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货行”的成功,如同打通了野狐岭的任督二脉。
南方的粮食、布匹、种子、书籍,源源不断地输入;
北方的盐、铁器、药材,则换回了宝贵的生存资源。
堡内的仓库,第一次有了充盈的迹象。
人们脸上的菜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红润和对未来的期盼。
然而,繁荣的背后,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物资的进出、库存的管理、人员的分配、功劳的记录与奖赏……这些纷繁复杂的事务,如同乱麻般交织在一起,让原本只擅长军事和开拓的赵胜、赵勇等人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三弟!这账目俺是越看越糊涂!”
赵胜将一本记得歪歪扭扭的账册拍在桌上,满脸苦恼,“今天入库三石粮,明天支取两石半,后天商队又带回五石……谁该得多少?有功的怎么赏?俺这脑子都快炸了!”
赵勇也抱怨道:“就是!还有那些新来的工匠,打一把好刀该给多少粮?采一筐草药又该怎么算?总不能一直吃大锅饭吧?干好干坏一个样,时间长了,谁还肯卖力气?”
管理混乱,赏罚不明,这无疑是瓦解凝聚力的毒药。
陈远深知,野狐岭已经走过了最初的生存危机,现在必须建立一套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才能持续发展。
而这项工作,需要的是一个心思缜密、有条理、并且值得信赖的人。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坐在一旁安静整理药草的苏婉清。
这段时间,苏婉清的表现有目共睹。
她不仅将伤员的救治和草药的配制打理得井井有条,还默默地将堡内的妇孺组织起来,负责炊事、缝补、清洁,让整个后勤体系顺畅运转。
她心思细腻,做事有条不紊,更难得的是,她识字会算,有着良好的教养和冷静的头脑。
“婉清,”陈远开口,语气郑重,“有件事,我想交给你。”
苏婉清抬起头,清澈的眸子带着询问看向陈远。
“从今天起,野狐岭的钱谷收支、物资调配、功过记录,我想全部交由你来掌管。”陈远说道。
此言一出,不仅苏婉清愣住了,连赵胜、赵勇和一旁的秦玉凤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掌管钱谷,这可是一个势力的命脉所在!交给一个年轻女子?
苏婉清下意识地想要推辞:“陈公子,这……这责任太重了,婉清恐怕难以胜任……”
“不,你能胜任。”
陈远语气坚定,“我看过你整理的药房记录,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你也识文断字,懂得计算。
更重要的是,你心细如发,处事公允。
现在堡内事务繁杂,没有一套清楚的章程,迟早会出乱子。
这个担子,非你莫属。”
赵胜挠了挠头,他虽然觉得让女子管账有些别扭,但对陈远的判断一向信服,便开口道:“苏姑娘,三弟说得在理。
俺们这些大老粗,舞刀弄枪还行,摆弄这些笔墨算盘,真是要了老命了。
你就帮帮忙吧!”
秦玉凤也点头道:“婉清妹妹心思细腻,由你掌管钱谷,大家都放心。”
见众人如此信任,苏婉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责任感。
她深吸一口气,不再推辞,站起身,对陈远盈盈一礼:“承蒙陈公子和诸位信任,婉清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从这一天起,苏婉清正式执掌了野狐岭的“钱谷”,成为了这个微型政权实质上的“大管家”。
她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制度。
立账簿,明收支。
她亲手制作了数本厚厚的账册,分为“粮秣册”、“布帛册”、“器械册”、“银钱册”等。
每一笔物资的入库、出库,都必须有经手人签字画押,记录清楚时间、事由、数量。
每日一小结,每月一大结,账目必须清晰可查。
定章程,均分配。
她参考了前朝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明代的户籍黄册制度,结合野狐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初步的分配方案。
将堡内所有人按户(单身者独立成户)登记造册,根据劳力强弱、贡献大小,核定每日基本口粮。
同时,设立“功勋簿”,对在作战、生产、建设中有突出贡献者,额外记录功勋点,功勋点可以兑换更好的食物、衣物甚至未来的土地分配权。
这套方案,既保证了基本生存的公平,又激励了人们努力劳作。
细分工,专其责。
她将后勤人员进一步细化分工,设立仓管、伙夫、缝纫、清洁等小组,各司其职,责任到人。
避免了以往忙乱无序的状态。
制度推行之初,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习惯了粗放管理的老人觉得麻烦,嫌记账签字啰嗦;
有些想偷奸耍滑的人对按劳分配不满。
但苏婉清态度温和却原则性极强,面对质疑,她总是耐心解释制度的好处;
面对想蒙混过关的,她则毫不通融,坚持按章办事。
有一次,一个自恃有功的老兵,想多领一份口粮给自己的亲戚,被苏婉清严格按照章程拒绝。
那老兵恼羞成怒,在仓库前大声嚷嚷,说苏婉清一个女流之辈,克扣粮饷。
苏婉清没有与他争吵,只是平静地拿出账册,一笔一笔地核对他家的领取记录和功勋点数,算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最后,她看着那老兵,只说了一句:“规矩是陈堡主和大家一起定的,对事不对人。
若觉得不公,可去堡主那里申诉。”
那老兵在众人注视下,面红耳赤,讪讪而去。
此事之后,再无人敢小觑这位看似柔弱的“钱谷管家”。
大家都明白了,苏姑娘掌管的账目,铁面无私,公平公正。
在苏婉清的精心打理下,野狐岭的运转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和有序。
仓库里的物资堆放的整整齐齐,账目清清楚楚。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得什么,干劲十足。
就连秦玉凤的军需调配,也因为有了清晰的后勤支持而顺畅了许多。
陈远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欣慰不已。
苏婉清就像一颗被尘土掩盖的明珠,在合适的岗位上,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不仅解决了管理的难题,更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公平、秩序的观念注入了野狐岭的肌体。
掌钱谷,看似琐碎,实则是定规矩、明赏罚、聚人心的基石。
有了苏婉清这根“定海神针”,野狐岭这艘在乱世中航行的孤舟,才真正有了平稳前行的底气。
夜幕降临,苏婉清还在油灯下核对当日的账目,纤细的手指拨动着算盘珠,发出清脆的声响。
陈远轻轻走到门口,看着她专注而宁静的侧影,心中一片安宁。
他知道,自己找到了最值得信赖的臂助。
乱世之中,得此贤内助,何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