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喜欢,秦川就去车里取了几条出来,一人一包,也别再叫他发烟了。
可这奢侈的好烟,这里绝大多数人是舍不得抽的。
这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嘛!
到时候拿出来摆亲戚朋友面前,这一波肯定能装成功的。
结果还是要找秦川打秋风。
无奈啊!
秦川发了财,郑达今年混的也不赖,也成了大家的焦点。
一场聚会,这小子被灌了不少酒。
回到家的秦川决定还是继续穿越,他现在目标就是快点提升修为。
……
“嘿!”
秦川为什么有点惊讶,因为这次穿越居然到了九十年代。
一九九零年,并且位置还是江南水乡。
“系统任务:考虑到宿主实力,本系统最后会按照宿主成就给予奖励。本次任务没有失败率。
本世界对宿主无过多限制,请宿主勿屠戮普通人。
宿主将过完原主一生,原主生命七十三岁。”
无失败,也就是混到七十三岁就算结束。
支线任务提都没提,看来是没了啊!
没有限制,那成就还有限制吗?自然也没有。
九十年代啊!一切才开始,他可以投资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这简直就是送奖励啊!
就他的经济实力,想没成就都不可能,所以系统才说了没有失败率。
原主陈建设,家里老三,老大陈建国,老二是陈美娟,女的,已经嫁人。
现在陈建设已经分家独立,就是被坑的有点惨。
都说天下爹娘爱幺儿!可他们家不一样,父母爱长子,爷爷奶奶活着的时候也一样。
现在他这个倒霉原主就被分了家里的老房子,而老大跟父母住的是二层小楼房。
他是要赡养父母的,分家的时候说好的,每年一千斤大米。
江南水乡乃鱼米之乡,一千斤大米可不是小数目啊!他一共分了三亩水田,现在杂交稻产量一亩大概一千两百多到一千四百斤左右,也就是父母一年要分走一亩地的产量。
关键就是他还得交公粮,所剩就无几了。
“我靠!这父母有点黑哦!老房子还漏水,这还要分这么多粮食,这……原主该不会是自噶的吧?
我特么过来怎么就感觉不对劲呢?”
想想算了,空间里边粮食都堆满了,他都不继续在空间里边种水稻这些了。
现在么,还待在村里干什么?
城里现在房子便宜的很,干脆就直接走人好了。
地给他们,房子也给他们拉倒。
粮食么,每年拉一千斤回来,或者干脆按价格折算好了。
村里的东西,他什么都不想要了。
于是他直接到了陈建国家里。
还正是吃饭的时候,居然没人叫他坐下一起吃饭。
“爸,妈,大哥,大嫂。我来就是说一件事情。这村里我不待了,这分我的东西我也不要了。我呢每年都会回来……”
“哟!老弟你这是嫌少了还是怎么着啊?这可是你答应过的事情,现在可不兴反悔啊!”
他话还没说完,陈建国就开了口。
“建设,你是不想养我们?”父亲立马开口。
“弟弟,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们明明当初可是说好的呢!”嫂子也开口来了一句。
“我不是这个意思。一年一千斤大米,我不会少给一两的。我来也没别的意思,就是跟你们说一声。”
“那不行!这可是说好的事情。分家的时候可是白纸黑字,还找村长作的见证。”
“大哥,我没说不认啊!行吧,既然你们不想要,那老房子和田地就还是我的。行了!
你们慢慢吃,我直接去城里了。”
这还有留着继续讲的必要吗?这不摆明了偏心眼嘛!
一千斤大米,那只是替原主尽孝而已!占用了别人身体,该干的还得干。
陈建设走后,屋里不一会就发出了笑声。
他们说陈建设肯定还得回来,这城里,他一个连工作都没有的人,能去干嘛?
可他们不知道,陈建设压根不是用走的,瞬间就出现在了魔都城里的一个小胡同。
他也不是买普通房子,而是相中了这城里的老洋房。
现在的老洋房还没变成天价,神识扫到刚巧有人卖,他刚巧就找到了。
价格不贵,直接拿下。
父母和他哥嫂做梦都不会想到他这是瞬间数百里。
并且第二天就去完成了老洋房的过户手续。
他为什么到魔都,没去四九城买四合院?
都特么住了加起来几百上千年了,换你,你还去吗?
这老洋房可比四合院好啊!里边装修老旧是老旧了一些,可是传承了这么些年,那些装修还没坏啊!
质量好!而且这种年代感和四合院完全就不一样的。
同样的!这老洋房一样属于稀缺资源。
地段还好,私密性还好,这住着可是很舒坦的。
就是床上用品,他全部换了一个遍。
在老洋房里住着,对里边装修欣赏了几天之后,立马又买了一辆车。
九十年代,魔都已经开始发力了。
只是这些他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就是未来的互联网。
当然啦,现在处理掉一些古董黄金,换了很多外汇。因为他压根就没在国内处理这些东西。
外汇再找人换成了大量的现金,准备投资股票。
就他这样的人,不限制他,他没有去抢劫就是大善人啊!
要是他在这个世界干贼,呵呵!想想多恐怖吧!
难怪系统提示他不要屠戮普通人。
当然他也不是杀人狂,没人惹他,他就是正常人。
老洋房换了一个主人,也没和周围邻居有任何接触,这在魔都也算是正常吧!只是总有人猜测他的身份。
可又有什么用呢?他可是深居简出的,因为不缺什么,也不用出门去采购什么东西。
修身养性吧!算是闹中取静。
他感觉魔都比起四九城来,就是少了一些闲得蛋疼的管闲事的人。
这相对来说要好了不少,安安静静的,日子倒也悠哉。
……
老家,陈建设走了就没回来,村里人问,他们就说小儿子去了城里,再问就是一问三不知。
他们家分家的事情,因为村长做的中间人,这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这种分家方式,现在村里人也是各种说法都都有,褒贬不一。
九十年代了嘛,一些村办企业开始兴起,陈建国倒是捞到了一个进厂的机会。
这一下子,老陈家的日子可看着好了起来。
陈建设的地,老两口种上,因为水稻已经栽好了,就简单需要一些田间管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