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正忙着处理野菌,为中午的菜肴做准备。
张婷一眼瞥见白燕手中的野菌,眼睛一亮,惊讶地“咦”了一声,快步上前。
面前是满满一盆新鲜诱人的野菌。
张婷深吸一口气,蹲下身,拿起一只野菌仔细审视,从不同角度检查品质。
白燕微笑地看着她,语气自信:
“张老板,这些野菌如何?”
张婷认真地点头,抬头对白燕说,语气中满是惊讶:
“这是我见过最好的野菌,没想到市面上还有这么高品质的,真是难得!”
王小山听到这里,心中涌起自豪。
他知道杏花村资源丰富。
这些野菌就是证明。
张婷站起身,认真地对王小山说。
“我之前没完全了解情况。
这样吧,你的野菌,我愿意四十块一斤收购,然后我可以在市场上四十五或六十五块卖,怎么样?”
王小山立刻同意:
“这个价格可以。”
接着,张婷又提出了一个新请求。
“我们能不能商量一下,多给我供些货?”张婷问。
王小山笑看着她,似乎早有预料:
“你需要多少?”
张婷信心满满地承诺。
“有多少要多少?”
这句话虽出自不同人,语气却惊人一致。
经历之前的教训,王小山变得谨慎,不再轻易相信这种乐观承诺。
他轻哼一声,回应道。
“别说得太满,万一卖不完怎么办?”
王小山提醒道。
“今天先给你六百斤,如果明天能卖完,后天我再考虑多给。”
张婷有些惊讶:
“六百斤?这可不少。”
她心里疑惑。
王小山哪来这么多优质野生野菌?
知道昨天村民采了约两千多斤野菌,今天更多。
分给邹慈和张婷后,他还得为剩下的找买家。
毕竟餐馆刚开张,生意好坏还是未知。
张婷只犹豫了几秒,然后看着王小山,语气带着不确定:
“六百斤,我怕不够卖。”
王小山有些惊讶,她刚才还震惊犹豫,怎么突然这么有信心?
张婷注意到了王小山的疑虑,她微笑解释,语气自信:
“我在这儿做了那么多年生意,人脉广,货好就不愁卖。”
“城里很多餐馆都和我长期合作,还有不少老客户总找我要新鲜好货。”
“如果这些野菌真如你所说,增加销量易如反掌。”
“今天先六百斤,明天就算一两千斤,我也能轻松处理。”
王小山认真听着,然后点头:
“记下了。”
张婷急切地想确保这批货源,担心王小山会找其他买家。
她立刻坚定地点头保证:
“你放心,在蒙江县生鲜市场,我若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跟我合作,是你的最佳选择。”
她的生意确实做得很大,且以豪爽和诚信闻名,这让王小山信服。
他向她点头,微笑道:
“张姐,我就信你了!”
张婷满意地笑了,心中的担忧消散,随后安心离去。
她一走,王小山便转向白燕,认真地问:
“你觉得我刚才跟她谈的生意如何?
她会让我吃亏吗?”
白燕认真地点头:
“价格合理,四十块一斤,她利润不大。”
“在野生野菌市场,这算高价了。”
“你刚怎么叫我?”
她挑眉,戏谑地看着王小山。
王小山轻笑:
“小燕妹子啊!”
白燕皱了皱眉,假装生气,轻轻挥舞着小拳头在王小山面前晃了晃。
“你得叫我小燕姐,我比你大,明白吗?”
王小山轻哼一声,玩笑道。
“哪里大了?
我看不出来。”
白燕自信地挺胸。
“明显比你成熟,要不要比比?”
她带着俏皮的动作。
王小山看了一眼,忍不住笑了,脸上露出调皮的笑容。
时间悄悄流逝,很快到了上午十点多,周围的餐馆开始陆续接待客人。
白燕显得焦虑,自家餐馆前虽有人张望,却无人进店。
她思考如何吸引顾客,考虑促销或改善服务。
王小山也注意到了,明白新餐馆需要时间建立口碑和吸引顾客。
他决定和白燕一起想办法,推动生意。
“怎么还没人?”
白燕皱眉,焦虑。
王小山则淡定,知道经营餐馆需时间,重在顾客满意度。
他对自家菜肴品质有信心,对白燕的厨艺也赞赏,试过菜品后,对味道和质量都满意。
他们已确保价格和服务既合理又具竞争力。
白燕的员工经验丰富,两位服务员年轻、亲切,服务友好,性格开朗。
菜单价格与周围餐馆持平,但王小山相信他们的菜品品质更优,因此对餐馆充满信心。
到了十一点,餐馆终于迎来了首批顾客,服务员热情迎接。
几位貌似民工的中年男子走进餐馆,其中一位满脸胡须的男子好奇询问:
“所有菜都五折,真的吗?”
服务员立刻点头,微笑回答:
“没错,开业前三天五折,欢迎光临!”
她热情地引领几位民工入座,他们点头后跟随至座位,认真看菜单。
这五位顾客最终点了两道菜,一荤一素,总计不到五十元。
服务员依旧热情周到,态度未减。
王小山在角落默默观察,对服务员的专业表现感到满意。
很快,顾客点的菜就端上了桌。
一盘色泽诱人的番茄肉丝和一盘酸辣土豆丝,都是白燕亲手做的。
两盘菜量都很足,装得满溢,尤其是番茄肉丝,肉堆得像小山,至少是普通餐馆的三倍量。
王小山透过橱窗看向厨房,见白燕已忙完,正靠在工作台边,向外张望,对自己的手艺和餐馆的前景充满期待。
白燕透过厨房窗户观察外面。
不久,她见服务员开始忙碌,很快,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紫菜鸡蛋汤被端上桌。
一位民工顾客疑惑地问:
“我们没点这汤啊?”
服务员微笑着答道:
“这是我们大厨送的,不用客气,请慢用。”
王小山默默观察,对服务员的慷慨感到满意,但也意识到这可能影响利润。
民工们感受到这份关怀,虽不擅长言辞,但吃得津津有味,每人添了两碗饭,两盘菜也一扫而光。
这些民工朴实,离开时在桌上留下一百元,匆匆离去,没等找零。
这一幕让王小山感动,也让员工感到温暖。
餐馆再次安静下来,白燕带着忧虑走出,坐在王小山旁,自语:
“这样不行,我们才刚开业。”
王小山乐观地安慰她:
“别急,耐心点,好东西总会被发现。”
今天爆更,小伙伴们记得催更,五星好评,加书架呦!嘿嘿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