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区食堂依旧是记忆中的喧闹模样,各种食物的香气混杂在温暖的空气里。宁晚走到“川味小炒”的档口,远远就看见了那个清瘦挺拔的身影。江野已经站在队伍旁边,没有排队,只是安静地等着,目光落在窗外渐暗的天色上,侧脸在食堂明亮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疏离。
他似乎感应到她的目光,转过头来。视线穿过攒动的人头,精准地捕捉到她,然后,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宁晚走过去,在他身边站定。“等很久了?”
“刚到。”他回答,视线在她脸上短暂停留,像是在确认什么,随即转向档口,“还是辣子鸡丁?”
“嗯。”宁晚点头。一种奇异的熟稔感弥漫开来,仿佛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一起在食堂排队、点餐的日常。
他上前点了两份辣子鸡丁套餐,刷卡,动作流畅自然。宁晚看着他的背影,看着他与打饭阿姨简短交流时微低的侧脸,心里那片初来乍到的陌生感,又被驱散了几分。
两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餐盘里红彤彤的辣子鸡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宿舍还行?”江野拿起筷子,问道。
“挺好的,单间,很安静。”宁晚夹起一块鸡肉,外酥里嫩,麻辣鲜香的味道在舌尖漫开,是她熟悉并喜欢的改良口味。“能看到图书馆的一角。”
“嗯,那边视野不错。”他应了一句,也开始吃饭。
对话断断续续,内容寻常,无非是课程安排、宿舍设施、校园里新开的一家书店。没有久别重逢的激动,也没有刻意营造的热络,但一种松弛而自然的氛围却在两人之间流淌。他们仿佛跳过了所有试探与磨合,直接进入了某种相处舒适的稳定状态。
吃到一半,江野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从放在旁边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U盘,推到宁晚面前。
“这是什么?”
“经济学院几位主要导师近三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还有下学期几门核心课程的推荐阅读文献目录。”他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提前看看,选导师和选课的时候心里有数。”
宁晚看着那个小小的银色U盘,心里微微一暖。他总是这样,在她需要之前,就为她备好了前行所需的“装备”。
“谢谢。”她将U盘小心地收进自己的口袋。
“不用。”他低头继续吃饭。
饭后,两人一起将餐盘放到回收处。走出食堂,夜幕已经完全降临,校园里的路灯亮起,勾勒出树木初绽新芽的朦胧轮廓。初春的晚风带着寒意,但比冬日柔和了许多。
“回宿舍?”江野问。
“想再去图书馆看看。”宁晚说。那个地方,在她心里始终有着特殊的意义。
“嗯。”
他们并肩朝着图书馆的方向走去。夜色中的图书馆像一艘巨大的、灯火通明的航船,沉默地停泊在校园的中心。不少窗户都亮着灯,隐约能看到里面伏案学习的身影。
两人没有进去,只是在外面的广场上慢慢走着。脚步声在空旷的广场上回响,与远处隐约传来的吉他声混杂在一起。
“你的项目,”宁晚想起他之前提到的瓶颈,“模型重构有进展了吗?”
“还在试。”他言简意赅,目光望着图书馆通明的窗户,眼神专注,像是在与里面的某个难题进行着无声的交流。“有几个思路,需要验证。”
宁晚没有再追问细节。她只是安静地走在他身边,感受着这种与他共享一片学术星空的感觉。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有更多这样的时刻——各自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偶尔抬头,能看到对方也在同一片海域航行,便已足够。
走到宿舍区的岔路口,宁晚停下脚步。“我到了。”
江野也停下,转过身面对她。路灯的光线在他眼底沉淀,看不出太多情绪,却比白天时更显深邃。
“U盘里的文献,”他开口道,“不急着一口气看完。重点是把握方向和脉络。”
“我知道。”宁晚点头。
他看着她的眼睛,沉默了几秒,然后才低声道:“上去吧。”
“好。”宁晚应道,“你……也早点回去。”
他点了点头,没有立刻离开,只是站在原地,看着她。
宁晚转过身,朝着宿舍楼的大门走去。这一次,她没有回头,但能清晰地感觉到,那道目光一直落在她的背上,沉稳,安静,带着初春夜晚微凉的暖意。
直到走进楼道,感应门在身后合上,她才轻轻吁出一口气。从随身背包里拿出那个还带着他指尖温度的U盘,紧紧攥在手心。
回到宿舍,她将U盘插入电脑。里面是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的文件夹。她点开其中一个,是那位她心仪已久的经济学泰斗近三年的论文合集。她随手点开一篇,摘要部分精炼而深刻,让她瞬间沉浸进去。
窗外,A大的夜色宁静而深沉。
宿舍里,台灯散发着温暖的光晕。
宁晚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开始了她在A大,作为真正一员的,第一个夜晚。
初春的序曲,在食堂的灯火、安静的并肩和这枚沉甸甸的U盘中,悄然奏响。
前路漫长,挑战未知。
但她知道,她已站在了正确的起点上,手握罗盘,身侧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