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衣着朴素的父母站在教室门口,布鞋上沾着洗不掉的泥渍,粗糙的手掌显示着他们长期务农的身份。
虽然家境清贫,但这对农村夫妇还是选择送孩子来上学——在这个提倡教育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庄稼人开始重视读书识字。
不远处站着的另一对家长则穿着整洁的工装,面色红润的模样与那对农民夫妇形成鲜明对比。
当他们的目光扫过何雨水身边的李保国夫妇和何雨柱时,明显停顿了片刻。
李氏夫妇的做工考究的衣裳,何家兄妹干净整洁的打扮,无不彰显着这个家庭优渥的条件。
几位家长互相点头致意,毕竟孩子们即将成为同窗。
哥,我肚子饿了。”何雨水拽了拽哥哥的衣袖。
何雨柱笑着捏了捏妹妹的小脸:带你去鸿宾楼尝尝哥的手艺?想到自己在这家酒楼工作多时还未曾带妹妹去过,他不禁有些歉然。
小丫头立刻欢呼雀跃:我要吃哥哥做的菜!旁边的李保国故意板起脸:怎么,嫌弃李叔的厨艺了?何雨水连忙扑过去撒娇:李叔做的也好吃!肖秋珍见状笑骂丈夫老不正经,何雨柱则在一旁暗自好笑:这小丫头倒是深谙左右逢源之道。
九月一日的晨光刚刚洒进南锣鼓巷,何雨水就辗转反侧睡不着了。
开学第一天的兴奋让她像只欢快的小云雀,在床上翻来覆去,时不时拉着哥哥说些天真的话。
何雨柱望着妹妹雀跃的模样,想起自己前世每逢开学前夜同样难以入睡的情景——那些对校园生活的期待,总是会在漫长的假期后重新萌芽。
当兄妹俩推开院门时,正遇见易中海领着徒弟准备上工。
秦淮茹身上的蓝布短袖已遮不住微微凸起的小腹。
院里人都知道她怀孕了——这消息是贾张氏自己说出去的。
贾家这些年子嗣不旺,如今总算有了盼头,自然是桩喜事。
见何雨柱领着雨水要出门,易中海上前搭话:柱子,你们这是......前些日子阎埠贵提过柱子要供妹妹上学,今天九月一号,正是开学的日子。
送雨水去报到。”何雨柱答得干脆。
这话让贾东旭夫妻都愣了神。”你可真能耐!贾东旭嗓门拔高了三分,独自养家不说,现在还能供妹妹读书。”如今上学可是要实打实交钱的,虽说 提倡上学,可没补贴,穷人家的孩子照样念不起书。
城里比乡下略强些,但也强得有限。
贾东旭这话说得真心实意。
何家没个大人顶梁,全指着十五岁的何雨柱。
就算他这个二十出头的轧钢厂学徒,拿着十八万五的月薪,也不敢拍胸脯说能扛起这种担子。
秦淮茹杏眼里掠过一丝佩服。
鸿宾楼的工资想必不差,不然哪经得起这样开销?谁嫁给他倒是福气。
想着不由瞥了眼自家男人——贾东旭虽是正经工人,可每月工资大半要交给婆婆存着当孙子娶媳妇的本钱。
眼下肚里孩子是男是女还不知道,这钱攒得未免太早些。
淮茹?贾东旭连唤几声才把她思绪拉回来,你最近胎还没坐稳,救助站路又远,要不请几天假?
使不得!秦淮茹头摇得像拨浪鼓,村里妇人生孩子当天还下地呢。
再说这工作是一大爷好不容易安排的,万一请假丢了差事......她抚着小腹,声音却斩钉截铁。
秦淮茹越想越觉得在理,这份差事不用下地干活就能挣钱,何必还要请假呢!
贾东旭见妻子这样说,只是动了动嘴唇,终究没再劝说。
易中海却对秦淮茹多了几分赞赏。
这些日子相处下来,贾家媳妇确实是个会持家的。
徒弟娶到这样的媳妇,往后的日子也能安稳些。
一大爷,东旭哥,秦姐,我送雨水上学去了。”
何雨柱扫了三人一眼,并不多言。
他深知这三人本性,自然不愿过多往来。
行,路上当心。
要是你爹寄钱来,我再给你送去。”
易中海点头应着,故作关切地说道。
其实汇款单上明明写着何雨柱的名字,不过是经他转交罢了,却说得像是自己特意关照似的。
下午送完雨水,何雨柱没去上班,反而回到四合院收拾行李。
几件换洗衣物和被褥用麻绳捆好,虽然分量不轻,但他轻松就提了起来。
雨水开始上学后,总借住在师父家也不方便。
趁着这个机会,他决定搬到师父赠的那处四合院去。
独门独院既清净,又离学校近。
为掩人耳目,何雨柱没用空间搬运,老老实实打好包袱,准备接了雨水就搬过去。
傍晚时分,他提着行李出门,正巧碰上刚下班的刘海中。
柱子,你这是?
......
自从和何家闹僵后,刘海中很少与何雨柱搭话。
但看见他提着铺盖卷和衣物,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
二大爷,我们搬出去住。
雨水上学来回跑太麻烦,搬到学校附近方便些。”
何雨柱如实相告。
反正房产归属明明白白,没什么好隐瞒的。
搬、搬出去?刘海中瞪大眼睛,好好的房子不住,就为上学近?
后半句这不是败家吗硬生生咽了回去。
毕竟是别人家的事,他也不便多嘴。
“家里的房子还是我们自己家的,另外那套是我师傅借给我们住的,所以正好带雨水搬过去住。”
何雨柱没说是自己的房子,只说是师傅安排的,反正这些人也查不到房产信息。
这年头房契地契都是纸质的,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当官的也搞不清楚每家每户的房产情况,只要有地契房契在手就行。
师傅还特意给安排房子住?
刘海忠心里直犯嘀咕。
虽然住在后院不怎么来往,但他又不是看不见。
自从柱子进了鸿宾楼上班,何家的伙食那是院里数一数二的好,供妹妹上学不说,现在连外面的房子都住上了,要说一点都不眼红那是假的。
“柱子,看来你在鸿宾楼混得风生水起啊,连师傅都这么关照你。”
刘海忠话里有话地说。
“还行吧,师傅人好心善,给我口饭吃,我心里记着呢。”
何雨柱轻描淡写地回应。
正说着话,四合院下班的人陆续回来了。
看见何雨柱拎着大包小包,邻居们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那不是何雨柱吗?提着这么多东西干啥呢?
谁知道啊,看这架势该不会是要搬家吧?
开什么玩笑,他爹就留下两间房,还能搬哪儿去?
就在大伙儿议论纷纷时,易中海领着贾东旭也回来了。
看到院里的情形,易中海眼神一动,快步走过来。
“柱子,老刘,这是闹哪出啊?”
“一大爷,我准备搬出去住了……”
听说要搬走,易中海心里咯噔一下。
“怎么回事?在院里住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搬?是遇到什么难处了吗?”
他原本还盘算着慢慢笼络柱子给自己养老,这下计划全落空了。
“没啥困难,现在工作稳定又有师傅照应,搬出去主要是为了雨水上学方便。”
当然更重要的是远离这些麻烦精,图个清静。
听柱子这么说,易中海张了张嘴却说不出劝阻的话。
雨水上学确实是个正经理由,再加上人家师傅连房子都给安排好了,他更没法多说什么。
“一大爷,快到放学点了,我得去接雨水了。”
何雨柱懒得再多说,拎起行李就往院外走。
“哎...那行吧。”
看着柱子走远的背影,易中海只能无奈点头。
“师傅,柱子这可真是遇上贵人了。
他师傅不光给工作,连房子都帮着解决,亲爹都不一定能做到这份上。”
贾东旭忍不住感叹,说完又赶紧找补:“我不是那个意思,就是觉得柱子他...”
“知道了。”
易中海沉着脸应道。
他倒不是生徒弟的气,而是想到自己的算盘落了空,心里格外不是滋味。
他这一走,养老的事情彻底没了着落,老太太还不知情,晚上得找她商量商量。
老太太一直看好柱子的人品,总说他不会贪图家产,至于他的本事,反倒是次要的。
这两个鸡蛋拿回去,给淮茹补身子,我还有点事,先回屋了。”易中海从兜里掏出鸡蛋塞给贾东旭。
贾东旭眼睛一亮:师傅,这太贵重了……
拿着吧,孕妇需要营养。”易中海说完转身离开。
贾东旭攥着鸡蛋,暗下决心要跟着师傅好好学手艺报答他。
刘海忠站在一旁没吭声。
等中院只剩他一人时,目光不停扫过何家空着的两间房。
上次打主意碰了钉子,但如今柱子搬走了,情况不同了。
他眯起眼睛,虽然不能做得太过,但占点小便宜还是有机会的。
盘算着这些,他慢悠悠走向后院,却没回家,而是拐进了许家。
——
西单附小放学时分,何雨柱刚到校门口,一个小身影就扑了过来。
雨水蹦蹦跳跳跑过来,身后跟着个戴眼镜的女老师。
何雨柱揉揉妹妹的脑袋,看向那位蓝衣马尾的年轻 。
雨水急忙介绍:这是葛老师!
葛老师好,我是她哥哥何雨柱。”他礼貌地问候。
葛老师略显惊讶地打量这个来接孩子的年轻人,微笑道:你好,雨水常提起你呢。”
我哥做的菜可好吃了!雨水拽着哥哥的衣角嚷嚷,就在鸿宾楼,老师一定要来尝呀!
何雨柱哭笑不得,原来这小丫头到处宣传他的厨艺。”葛老师别见怪,不过要是来鸿宾楼,一定给您安排妥当。”
雨水这孩子很讨人喜欢,性格温顺基础扎实,是不是在家里已经学过一些?葛老师摇头表示疑惑,目光好奇地打量着何雨柱。
听柱子这么说,莫非这小伙子真在鸿宾楼当厨师?那可是城里数一数二的大饭店,没想到雨水哥哥这么年轻就能在鸿宾楼掌勺。
她这番话并非客套,开学第一天她先给全班摸底测验。
班上四五十个学生,能认出汉语拼音的还不到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