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听到这里,很是意外,因为按照电影的故事逻辑。
这里老二大概率不会全身而退。
故事往往会朝着更坏的情节发展。
如巡捕识破了老二把戏,扣留了杨丽的狗证,使卡拉没救回来,反而还要再搭5000块钱进去。
让老二原本的困境雪上加霜。
可偏偏在陈家乐的故事里,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放了他,这让老爷子怎么都想不通。
“老二没有救回卡拉,杨丽见他这副模样,于心不忍,就说他前夫认识的人多,捞卡拉这事准成。
然后前夫哥找到他朋友肖干事,肖干事托王调度,王调度托黄师傅,黄师傅托丁师傅,丁师傅误会了老二的意思,只给了他一只纯种狗。”
“这个好!黑色幽默!”老爷子听着陈家乐讲述的故事,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电影的场景,忍不住拍手叫好。
陈家乐无奈地甩给老爷子一个白眼。
老爷子这才意识到自己太激动了,讪讪地摸了摸鼻子,赔着笑压低声音:“你接着说,接着说...”
陈家乐清了清嗓子,继续往下讲。
“不是卡拉,老二他自然不会要,又重新把狗塞到了丁师傅车里。
离下午卡拉被人道处理还有四个小时,可卡拉的事儿还是没有着落。
心急如焚的老二翻出了攒了一年的1500块私房钱,让妻子再凑一凑办个狗证救回卡拉。
可是拮据的生活让妻子对老二的这种行为大动肝火,一个月几百块,攒够五千需要三年。老二听出了老婆的意思,一声不吭地走向厕所修马桶。
见丈夫这个模样,妻子心软了,同意他拿出银行卡里的三万块钱定期存款,去救卡拉。
可拿出银行里的定期存款,那就代表这几年存的利息没了。
老二感念妻子这么多年省吃俭用存钱不容易,家里里里外外都得花钱,一狠心决定不花钱赎卡拉了。
没有了卡拉,那心中的情绪谁来慰藉?
于是老二决定买一只跟卡拉一样黑白相间的小狗,重新培养感情。
可在好心人的提醒下,他才发现,这哪里是黑白相间的小狗,只是白狗被抹黑成的黑白相间。
老二意识到被骗。
老二想回去找狗贩子理论,
谁知狗贩子早已经人去楼空。
被逼急的他蹲在墙角卖狗,别人卖他三百,他就三百卖出去。
正巧,打狗队来逮狗贩子,老二跟狗贩子一同被捉上了车。
幸好巡捕认出了老二,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就把老二给放了,并让狗贩子退还了买狗的三百块钱。
回到楼下,杨丽告诉他有办法把卡拉救出来,等巡捕把卡拉拉到郊区待处理时,偷偷抱出来,神不知鬼不觉。
眼见卡拉有希望了。
这时儿子却不见了,老二只好去报案,顺便看一下卡拉。
可却看到儿子被关里面了。
原来卡拉被捉走后,儿子也试了各种办法去救,都没成功,还因为帮朋友拦住黄毛的追击,造成黄毛受伤。
本来这事属于小事,双方一调解赔点医药费就过去了,可是黄毛的家长咬住不放,一定要立案,判儿子一年半载。
老二低三下四地跟对方家长道歉。
这时,天已经黑了。
拉卡拉的卡车从他们面前路过。
也就是说,最后悄悄偷狗的计划也泡汤了。”
“结束了?”老爷子正听得津津有味呢,却见陈家乐戛然而止。
“结束了。”
“这不对吧!这结局结束的也太突然了吧!”老爷子意识到不对劲。
“你可以在电影最后加行字幕:卡拉于当晚重新回到老二家中,次日去上了户口。”陈家乐摊了摊手,他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
至于那个和卡拉同在一个笼子里的儿子,后续未知。
卡拉是怎么回来的也未知。
这算是个半开放又带着疑惑的结局。
老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烟来,像他们这样的老艺术创作者,基本都是老烟枪,烟不离身的那种。
长长地吸了一口。
“好故事。”
他感叹道,“真是人不如狗。没证是狗,有狗证才是人。”
烟雾缭绕中,他没评判故事里谁对谁错——老二有错吗?没有。妻子有错吗?没有。孩子有错吗?也不是。那狗有错吗?更谈不上。
谁都没有错,但故事里人人都是卡拉。
“这故事叫什么名字。”老爷子吐了口烟,问道。
“随您高兴。”
陈家乐无所谓地耸肩,“叫《解救狗先生》也行,《长安24小时》也罢,或者直接叫《卡拉是条狗》都成。”
“这个故事好。我要了。”老爷子把散乱的稿纸理了理,胡乱塞到陈家乐手里。
然后换了副面孔,笑眯眯的看着他:
“乖孙啊——”
陈家乐顿时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爷,您有事说事,您这样我很不习惯。”
老爷子也就卸下矜持,有话直说了,这编剧确实不是他的长项:“小乐啊,爷确实很喜欢这个故事,要不你辛苦一下,帮爷把这本子再完善一下?”
陈家乐顿时满脑门的黑线。
这个点子不是你想出来的吗?我只是给你提供下故事灵感而已。
怎么工作却到我这里来啦!
陈家乐无奈的摇了摇头,算是接下这个任务了。
“那我还有其他几个关于狗的灵感。爷你要不要听一下?”
“还有几个?”老爷子顿时就心痒痒的,但很快就压下了心中的念头,他得赶紧趁着现在画面感正浓,把电影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画面画出来。
“算了,有机会下次再听你讲。”
说着,就见老爷子,已经开始拿出画稿,画起了电影分镜。
陈家乐的分镜就是跟老爷子画的。
如果不是从小跟着老爷子写写画画,说不定他现在的分镜画图水平,也就跟某些导演那样画火柴人呢。
“那您可惜了。”
原本陈家乐还想着跟老爷子讲另一部关于狗的电影故事呢。
这电影就是豆瓣评分高达9.4分的《忠犬八公的故事》。
不过,陈家乐对这部电影却没什么好感。年轻那会看这部电影,总会被这只秋田犬的忠诚所感动。
但长大后,慢慢懂了电影里的很多故事,看懂了导演在电影里植入的思想。
他就对这电影没了好感。
《忠犬八公的故事》来自于真实故事改编,忠犬八公的故事还上了当时日本报纸,主要用来宣传对鬼子天皇军国主义的忠诚。
然后被美国人拿去改编成《忠犬八公的故事》。
里面男主有个鬼子朋友,多次说秋田犬有多么的神秘,忠诚,体贴......
开什么玩笑。
中华田园犬才是最好的!
而电影里的美国人也不是什么好鸟,总是暗搓搓在暗示日本是他们的狗,要对大美利卡忠诚云云。
最后男主的鬼子朋友,牵着男主妻子的手,回到车站,看到八公还在那守着,泪流满面。
怎么看,怎么别扭。
写狗的故事,那就讲狗嘛。
加这么多因素干什么,反正陈家乐看着那个鬼子就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