个滨河市的文化系统被悄然动员起来。警方以安全排查的名义,与文联、美协、舞协等机构进行沟通,获取近期活动信息和相关人员资料。
排查工作繁重而细致。符合“赝品”特征的人选有几个:一个刚在国际摄影展获奖但陷入pS丑闻的摄影师;一个作品拍出天价却被指抄袭已故大师风格的青年画家;还有一个,是近期凭借一出改编自民间传说的先锋舞剧《傩·面》而声名鹊起、获得多项提名,但被传统舞蹈界批评为“哗众取宠”、“亵渎传统”的年轻舞蹈家——林晓。
“林晓……”陈默看着她的资料。25岁,毕业于国内顶尖舞蹈学院,以创新和大胆着称。《傩·面》这出舞剧,融合了现代舞和古老的傩戏元素,使用了大量面具,视觉效果震撼,但也因为对传统的颠覆性解读而备受争议。
“赝品……窃取荣光……”陈默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在林晓的批评者看来,她的成功正是对传统舞蹈“荣光”的“窃取”。而她舞剧中核心的元素——“面具”,与“当月影遮蔽双眸”似乎也存在某种意象上的关联。
月影遮蔽双眸……不正是戴上面具,或者失去视觉的隐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