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听完,眼睛一亮,大喜道:“徒弟啊,你这计策真是绝妙!不过说到宝贝,一个叫锦襕袈裟,一个叫白玉圭,你变的这个宝贝叫啥名字呢?”
孙悟空嘿嘿一笑,挠了挠头:“就叫立帝货吧。”
唐三藏依言,将这些都牢牢记在心里。
这一夜,师徒们满心牵挂,哪里睡得着觉。满心盼着天明,简直恨不得点个头就能唤出扶桑的太阳,喷口气就能吹散满天的繁星。
没过多久,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
孙悟空又特意叮嘱猪八戒和沙僧,严肃地说道:“你们俩可别去打扰寺里的僧人,也别到处乱跑。等我大功告成,咱们再一起上路。”
说完,便告别唐三藏,打了个唿哨,一个筋斗翻上天空。
他睁大火眼金睛,朝着西边望去,果然看到一座城池。孙悟空靠近仔细一看,只见城中怪雾愁云弥漫,妖风怨气腾腾。
孙悟空在空中不禁摇头感叹道:“若是真正的国王登上宝座,自然会有祥光五色云笼罩;只因为妖怪侵占了龙位,才使得腾腾黑气锁住了金门。”
孙悟空正感叹着,忽然听到一声响亮的炮声。
扭头望去,只见东门大开,涌出一路人马,果然是出城打猎的队伍,那气势十分勇猛。
这些人出了城,往东郊行进。
没过多久,来到一处地势较高的田地,距离城门大约二十里。
只见中军营里,有一位年轻的将军,头戴头盔,身着铠甲,胸前绣着果肚花,铠甲有十八札。他手持青锋宝剑,端坐在黄骠马上,腰间束着满弦弓,当真隐隐透着君王的气象,有着昂昂帝主的仪容。
一看便知绝非寻常小辈,一举一动尽显真龙之姿。
孙悟空在空中暗自欢喜,搓了搓手:“不用问,那个肯定就是皇帝的太子了。等我去逗逗他。”
好孙悟空按下云头,一头撞进军中,来到太子马前。
摇身一变,化作一只白兔,只在太子的马前上蹿下跳地乱跑。太子一眼瞧见,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赶忙拈起箭,用力拽满弓,“嗖”的一箭,正中那白兔。
原来这是孙悟空故意让他射中,只见孙悟空眼疾手快,一把接住箭头,却把箭翎花丢落在前方,然后撒开腿就跑。
太子见箭射中了玉兔,兴奋地大喊一声:“追!”赶忙兜转马头,独自一马当先追了上去。这马儿跑得慢时,孙悟空也放慢脚步,就在他前方不远处;马儿跑得飞快时,孙悟空便化作一阵风,让太子怎么也追不上。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孙悟空将太子引到了宝林寺的山门之下。
孙悟空现了本身,白兔瞬间消失不见,只留下一支箭插在门槛上。
孙悟空径直冲进寺里,跑到唐三藏面前,兴奋地说道:“师父,来了!来了!”接着又一变,变成一个二寸长短的小和尚,钻进了红匣子里。
再说那太子追到山门前,不见了白兔,只看到门槛上插着一枝雕翎箭。
太子大惊失色,眼睛瞪得滚圆,叫道:“怪了!怪了!明明我箭射中了玉兔,玉兔怎么突然不见了,只留下这枝箭在此!莫不是这玉兔年深日久,修炼成精了吧。”
说着,太子拔起箭,抬头一看,只见山门上写着“敕建宝林寺”五个大字。
太子恍然大悟,一拍脑袋:“我明白了。记得从前父王在金銮殿上曾派官员送来一些金帛,让这寺里的和尚修理佛殿佛像,没想到今日竟来到此处。正所谓‘因过道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我且进去逛逛。”
太子跳下马来,正准备进去,只见保驾的官将带着三千人马追了上来,众人簇拥着一同进了山门。
寺里的和尚们见状,都吓得赶忙跪地叩头,迎接众人,将他们迎入正殿中间,参拜佛像。
太子刚刚举目环顾,正打算到游廊去赏玩景色,忽然瞧见正当中端坐着一个和尚。
太子顿时大怒,眉头紧皱,喝道:“这个和尚好生无礼!我今日带着半朝銮驾进山,虽说没有旨意通知你们迎接,你们也不该如此怠慢。如今军马都到了门口,你竟然还坐着不动!”
随即下令:“给我拿下!”
一声令下,两边的校尉立刻一拥而上,将唐三藏一把抓住,迅速动手,就要用绳索捆绑。
孙悟空在匣子里暗暗念动咒语,眉头紧锁,低声说道:“护法诸天、六丁六甲,我如今正设法降妖,这太子不知内情,要拿绳子捆绑我师父,你们赶紧护持,要是真把我师父捆了,你们都脱不了干系!”
孙悟空在暗中吩咐,谁敢不听从,立刻将唐三藏护持起来。那些校尉伸手去抓,却连唐三藏的光头都摸不着,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墙挡在那里,根本靠近不了他的身体。
太子见状,脸色一沉,喝道:“你是从哪里来的,竟敢用这般隐身法来欺瞒我!”
唐三藏赶忙上前,双手合十,施了一礼,说道:“贫僧并没有隐身法,乃是东土大唐前来,要去雷音寺拜佛求经,还带着宝贝的和尚。”
太子不屑地撇了撇嘴,说:“你们东土虽说地处中原,却贫穷无比,能有什么宝贝,说来我听听。”
唐三藏道:“我身上穿的这件袈裟,便是第三等宝贝。还有头一等、第二等更好的宝贝呢!”
太子瞧了瞧唐三藏的袈裟,嘴角露出一丝嘲讽:“你这衣服,半边遮身,半边露臂,能值几个钱,也敢称作宝贝!”
唐三藏不慌不忙地双手背后,说道:“这袈裟虽然并非完整的一件,却有几句诗为证:‘佛衣偏袒不须论,内隐真如脱世尘。万线千针成正果,九珠八宝合元神。仙娥圣女恭修制,遗赐禅僧净垢身。见驾不迎犹自可,你的父冤未报枉为人!’”
太子一听,脸色骤变,心中大怒,指着唐三藏骂道:“你这泼和尚胡说八道!就你这半片破衣,仗着你能说会道,就夸夸其谈。我父何来冤屈未报,你倒是说说清楚!”
唐三藏向前走了一步,双手合十问道:“殿下,人活在天地之间,您说能有几重恩情?”
太子哼了一声,傲然道:“有四重恩情。”
唐三藏又问:“哪四重恩情?”
太子道:“感天地覆盖承载之恩,日月照耀临世之恩,国王赐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教导之恩。”
唐三藏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殿下,您这话可就说错了,人只有天地覆盖承载,日月照耀临世,国王赐下水土这三重恩情,哪来的父母养育之恩呢?”
太子一听,气得满脸通红,怒目圆睁:“你这和尚,分明是游手好闲、削发忤逆君王之徒!人若没有父母养育,这身体从何而来?”
唐三藏赶忙说道:“殿下,贫僧不知其中缘由。但只这红匣子里有一件宝贝,叫做立帝货,它能知晓过去五百年、现在五百年、未来五百年,总共一千五百年间过去未来的所有事儿,它知道您没有父母养育之恩,所以才让贫僧在此等候殿下多时了。”
太子听了,眉头一皱,说道:“拿来我看看。”
唐三藏赶忙扯开匣盖,孙悟空“嗖”的一下跳了出来,一蹦一跳地在两边乱跑,模样十分滑稽。
太子瞧着这个小小的人儿,不屑地哼了一声:“你这个小不点儿,能知道什么事儿?”
孙悟空一听,嫌自己变小了,当即施展神通,把腰一伸,一下子就长到了三尺四五寸高。
众军士见状,都吃惊地叫道:“要是长得这么快,用不了几天,恐怕都能把天撑破了!”
孙悟空长到原本的身高后,便不再长了。
太子这才问道:“立帝货,这老和尚说你能知晓未来过去的吉凶祸福,你是像古人那样用龟壳占卜,还是用蓍草算卦?又或者是凭借书中的语句来推断人的祸福?”
孙悟空双手叉腰,自信满满地说道:“我什么都不用,全凭这三寸不烂之舌,万事万物都能知晓。”
太子哼了一声,满脸不信:“你这家伙又是在胡说。自古以来,《周易》这本书极其玄妙,能够推断尽天下的吉凶祸福,让人知道该如何趋吉避凶,所以才用龟壳占卜,用蓍草算卦。听你所言,不知凭据什么道理,竟敢妄言祸福,蛊惑人心!”
孙悟空赶忙摆了摆手,说道:“殿下先别急,且听我慢慢说来。您本是乌鸡国国王的太子,在五年前,你们那儿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百姓们苦不堪言。您的父王和臣子们,诚心诚意地祈祷。
就在正愁没有半点雨的时候,终南山来了一个道士,他善于呼风唤雨,还能点石成金。您父王贪图小利,就与他结拜为兄弟。这事儿可有?”
太子微微点头,道:“有有有!你接着说。”
孙悟空又道:“那后来三年都不见那个全真道士,如今坐在王位上称孤道寡的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