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郡不韦城的深夜刺杀事件,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泼入冷水,瞬间炸开了锅。卫将军诸葛瞻遇袭重伤,刺客供词直指哀牢夷首木鹿,这一石破天惊的消息,让刚刚落脚、惊魂未定的流亡朝廷陷入了空前的恐慌和愤怒之中。北地王刘谌当机立断,在安南将军霍弋的支持下,采取强硬措施,扣押木鹿使者,派兵诘问,一时间,永昌上空战云密布,原本就脆弱的夷汉联盟岌岌可危。
病榻之上,诸葛瞻高烧不退,时而清醒,时而昏沉。夫人刘嫣日夜守护,心力交瘁。十岁的诸葛尚守在父亲榻前,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忧虑和凝重。他亲眼目睹了刺客的凶悍与父亲的危殆,更从母亲与前来探视的北地王刘谌、安南将军霍弋等人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了局势的严峻。
“母亲,”在一次诸葛瞻短暂清醒的间隙,诸葛尚轻声对刘嫣说,“木鹿跋扈,其心叵测。然若此刻与之决裂,大战一起,前方大将军腹背受敌,永昌顷刻大乱。父亲……父亲曾教导孩儿,遇大事需静气,谋定而后动。”
刘嫣看着儿子清澈却沉静的眼眸,心中酸楚又欣慰,握紧了他的手:“尚儿,你父亲病重,朝中诸事纷杂,你……你要懂事。”
诸葛尚重重地点了点头。
就在朝廷内部为如何应对木鹿而争论不休之际,一个更坏的消息由霍弋派往哀牢夷地的斥候快马加鞭传回:木鹿非但没有屈服,反而公然斩杀朝廷使者,扣押随行士卒,并联合周边几个对蜀汉迁入不满的小部落,歃血为盟,扬言要“驱除汉寇,恢复故土”!其先头部队已开始向不韦城方向移动,劫掠汉人村寨,切断通往楪榆郡的部分小道。
叛乱,已从暗杀升级为公开的军事对抗!
消息传到不韦城,朝野震动,主和派顿时失声。若再退让,朝廷威信扫地,永昌将无立足之地。皇帝刘禅在病榻上闻讯,吓得面无人色,将处置权全权交给了北地王刘谌和安南将军霍弋。
“逆贼猖獗,唯有以雷霆手段,速平内乱,方能稳定大局,支援前线!”刘谌在紧急军议上,斩钉截铁。此刻,他已无退路。
霍弋久镇南中,熟知夷情,他分析道:“木鹿骁勇,然其部众并非铁板一块。其与楪榆朵思素有旧怨,且其麾下一些小头人,未必真心愿随其反叛。我军新至,虽疲惫,然精锐犹在,可速战速决!关键在于,必须一战立威,打垮木鹿主力,同时分化其部众,争取朵思等观望者的支持,或至少使其保持中立。”
计议已定,一套剿抚并用的策略迅速形成。由北地王刘谌亲自挂帅,以安南将军霍弋为副,率留守永昌最为精锐的四千郡兵及部分中央禁军,即刻出征,迎击木鹿叛军。同时,由秘书令郤正起草檄文,公告木鹿罪状,并遣能言善辩之士,携带重礼,秘密前往楪榆,游说朵思,陈明利害,许以平叛后共分哀牢之地等厚利,力求其按兵不动或象征性助阵。此外,严令各城加强戒备,由廖化之子廖通、张飞之孙张奕等年轻将领负责城内巡逻治安,严防细作和内应。
出征前,病榻上的诸葛瞻挣扎着写下了一封简短的手书,交由儿子诸葛尚转呈刘谌。手书上只有八个字:“剿抚并用,速战速决。” 这正是刘谌、霍弋所定策略的核心。诸葛尚捧着父亲的手书,送到刘谌手中时,刘谌看着那颤抖却有力的笔迹,眼眶微红,重重拍了拍诸葛尚的肩膀:“告诉卫将军,谌必不负所托!”
平叛之战在永昌郡北部山地迅速展开。刘谌虽年轻,但凭借皇室威望和霍弋等老将的辅佐,指挥若定。霍弋熟悉地形,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将骄狂的木鹿主力诱至一处名为“落鹰涧”的险要山谷,而后伏兵尽出,弓弩齐发,滚木礌石如雨而下。木鹿叛军虽悍勇,但装备简陋,战术单一,在训练有素的汉军面前损失惨重。刘谌更亲冒矢石,冲锋在前,极大鼓舞了士气。激战半日,木鹿大败,率残部狼狈逃回哀牢深山。
此战,汉军斩首千余,俘获甚众,木鹿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再无主动出击之力。更重要的是,刘谌在霍弋建议下,对战俘区别对待,严惩首恶,宽恕胁从,并发放粮食遣返部分俘虏,让其宣扬朝廷威德,此举有效地分化瓦解了叛军士气。
与此同时,郤正、黄崇等人的外交努力也取得了成效。楪榆夷首朵思,本就与木鹿有仇,见汉军势大且许以重利,遂明确表态支持朝廷,并派兵封锁了木鹿可能逃往楪榆的道路,虽未直接参战,但起到了重要的战略牵制作用。其他原本摇摆的夷帅,见木鹿惨败,朵思附汉,也纷纷遣使至不韦城,重申归顺之意。
内乱以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暂告平息。刘谌凯旋而归,声望一时无两。永昌郡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朝廷的权威得以树立。然而,胜利的代价亦是惨重,本就有限的兵力又有损耗,粮草军械消耗巨大。而且,木鹿虽败,却未授首,其盘踞深山,犹如芒刺在背。永昌内部的裂痕,并未真正弥合。
就在朝廷上下稍稍松了口气,准备全力支援北线姜维之际,年轻细心的傅着通过多日暗中观察和旁敲侧击,终于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城中那个曾与疑似刺客接头、行踪诡秘的汉人商贾,与郡府中一名掌管仓廪文书的小吏过往甚密!而这名小吏,近日常在夜间悄悄与北城守军一名低阶军官饮酒密谈。
傅着意识到事态严重,他没有声张,而是通过兄长傅佥的关系,秘密求见了正在协助处理军务的北地王刘谌和病情稍有好转的诸葛瞻。
“殿下,卫将军,”傅着压低声音汇报,“小子怀疑,城中有魏军细作网络,不仅勾结木鹿,更可能……意图在关键时刻,里应外合,献城投敌!那名小吏和军官,或是关键节点!”
此言一出,刘谌和病榻上的诸葛瞻皆惊出一身冷汗!他们刚刚平息了一场公开的叛乱,却没想到,一条更毒辣的暗线早已埋下。邓艾的谋划,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更狠!若不能在邓艾大军压境之前挖出这颗毒瘤,永昌危矣!
一场看不见硝烟、却更为凶险的反谍肃奸之战,悄然拉开了序幕。而洞察此事的,竟是傅着、诸葛尚这样的少年。永昌的暂时平静下,暗流愈发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