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时,竹径上的露珠就把阳光折射成了细碎的金粒。张茜是被窗棂外的鸟鸣叫醒的,睁开眼就看见王彬正蹲在床边,手里捧着块叠得整齐的软布,布面上还带着淡淡的草木香。
“这是老周今早天没亮就去镇上换的,说是山那边农户织的‘棉絮布’,贴身穿不硌得慌。”王彬把布递到她手边,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林笑说要给小芽做件小棉袄,让我先问问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线。”
张茜摸着布面,软得像云絮,指尖能触到细密的布纹。她抬头时,正好看见林笑端着木盆从门外走进来,盆里放着刚煮好的艾草水,蒸汽裹着清苦又温暖的香气。“艾草水晾温了,你泡泡脚,能解解乏。”林笑把木盆放在床前,又从怀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几种颜色的棉线,“昨天在镇上看见这浅绿和米白的线,想着小芽裹着肯定好看,你瞧瞧?”
正说着,院门外就传来了小石头的喊声,带着孩子气的雀跃。张茜刚穿好衣服,就看见小石头和丫丫手拉手跑进来,两人怀里都抱着东西——小石头抱着个装满野栗子的布兜,丫丫则举着一束晒干的野菊花,花瓣是暖融融的橙黄色。
“茜阿姨!我和丫丫去后山捡的栗子,周爷爷说煮着吃补身子!”小石头把布兜往竹桌上一放,栗子还带着山里的潮气,滚得满桌都是。丫丫则把野菊花递过来,小脸蛋红扑扑的:“这个插在瓶子里,小芽出生了就能看见好看的花啦。”
张茜刚接过花,就看见老周推着竹车走进来,车上除了一捆晒干的棉絮,还有个陶瓮,瓮口飘着甜香。“前几天泡的蜜枣水,昨天滤了渣,给你冲水喝,比白开水有滋味,也能补补。”老周把陶瓮放在墙角,又从车斗里拿出个竹编的小架子,“昨晚编的,用来晾小芽的尿布正好,通风还不容易潮。”
林笑已经把布铺在了竹桌上,正用滑石粉画着小棉袄的样子。“小芽现在还没出生,先做个稍大些的,等开春了也能穿。”她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沿着粉线剪下去,布边落下细碎的棉絮,“你坐着歇着,我教丫丫穿针,让她也帮小芽做个小布扣。”
丫丫立刻凑过去,踮着脚趴在桌边,林笑把针和线递到她手里,握着她的小手教她穿针。“线要捏紧,慢慢往针眼里送,别急。”丫丫学得认真,小眉头都皱了起来,试了三次才把线穿过去,举着针欢呼时,眼里亮得像装了星星。
王彬则拿着老周编的小架子,在屋檐下找了个通风的地方固定。他搬来梯子,仔细调整架子的高度,又用细麻绳在架子上编了几个小格子,“这样尿布就能分开晾,不容易粘在一起。”徐嘉这时也从屋里出来了,手里拿着个小木盒,里面装着几块打磨好的桃木片。
“昨天想着给小芽做个长命锁,没找到合适的铜,就用桃木代替了。”徐嘉把桃木片放在竹桌上,拿起一块给众人看,上面刻着简单的“平安”二字,边缘磨得圆润光滑,“桃木能避邪,等下再用红绳串起来,挂在小芽脖子上正好。”
张茜坐在竹椅上,看着院子里的人各有忙活——林笑剪着布,丫丫帮着穿针;王彬固定好小架子,又去井边打水;老周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竹条,正在编小鞋子,竹条在他指间翻飞,不一会儿就有了鞋头的形状;徐嘉则拿着砂纸,细细打磨桃木片,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把睫毛的影子投在木片上。
“茜丫头,过来尝尝蜜枣水甜不甜。”老周突然开口,把盛着蜜枣水的陶碗递过来。张茜走过去,接过碗喝了一口,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五脏六腑都舒服。她低头时,看见老周编的小鞋子已经快成型了,鞋面上还留着两个小小的圆洞。
“这是留着穿鞋带的,用红绳系着,好看还不容易掉。”老周笑着解释,又拿起一根竹条,“等下再编一双,换着穿。小芽的脚长得快,得多准备几样。”
中午的时候,林笑已经把小棉袄的前片缝好了,她把棉絮铺在布里,用细针一点点缝进去,针脚密得像鱼鳞。“棉絮要铺匀,不然穿的时候会成团,小芽会不舒服。”她一边缝,一边跟张茜说着,“等这件做好了,再做条棉裤,配成一套,冬天就不怕冷了。”
王彬去菜田摘了些青菜和番茄,又从屋檐下挂着的腊肉上割了一小块,准备做番茄腊肉汤。他在灶台边忙活时,小石头就蹲在旁边,帮他递柴禾,时不时问一句:“王叔叔,小芽什么时候能喝肉汤呀?”王彬笑着揉了揉他的头:“等小芽长到能吃饭了,叔叔就做给你和小芽一起喝。”
徐嘉把桃木片打磨好后,又找来了红绳,仔细地串在桃木片上。他把长命锁举起来,对着阳光看了看,又调整了红绳的长度:“这样挂在小芽脖子上,不长不短正好,不会勒着。”说着,他又从木盒里拿出几块小木片,开始刻小铃铛的形状,“再做几个小木铃,挂在摇篮上,小芽哭的时候,摇一摇就能哄住了。”
丫丫则跟着林笑学做布扣,虽然做得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她把做好的布扣放在竹盘里,像摆宝贝一样摆得整整齐齐:“茜阿姨,等小芽穿上棉袄,我就把这些布扣都缝上去,好不好?”张茜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好啊,丫丫做的布扣,小芽肯定喜欢。”
下午的阳光变得更柔和了,透过竹叶洒在院子里,落下斑驳的光影。林笑把小棉袄的后片也缝好了,开始缝领口的边。她特意把领口缝得宽了些,“小芽的脖子软,宽点的领口不会磨着。”王彬则把煮好的番茄腊肉汤端了出来,汤里飘着番茄的红和青菜的绿,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院子。
老周的小鞋子也编好了,一共两双,一双浅棕色,一双米白色,鞋头上还各编了个小小的竹芽图案。他把鞋子放在摇篮里,正好能放进小芽的脚:“等冬天冷了,穿上这双鞋,小芽的脚就不会冻着了。”
徐嘉的小木铃也做好了,一共五个,每个木铃上都刻着不同的图案——有竹芽,有小花,还有小月亮。他把木铃用红绳串起来,挂在摇篮的栏杆上,轻轻一碰,就发出“叮铃叮铃”的声音,清脆得像山泉流过石头。
“这声音好听,小芽肯定喜欢。”张茜走过去,轻轻拨了拨木铃,铃声在院子里回荡,把小石头和丫丫都吸引了过来。两人围着摇篮,轮流碰着木铃,笑声和铃声混在一起,像一首轻快的歌。
林笑把小棉袄叠好,放在竹桌上,旁边摆着老周编的小鞋子和徐嘉做的长命锁。张茜看着这些东西,心里像被暖阳填满了——浅绿的棉袄,带着草木香的软布,刻着平安的桃木锁,还有会响的小木铃,每一样都带着大家的心意。
“再过不久,小芽就能用上这些东西了。”王彬走过来,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上,“到时候,我们一起教小芽说话,教他认菜田里的萝卜,教他听竹径上的鸟鸣。”
林笑正在收拾针线,听见这话也笑了:“还要教他编竹篮,我还等着他帮我摘青菜呢。”老周则坐在竹椅上,喝着蜜枣水,慢悠悠地说:“还要教他认后山的栗子树,等明年秋天,我们一起去捡栗子。”
夕阳西下时,竹径被染成了暖橙色,露珠又开始在草叶上凝结。张茜坐在竹椅上,怀里抱着叠好的小棉袄,指尖能触到棉絮的柔软。小石头和丫丫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烤好的栗子,一边吃一边讨论着要给小芽画一幅画,画里要有竹径,有菜田,还有会响的小木铃。
徐嘉把最后一个小木铃挂好,又检查了一遍摇篮的挡板,确保没有尖锐的地方。老周则把晾尿布的小架子又加固了一遍,生怕刮风时会倒。林笑则把蜜枣水倒进陶壶里,准备晚上给张茜热着喝。
风轻轻吹过院子,摇响了摇篮上的小木铃,也吹起了竹桌上的小棉袄。张茜低头摸了摸小腹,轻声说:“小芽,你看,大家都在等你呢。等你出来,我们就一起在这竹院里晒太阳,一起听木铃响,一起看霜叶染红竹径。”
王彬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力量。林笑把热好的蜜枣水递过来,杯子上还带着温度。老周则把编好的小竹篮放在摇篮里,里面装着丫丫刚采的野菊花,花瓣在夕阳下泛着淡淡的光。
“有我们在,你和小芽都会好好的。”林笑坐在她身边,拍了拍她的手背。徐嘉和老周也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小石头和丫丫则跑过来,趴在她的腿边,异口同声地说:“茜阿姨,我们也会保护小芽的!”
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竹径上,落在菜田里,落在装满了心意的摇篮旁。小木铃还在轻轻响着,像在为即将到来的新生命歌唱,把这片荒野里的暖巢,衬得满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