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青柳镇的路上,萧承嗣特意绕去了京城的集市,买了阿枣念叨许久的糖葫芦,还有小石头想要的木剑。马车里飘着糖霜的甜香,我靠在窗边,看着窗外掠过的田野,心里满是对家的期待。
刚到镇口,就看到念安带着阿枣、小石头,还有老周、王婶等一群乡亲站在路边张望。阿枣眼尖,第一个看到我们的马车,挥舞着小胳膊喊:“娘!萧叔叔!你们回来啦!”
马车刚停稳,她就扑进我怀里,仰着小脸要糖葫芦。萧承嗣笑着把糖葫芦递给她,又把木剑塞给小石头,小家伙立刻挥舞着剑,跑去和护药队的叔叔们“比试”。
老周凑过来,搓着手问:“萧小哥,沈大夫,京城的事都解决了?皇上没事吧?”
“都解决了。”萧承嗣拍了拍他的肩膀,“皇上醒了,二皇子的阴谋也被揭穿了,以后不会再有坏人来捣乱了。”
乡亲们一听,都欢呼起来。王婶拉着我的手,往药庐走:“快,我炖了鸡汤,给你们补补身子。这几天念安带着孩子们,把药庐照顾得好好的,你们放心。”
药庐里还是老样子,药柜上的草药摆放得整整齐齐,院子里的槐树又抽出了新叶,石桌上还放着念安抄写的药方。阿枣拿着糖葫芦,坐在门槛上,一边吃一边给我讲我们走后药庐的事:“娘,前几天张爷爷的腿好了,还送来了自家种的青菜;小石头帮着念安哥哥晒草药,还差点把药粉撒了……”
我听着她的话,看着院子里热闹的场景,心里暖暖的——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有烟火气,有亲人,有牵挂。
接下来的日子,青柳镇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林家军的旧部们,有的找到了失散的家人,接来青柳镇一起生活;有的跟着萧承嗣练习武功,加入了护药队,守护着镇子的安宁。张铁柱开了个铁匠铺,帮乡亲们打造农具;刘二牛在药田旁边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蔬菜,分给大家吃。
温庭远从京城回来后,带来了皇上的赏赐——不仅给药庐送来了很多珍贵的草药,还封萧承嗣为“忠勇校尉”,让他负责青柳镇及周边的治安。石勇则忙着联络散落各地的林家军旧部,把他们接到青柳镇,渐渐的,青柳镇成了林家军兄弟们的“第二个家”。
这天,我正在给一个孩子看诊,门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抬头一看,是阿古拉兄妹!他们骑着马,身后跟着几个草原部落的人,手里拿着奶酪、皮毛等礼物。
“萧大哥,沈姐姐!”阿古拉跳下马,跑进药庐,“我们来看看你们,顺便给乡亲们带些草原的特产!”
原来,他们回草原后,用皇上的赏赐帮部落改善了生活,还说服了其他部落,和中原和平相处。这次来,是特意来感谢我们,也是想和青柳镇结为“友好部落”,以后互相帮助。
萧承嗣很高兴,立刻让护药队的兄弟们杀猪宰羊,招待草原的客人。晚上,药庐的院子里又摆起了宴席,乡亲们和草原的客人一起喝酒、唱歌、跳舞,笑声传遍了整个青柳镇。
阿古拉拉着我,坐在槐树下,给我讲草原的趣事:“沈姐姐,我们部落种了很多你教我们的草药,现在大家生病都不用愁了。下次你一定要去草原,我带你去看雪山,去骑马!”
“好啊。”我笑着点头,“等忙完这阵子,我就和承嗣一起去草原看你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药庐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仅有青柳镇的乡亲,还有周边村子的人,甚至有从京城来的患者,专门来找我看病。萧承嗣则忙着训练护药队,偶尔也会带着兄弟们去周边巡逻,确保大家的安全。
阿枣和小石头也长大了不少,阿枣开始跟着我学习认草药、煎药,像个小大人一样;小石头则跟着萧承嗣练习武功,梦想着长大后成为一名“大英雄”,守护青柳镇。
深秋的一天,萧承嗣带着我去了“林家军忠勇碑”前。石碑上的字迹被雨水冲刷得有些模糊,他拿着布,仔细地擦拭着:“清和,你看,这石碑就像我们的初心,不管过多久,都不能忘。”
我靠在他身边,看着石碑上父亲和林将军的名字,轻声说:“是啊,我们守住了青柳镇,守住了兄弟们,也守住了他们的期望。以后,我们要让这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让‘林家军’的精神,永远传下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石碑上,也洒在我们身上。远处,乡亲们的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药庐里飘来的草药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而安宁的画面。
我知道,这“药炉春深”的故事,不会结束。它会像院子里的槐树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岁岁年年,守护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段温暖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