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平和龙卫东在四合院借宿一夜后各自返乡。
临行时,梅妈妈塞给他们不少京城特产。
两个小伙子捧着礼物心头滚烫——这不仅是年货,更是领导家属的心意。
他们暗下决心,返京时要带足家乡土产回礼。
梅爸爸回来后,餐桌上顿顿荤腥不断,仿佛把春节提前过了。
最欣慰的是梅妈妈。
虽然嘴上不说,但她始终盼着丈夫归来。
这些年独自撑家的艰辛,让她更懂团圆的可贵。
今年大姨家不能来四合院守岁——刘奶奶被接到小儿子家过年,他们只得随行。
大姨说好年后要来住几天。
除夕夜,梅爸爸和梅文华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
清蒸鱼冒着热气,烤鸭泛着油光,麻辣兔头堆成小山...梅兰盯着满桌硬菜眼睛发直,最后撑得直揉肚子:要是天天过年该多好!
梅妈妈笑着戳穿她:说得像平时亏着你肉吃似的。”
嘻嘻……今天可是爸爸下厨呢,爸爸的手艺就是不一样!我觉得爸爸做的菜越来越棒啦!梅兰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这个家从来不缺肉食,餐桌上天天都能见到荤腥。
虽然不至于馋肉,但梅兰对美味的肉食总是情有独钟。
满桌的肉菜每样尝一口就快饱了,再挑最喜欢的多吃几筷子,很快就撑得直不起腰。
梅妈妈其实也吃多了,只是她更注意保持优雅形象。
起身去拿了些山楂片分给大家,帮助消化。
梅文华吃得也不少,不过对他来说还算不上撑。
最近他的胃口越来越大,一个人吃的分量都快赶上梅妈妈和妹妹的总和了。
简直是个大胃王。
但他完全不担心发胖,等会儿回房后进空间打两套五行拳就能消耗掉。
现在他练五行拳时,每一招都能带出破空声,显然已经达到了新境界。
他怀疑自己可能练成了传说中的暗劲,可惜没有懂行的人指点,无法确认。
不过力量确实又增强了不少,这都是通过苦练得来的,并非依赖大力丸。
每次练功都让他感到酣畅淋漓。
精神力的修炼也进步神速,最近每天都能增长一两点。
或许是身体素质提升后,精神力也跟着水涨船高。
就像容器变大了,能装的水自然就多了。
作为一家之主,梅爸爸给梅文华和梅兰都发了压岁钱。
兄妹俩收到红包都特别开心,虽然金额不大,但这份心意格外珍贵。
大年初一,大姨一家来做客。
他们带了许多好吃的,梅妈妈则把兄妹俩给大姨家买的衣服拿了出来。
大姨接过衣服,笑吟吟地问梅文华:我猜是华儿买的吧?
梅文华笑而不答。
梅兰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挽住大姨的手臂:大姨,衣服是我帮您挑的哦!不过钱是哥哥出的,我们俩一起选的。”
哈哈哈...谢谢兰儿,谢谢华儿!这衣服大姨太喜欢了。”大姨迫不及待地试穿起来,看来是真中意这件衣裳。
哎呀!光顾着给兰儿买零食,忘记准备衣服了。”大姨父懊恼地拍着脑门,本来一直记着这事呢。”
年前忙着帮弟弟家准备年货,结果把这事给忘了,只带了些吃食过来。
现在去买也不迟啊,待会儿逛庙会时正好给孩子们添置新衣。”刘奶奶提议道。
就这么定了,等会儿庙会上给孩子们买新衣服。”大姨一锤定音。
姐,刘奶奶,真不用破费。
这两个孩子最近添了不少新衣裳。”梅妈妈连忙推辞。
梅文华有了钱就爱买东西,家里经常出现新衣物。
加上有缝纫机,梅妈妈闲时就扯布给孩子们做衣服。
那可不一样,这是我们做长辈的心意。
孩子们这么孝顺,我们当然也要疼爱他们。”大姨坚持道。
午饭过后,大姨便招呼着大家出门。
庙会就在附近,无需开车,两家人结伴步行前往,正好消食散步。
大姨牵着梅兰走在最前头,梅母、刘奶奶和梅文华居中,梅父与大姨父殿后。
远远望去,两家人热热闹闹,宛如一整个大家庭。
梅兰对庙会兴致勃勃,见着美食要尝,遇着新奇玩意儿要试。
大姨跟在一旁不停付钱,不一会儿就采购了大堆物品。
等到买衣服时,梅文华手里已拎满购物袋。
最终是梅母亲自拉住梅兰,才止住了这场购物狂欢。
约莫下午四点,梅母提议返家。
晚餐由梅父和大姨父联手操办,梅文华难得不用进厨房帮忙。
席间多是年夜饭的剩菜,只需简单添置几道新菜。
大姨父切菜时不禁感叹:你们过年究竟备了多少菜?这些剩菜够吃到初五了!
其实没做多少,只是人少才剩得多。
再说总要讨个年年有余的彩头嘛。”梅父笑着往锅里撒了把盐。
大姨父盯着咕嘟冒泡的炖菜,默默擦了擦案板。
饭后众人围坐,听着收音机嗑起瓜子坚果。
大姨一家留宿四合院,夜话至深方才歇息。
——
初二清晨,煮的是除夕夜包的冻饺子。
白菜猪肉馅与牛肉馅混在铁锅里翻滚,梅母说两种饺子做了记号,但梅文华连吃一碗仍分辨不出,非得咬开才知馅料。
早饭后,梅文华将余饺带给娄晓娥家的大白。
狗子吃得直摇尾巴,空间里其他动物虽无此口福,却也得了厚待:成年虎崽获赠整头野猪,雪豹家族分得三只肥羊,连野猪群都收到了千斤玉米碴子。
梅文华还浇灌了药田的灵泉,权当给这些生灵贺岁。
返回老宅时,屋里已多了萧卫平一家。
小琴琴银铃般的笑声最先闯入耳膜——小姑娘蹿高半头,穿着崭新棉袄,圆脸蛋红扑扑的。
她正躲在梅兰怀里偷瞄进门的梅文华,被梅兰捏着脸蛋逗弄:怎么还害臊啦?这不是你最爱的华哥哥吗?
“琴儿,快叫华哥哥!这孩子,怎么不懂规矩!”
朱小英嗔怪地瞥了小琴琴一眼。
“华哥哥好!”
小琴琴甜甜地唤道。
“小琴琴真乖,来我们家别客气,让你兰姐姐拿点心给你,她特意给你备了好多零嘴呢!”
梅文华笑眯眯地摆手。
这丫头比火车上初见时活泼多了,瞧着越发讨喜。
“早准备好啦!”
妹妹梅兰指着茶几上的零食堆,“小琴琴尝尝这个新式糕点,今年刚上市的,可香了。”
“小文华,半年不见,身子骨更结实了!”
萧卫平上下打量着梅文华。
他敏锐地察觉到对方身上散发的压迫感——并非敌意,而是实力暴涨的征兆。
半年前在列车上切磋时,他就看出这少年非同寻常。
当时还惋惜梅文华拒绝参军,否则定能成为尖子兵。
如今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份能耐,怕是连特种兵王都难以企及。
要知道这半年来他从未懈怠训练,实力早已精进不少。
“萧叔叔新年好!”
梅文华上前握住萧卫平的手。
大年初二贵客登门,自然要热情相待。
萧卫平暗中较劲想试探,却被捏得连忙抽手:“嘶!你小子吃什么长的?力气又涨了?”
“嘿嘿,咱家人都这样,大概是祖传的吧。”
梅文华笑着松开手。
“哈哈哈,萧同志别见怪,我们梅家人天生力气大,快请坐!”
梅爸爸满脸自豪。
虽不知真实缘由,但这份特殊总归是好事。
儿子虽不从军,若女儿愿意,培养个女兵王绝对不成问题。
三个老兵聊得热火朝天,部队往事说也说不完。
梅妈妈招呼梅文华进厨房帮忙,不多时便摆满一桌佳肴——半成品加热的,现炒的,琳琅满目。
“开饭咯!孩子他爸,请客人入席吧。”
“萧同志、朱同志别嫌弃家常便饭,晚上再好好款待二位。”
“梅大哥太客气了,刚进门就叨扰,我们都不好意思了!”
梅兰牵着小琴琴来到餐桌前。
小丫头摸着圆滚滚的肚子直摇头——兰姐姐家的零食多得根本吃不完,可看着满桌香气四溢的菜肴,她又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琴儿过来挨着妈妈坐。”
朱小英一把将女儿揽到身边。
小琴琴正要拒绝,目光却被糖醋排骨黏住了。
哇!兰姐姐家的菜色真诱人。
小琴琴摸了摸圆滚滚的小肚子,心想这么多美味佳肴,不尝一口实在可惜。
梅文华取出家里的藏酒,交给父亲招待客人。
这场家宴持续了两个小时,直到萧卫平醉倒在餐桌上,梅妈妈才起身收拾碗筷。
朱小英看着酩酊大醉的丈夫,无奈地叹了口气。
好在他们本就计划在梅家多待会儿,便扶着他靠在椅子上醒酒。
梅文华沏茶时特意用了灵泉水,萧卫平很快便清醒过来。
晚餐时分,萧卫平坚决推辞道:梅同志,中午喝得够多了,晚上还得带妻儿回家,不能再喝了。”
难得来做客,今晚就住下吧,家里有的是地方。”梅爸爸说着又要开酒。
萧同志别客气,真要回去我派车送你们。”大姨父也热情相劝。
萧卫平紧紧捂住酒杯,说什么也不肯再饮。
饭后稍坐片刻,他便带着妻女告辞。
临行前,梅兰给小琴琴塞了两大包零食,梅妈妈还给了压岁钱。
梅阿姨,兰姐姐,明年我还要来玩!小琴琴抱着礼物,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送走萧家后,梅文华兄妹被大姨拉着打牌到深夜。
大姨一家索性留宿,四合院里其乐融融。
初三清晨,大姨家刚要走,陈晓军就带着段晓宇、萧志勇登门拜访。
三人提着贵重礼品,陈晓军更是神秘兮兮地献上一瓶 酒。
大哥,这酒可是我从我爸那儿拿的珍品!
梅文华看着包装上的字样,挑眉道:你确定是不是?小心回家挨揍。”
放心吧,我爸知道的!陈晓军拍着胸脯保证。
“我爸屋里藏了不少好酒,随便拿几瓶他都不会心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