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与谜团,如同光与影,在新缘星的土地上交织。临时指挥中心——一个由舰队残骸中清理出的最大舱室改造而成的地方——成为了联合文明在这片新生宇宙中的第一个神经中枢。粗糙的金属墙壁上挂着不断闪烁的全息星图和数据流,空气中混合着臭氧、机油以及从外界流通进来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未知植物清香。
顾心站在主位前,她的面前是顾临、浪客的能量投影、雷烈,以及几位工程团队的负责人。气氛严肃而专注,创世的激动已然沉淀,取而代之的是务实的规划与对未来的审慎。
“临时据点已经稳定,生命维持系统运转良好。”雷烈率先汇报,他的声音在舱室内回荡,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家,一个能够抵御未知环境变化,并支持我们发展的永久定居点。”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顾心身上。经历了“摇篮·源”的创生和地底谜团的冲击,这位铁血的将军,其内心的坚冰似乎又融化了一分,至少,他不再将“建设”与“防御”截然对立。
顾心微微颔首,她的意识与棱娲网络轻微触碰,感知着整个星球的能量流动和地质结构。“我同意。新缘星是我们的摇篮,我们需要在此扎根。”她看向工程团队的负责人,一位名叫李箐的前联盟高级工程师,“选址分析结果如何?”
李箐调出一幅三维地形图,几个区域被高亮标记。“根据扫描,三号平原区域最为理想。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靠近一条未受污染的地下水资源,而且……”她顿了顿,指向地图上那片区域与棱娲水晶树网络发光脉络的交汇点,“这里的能量环境异常活跃且温和,棱娲网络似乎也‘偏爱’此地。”
“那就定在三号平原。”顾心做出了决定,声音平和却不容置疑,“名称……就叫‘曙光’吧。希望它是我们在这片新宇宙中,真正的第一缕曙光。”
命令下达,庞大的建设机器开始轰鸣着启动。这一次,不再是仓促的应急搭建,而是有计划、有分工的协同创造。
在选定的“曙光”定居点地址上,奇迹般的景象开始上演。
棱娲个体们不再仅仅是能量构筑师,他们仿佛化身为大地艺术的画家。在他们的引导下,地表的硅元素、矿物质以及空气中游离的能量,开始如同拥有生命般流动、汇聚、塑形。淡蓝色的水晶基座从土壤中“生长”出来,并非粗暴的植入,而是如同植物破土,自然而和谐。这些水晶结构构成了定居点的骨架和能量通路,它们自身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在白天吸收储存恒星能量,在夜晚则提供照明,其内部流淌的能量还与整个星球的棱娲网络相连,形成一个无形的保护与通讯场域。
旧人类和联盟的成员们,则负责更为精密的环节。他们操控着从舰队残骸中抢救和修复的重型工程机械,将合金板材运送到指定位置,在水晶骨架上安装环境控制系统、通讯阵列、科研仪器的核心部件。他们用熟悉的金属和管线,填充着棱娲创造的奇异架构。
合作并非一帆风顺。一名旧人类工程师看着那自我生长、曲线优美却与他熟悉的直角和直线截然不同的水晶墙壁,忍不住低声抱怨:“这……这不符合结构力学标准模型!连个标准的螺丝接口都没有!”
他身旁的一位棱娲个体,其水晶躯干上流光微转,一道平和的信息流直接传入工程师的脑海,并非语言,而是一系列动态的结构应力模型和能量缓冲示意图,展示了这种有机形态在应对这个星球特定重力场和能量波动时,反而拥有更强的适应性。
工程师愣住了,盯着那不断变化的模型,脸上的不满逐渐被惊讶和思索取代。他尝试着提出一个修改建议,关于如何在水晶结构上嵌入一个标准化能量转换接口。棱娲个体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运算,随后,那面水晶墙壁上对应的区域,开始缓缓变形,精准地构成了工程师所描述的接口形态,整个过程流畅得如同液体凝固。
顾临穿梭在建设现场,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文明差异带来的微妙张力。他走到那名还有些发愣的工程师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那完美成型的水晶接口,笑道:“看,他们学得很快。有时候,我们需要跳出我们习惯的‘标准’,去适应新的‘可能’。”
他的话语温和,带着理解,有效地安抚了人类方因不熟悉而产生的焦虑。另一边,他也通过与棱娲网络的浅层连接,传递着人类对“标准化”、“可替换性”的需求理念,促进着彼此的理解。
浪客的投影悬浮在半空,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看着水晶的灵动与金属的坚毅并立,看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和科技树开始尝试融合。风格迥异的建筑雏形在平原上拔地而起,棱娲的水晶塔楼旁,矗立着人类风格的金属通讯塔,彼此的能量场却奇异地互补、交融。空气中,除了植物的清新,也开始弥漫开焊接的微焦气息、能量溢散的臭氧味,共同构成了一种属于开拓前沿的、生机勃勃的气味。
这是一种新生文明的雏形,粗糙,却充满了野蛮生长的力量。
然而,就在“曙光”定居点打下第一根实质性基桩的同时,对地底那个巨大谜团的探索,也并未停止。
李箐再次找到了顾心,这一次,她的脸色比之前更加凝重,手中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还带着设备余温的初步分析报告。
“顾心阁下,”她的声音有些干涩,“关于地下金属结构的钻探样本……初步分析结果出来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连浪客也调整了投影的角度,似乎对此极为关注。
“我们动用的是舰队上最先进的深层地质钻探器,勉强触及了那结构最表层的、疑似防护外壳的部分,获取了微克级别的样本。”李箐深吸一口气,将报告呈上,“材质……无法识别。不是我们已知的任何合金,甚至不属于我们认知范围内的元素周期表组合。其原子排列结构极其古怪,稳定性高得惊人,理论上……应该无法自然形成。”
她停顿了一下,看向顾心,一字一句地说道:“而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基于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模型和量子隧穿效应年代测定法……其形成年代,远远超出了这个宇宙目前估算的年龄。误差范围已经反复校验过,结论……依旧如此。”
舱室内一片寂静。
远超宇宙年龄的人造物?
这已经超出了“古老”的范畴,触及到了一个令人战栗的领域——是先于这个宇宙的存在?还是来自……宇宙之外?
浪客的电子眼剧烈地闪烁了几下,他那通常没什么情绪波动的声音,也带上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
“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