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了躺平仙尊原则上的默许,陈卷立刻行动起来。他深知,建立一套各方都能接受的、科学的指标体系,是新方案能否成功落地的关键第一步。他雷厉风行地牵头组建了“御马监运营标准联合制定小组”,成员包括:
御马监代表:躺平仙尊(挂名,基本不参会),两位在御马监德高望重的老仙吏(张老、李老)。
效能优化司代表:陈卷本人,及两位精通数据建模与分析的专业仙吏。
外部专家:从药王殿请来的两位兽医仙官,从司天监请来的一位精通地脉灵气观测的仙官。
第一次小组会议,就在御马监那间最大的、平时用来堆放杂物的云殿内举行。气氛有些微妙。
陈卷首先介绍了新方案的总体思路和拟定的一些初步指标方向。他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
然而,分歧很快出现。
当陈卷提到“天马种群平均活力指数”时,药王殿的兽医仙官立刻提出,这需要一套复杂的检测流程,包括气血运行速度、肌肉强度、神经反应、甚至血脉浓度等等,需要定期对天马进行抽样检测。
御马监的张老仙吏一听就皱起了眉头:“抽样检测?还要定期?不行不行!天马性子烈,不喜束缚,强行检测会惊扰它们,反而影响‘活力’。咱们凭眼睛看,凭经验摸,就知道哪匹马好,哪匹马赖。”
效能优化司的数据仙吏反驳道:“经验主观,难以量化比较。没有标准化的数据,如何客观评估整体变化趋势?”
李老仙吏哼了一声:“趋势?咱们在御马监待了几千年,啥趋势没见过?马群是旺是衰,心里还没数吗?”
谈到“云场环境自净与承载系数”,司天监的仙官提出需要布设大量感应仙篆,实时监控云气流动、能量密度、杂质浓度等。
御马监的仙吏们更是反对:“到处布设那些玩意儿?弄得跟雷部似的,乌烟瘴气!破坏了云场的自然流转怎么办?那些小马驹撞上了怎么办?”
会议一度陷入僵局。陈卷看着双方各执一词,一方强调数据的客观精准,一方强调经验的可靠与对现有环境的保护,心中明了,这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文化理念之争。
他没有强行推动,而是暂停了争论,建议大家先放下具体指标,一起去御马监实地走走看看。
一行人漫步在云场中。陈卷让效能优化司的仙吏现场演示了一些非接触式的、低干扰的监测仙术,比如通过分析天马奔跑时扬起的云尘光谱来大致判断其气血状态,通过观测特定云植的生长情况来反推环境能量水平。
同时,他也虚心请教两位老仙吏,他们是如何凭借经验判断马群状态和环境变化的。张老李老起初不愿多说,在陈卷的诚恳请求下,才慢慢打开话匣子,讲述了如何通过观察天马毛色光泽、眼神清浊、嬉戏打闹的频率,以及云海颜色深浅、云气流速缓急等无数细节,来综合判断情况。
药王殿和司天监的仙官听着听着,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他们发现,这些老仙吏的“经验”里,其实蕴含着许多未经提炼的、但却极为珍贵的“数据”。
随后的几次会议,气氛缓和了许多。大家开始尝试将“经验”与“数据”进行结合。
最终,经过反复磋商和妥协,一套初步的、折中的御马监生态运营指标体系终于确立:
活力指数:采用“非接触式光谱扫描”与“资深仙吏月度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各占一定权重。
环境系数:在关键节点布设少量、隐蔽的微型感应符,重点监测几个核心区域的能量平衡参数,并结合仙吏对云场直观状态的定期记录。
特殊血脉觉醒:以实际观察和记录为准,由御马监上报,药王殿复核。
安全事故率:明确定义何为“重大事故”,建立清晰的上报流程。
这套指标或许不够“完美”,不够“精准”,但它是双方共同努力、相互妥协的成果,具备了落地执行的基础。陈卷明白,这不仅仅是定下几个数字,更是迈出了效能优化司与御马监之间,从对抗走向合作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