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辰猛地坐直身体,心脏怦怦直跳。他立刻调出其他现场的监控,重点排查所有能形成反射的表面——车窗、大厦玻璃幕墙、甚至一个路边积水洼地的倒影。
第二个现场,钢琴老师家公寓楼对面办公楼玻璃幕墙的反射影像里,在案发时段,捕捉到了一个类似的模糊轮廓。
第三个现场,画室所在艺术区的一个监控摄像头,拍到了路边一辆黑色轿车车窗上扭曲的倒影,那个轮廓再次出现。
虽然影像极其模糊,无法分辨五官、衣着等具体特征,但那个轮廓的大小、比例,以及出现的时间点,高度吻合。
张辰立刻将这一发现上报。队长和陈默等人聚集在监控室里,看着张辰将三个模糊的倒影截图并排放在大屏幕上。
“是他……”队长盯着屏幕上那三个幽灵般的影子,喃喃道,“每次都在,但只出现在倒影里……”
陈默沉默地看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个只存在于反射世界中的幽灵,完美地印证了方雪的侧写。
方雪根据现有的所有线索,更新了凶手的心理侧写报告。
“男性,年龄在25至40岁之间,可能拥有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甚至可能从事与影像、美术、设计相关的工作。他极度孤独,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可能存在严重的人格解体或现实感丧失障碍。在他的认知里,‘镜中世界’才是他的归宿,是完美和有序的。他的杀人行为,并非出于单纯的仇恨或欲望,而更可能是一种偏执的‘净化’或‘修正’仪式。他可能对水、玻璃、光滑金属等能形成倒影的物体有异乎寻常的执着和感知力。”
她特别强调:“他选择受害者,可能并非随机。受害者身上一定有某个特征,在他的认知体系里,代表了‘现实世界’的某种‘错误’或‘入侵’,需要被‘清除’或‘纠正’。找到这个选择受害者的逻辑,可能是预判他下一步行动的关键。”
会议上,气氛凝重。凶手的画像越来越清晰,但其行为模式却愈发显得诡异和不可理喻。选择受害者的逻辑依然成谜。
散会后,苏瑾——队里心思缜密的女法医,走到陈默身边,递给他一杯咖啡。她看着陈默依旧盯着白板上那些倒影照片的侧脸,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陈默,我忽然想起……你好像也有盯着水面、或者玻璃反光发呆的习惯。”
陈默接过咖啡的手微微一顿,转过头,看向苏瑾。
苏瑾笑了笑,试图让气氛轻松点:“每次案件遇到瓶颈,你总喜欢一个人看着那些反光的东西出神。以前只觉得是你思考的习惯,现在想来……你是不是也能感觉到凶手所执着的那个‘镜像’世界的某种……吸引力?”
陈默的目光闪烁了一下,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淡淡地说:“只有理解他眼中的世界,才能抓住他。”
但苏瑾的话,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他心底漾开了圈圈涟漪。
新的线索出现得猝不及防。
第四个目标出现了预警。根据对三名受害者生活轨迹更深入的交叉比对,以及方雪对凶手选择目标可能逻辑的推测,警方锁定了一个可能的潜在受害者——一位名叫李菲的都市专栏作家。她最近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不经意地多次提及了“镜像”、“倒影”、“世界的另一面”等概念,文风带着一种探索和质疑。在其公开发表的社交媒体照片中,也被发现她习惯于在镜子前自拍,但背景环境常常呈现出一种不易察觉的镜像翻转误差。
警方立刻对李菲实施了保护性监控。队长调动了大量人手,布控在李菲的住所和工作单位周围。
同时,张辰那边也有了一丝突破。他通过追踪那几个模糊倒影出现前的行动轨迹(尽管大部分时间消失在非监控区域或反射盲区),结合城市交通摄像头和部分商业监控,大致划出了一个凶手可能活动的区域——一片位于城市边缘、老旧工业区与新兴艺术区混杂的地带。那里有许多废弃的厂房、仓库,以及大量使用玻璃幕墙的新建工作室,地形复杂,反射面极多。
“他很可能藏匿在这个区域,”张辰指着电子地图上被标记出来的红色区块,“这里的环境,完美契合他对‘镜像’世界的依赖和利用。”
队长立刻下令,让林峰带队,对该区域进行秘密摸排和重点布控,尤其是那些废弃的、易于藏身且拥有大面积反射表面的建筑。
林峰是队里的行动好手,作风硬朗。他接到命令后,立刻带着一队便衣,像一张无声的网,撒向了那片光影交错、现实与倒影界限模糊的区域。
陈默却没有跟随大部队行动。
他独自一人,站在市公安局顶楼的露台上,俯瞰着这座被夜色笼罩的城市。远近高低的大楼灯火,如同散落的星辰,倒映在穿城而过的河流中,随着水波微微晃动,破碎又重组。
他的手里拿着一张这座城市的地图,但地图是镜像翻转打印的。他的目光在地图上的河流、桥梁与现实中对应的景观之间来回移动。
方雪的侧写,张辰划定的区域,苏瑾无意间的话,还有凶手那偏执的“镜中世界”……所有的线索在他脑海中碰撞、交织。
河流。水是天然的、最广阔的镜面。
凶手依赖于倒影。他藏匿的区域靠近河流。他选择目标,似乎也与某种“镜像”的错位感有关。那么,他的“仪式”场所,会不会也与水、与某种极致的对称有关?
陈默的目光,锁定在地图上河流蜿蜒处的一座废弃的观景塔。那座塔建于上世纪,造型奇特,一半探入水中,塔身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几乎可以形成一个完美的对称轴。最重要的是,在那个镜像打印的地图上,这座塔的位置,与现实中河对岸一个新建的水上艺术中心,几乎完全重合。
一种强烈的直觉击中了他。
他猛地转身,冲向楼下,一边跑一边拨通队长的电话。
“队长!目标可能不是李菲!或者不全是!凶手下一个现场,可能在河西那座废弃的‘映辉塔’!那里与对岸的水上艺术中心在水面上形成对称!通知林峰,立刻包围映辉塔!我马上到!”
电话那头的队长愣了一下,立刻反应过来:“映辉塔?收到!我立刻通知林峰!你注意安全,别单独行动!”
但陈默已经挂断了电话,发动了汽车,引擎轰鸣着,撕破了夜晚的宁静,朝着河流的方向疾驰而去。
林峰接到命令时,刚带人排查完一个废弃的玻璃厂。他立刻收拢人手,朝着不远处的映辉塔扑去。同时,安排另一组人迅速封锁通往映辉塔附近区域的所有桥梁和路口,防止凶手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