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能请动清华的专家是因为特殊情况,现在想再走这个路子可不现实。
每个工程师都有自己的一摊子事,组织上安排得明明白白,哪有专为他们轧钢厂待命的道理。
这样吧,明天开工后我先去车间看看具体情况。”何雨柱思索片刻后答道。
他既然来了,自然是有心帮忙的。
虽然话说得留有余地,但厂长和孙胜利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喜色。”太好了!有何工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众人心知肚明,眼前这位可是实打实的六级工程师,随便露一手就能让普通人望尘莫及。
换句话说,要是连何雨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除非请来更高级别的工程师,否则他们车间的问题基本无解。
听到何雨柱这番话,厂长和孙主任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推杯换盏间,神情语气都比刚见面时轻松许多。
在何雨柱的客套应对下,饭桌上的气氛愈发融洽。
李保国全程安安静静吃着饭,无论徒弟何雨柱与厂领导的交流,还是厂长、孙主任偶尔和自己寒暄几句,他都表现得很低调。
作为一个经验老到的厨子,他深知自己虽然是何雨柱的师父,但对轧钢厂的事务一窍不通,保持沉默对双方都好。
看着如今何雨柱的成就,李保国心里感慨万千。
当年十五岁的何雨柱初到鸿宾楼时,只是个普通灶台师傅,后来不仅当上了大厨,还毅然参加高考考入清华大学。
如今连轧钢厂厂长都要客客气气请他帮忙,这份成长足以证明这孩子是个难得的人才。
……
饭后,厂长和孙主任热情地将何雨柱和李保国送出工厂,同时敲定了次日何雨柱来车间的具体安排。
师徒二人各自骑车返程时,何雨柱向师父提起了毕业后的规划以及婚礼筹备。
对此,李保国自然全力支持,承诺和何大清一起操办婚宴。
……
次日清晨,何雨柱照例早起练习站桩功和国术,随后与妹妹何雨水共进早餐,送她上学后便直奔红星轧钢厂。
由于临近毕业,机械系学生大多参与校外实践,孙教授对他此次外出并无异议。
八点整,何雨柱抵达厂区,工人们早已在车间忙碌。
保卫科仍是昨日熟面孔,登记后他顺利入厂。
走近办公楼时,远远就看见孙主任、厂长和几名穿黑色外套的车间主任等在门口。
何工!
何雨柱同志,您来了!
众人热情相迎,何雨柱依旧像当年随教授来访时那样谦和回应,毫无工程师的架子。
几位主任见状暗自松了口气——原本担心年轻人会摆谱,现在看来沟通应该很顺畅。
……
简单交流后,一行人向着车间方向走去。
一路上,大家对何雨柱上次改进的冲压机赞不绝口,纷纷向他反映各自车间的生产情况。
虽然何雨柱缺乏一线车间的实际操作经验,但他凭借扎实的机械知识,给出了不少实用建议,让几位车间主任受益匪浅。
很快,众人来到一车间。
这里主要进行原料加工,只有少量冲压机在工作,多数工序仍由工人手工完成。
看见何雨柱一行出现,工人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那不是厂长和孙主任吗?
前面那小伙子是谁?
一位车间主任上前说明后,现场顿时议论纷纷。
工程师?这孩子看着比我徒弟还年轻!几个五级老师傅满脸怀疑。
但人群中,几位曾参与冲压机改造的八级技工却露出敬佩的神情。
他们清楚记得,这位年轻人正是当初主持改进的六极工程师——比厂里最高级的九级工程师还要厉害。
同志们,何雨柱同志今天专门来指导工作,希望大家积极配合!车间主任简短动员后,将发言权交给何雨柱。
何雨柱微笑着与工人们打招呼,示意大家不必停工,随即走向第一台原料处理机床。
伴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他熟练地绕机巡视,很快就摸清了这台二手设备的结构——虽然老旧,但这种稳定耐用的机型在国内仍然广泛使用。
由于原料机床在设计初期的结构缺陷,进料口与出料口采用单一通道设计,加之熔炉间距设置不合理,在轧钢厂冲压机床产能提升后,这个问题变得尤为棘手——简单的通道扩建方案会引发设备过热甚至零件爆裂风险。
这种技术难题即便对九级工程师而言也极具挑战性,但何雨柱显然是个例外。
何工,您看这......
孙胜利见何雨柱完成设备检查,悄悄凑近想询问进展。
何雨柱却已抬手示意:把车间所有八级工集中过来,七级工也要。”说话间他已走向最近的绘图桌,抓起铅笔在图纸上快速勾画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行动让众人一愣,但孙胜利很快会意,连忙去召集技术人员。
虽然工人们都回到了岗位,但好奇的目光仍不断投向这个年轻的工程师——二十出头的六级工程师,莫非是从娘胎里就开始钻研机械了?
不到十分钟,六名八级工和九名七级工齐聚现场。
正当孙胜利要汇报时,何雨柱突然停笔,仔细检查完图纸后招呼道:都到齐了?过来看这个。”
当图纸摊开的瞬间,包括孙胜利在内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短短十来分钟,不仅完成了全套设计,连每个零件规格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更令人惊叹的是,以往晦涩难懂的机械图纸,此刻竟像立体模型般清晰呈现在众人脑海中。
这就是六级工程师的实力吗......在场的技工们不约而同倒吸凉气。
在何雨柱指导下,改造工作立即展开。
......
正午时分,当二车间大门重新开启时,厂长、孙胜利和几位主任的笑容比盛夏的阳光还要灿烂。
何工!孙胜利激动得声音发颤,按照这个速度,全厂设备改造三天内就能完成!这个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目标,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变为现实。
短短半日时间,何雨柱就带领工人们完成了一车间到二车间的设备改造。
在他设计图纸的指引下,厂里的高级技工们将全部设备焕然一新!
改造后的设备投入生产后,效率与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红星轧钢厂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的功臣正是何雨柱。
......
厂长和各车间主任们激动得难以言表,看向何雨柱的目光充满热切。
何雨柱同志,你真是我们厂的救星啊!厂长由衷地赞叹道。
无论是之前的紧急救援,还是这次的全面技术改造,何雨柱都是当之无愧的关键人物。
没有他的贡献,轧钢厂的处境简直不敢想象。
这份功劳属于全体工人,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成果。”何雨柱一如既往地谦逊。
这种低调的态度更让厂领导们对他肃然起敬。
厂长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照顾何大清和李保国两位关键人物,更要给予何雨柱应有的嘉奖。
午饭时,厂长本想设宴招待,但何雨柱坚持要等全部工作完成后再庆祝。
......
三天后,整个轧钢厂的八个车间全部完成了技术改造。
工人们试用新设备后,纷纷给出高度评价。
孙胜利带着各车间数据来到厂长办公室汇报:经过改造,钢铁月产量从5000吨提升至吨,钢绳、钢钉等产品产量从6000斤增长到斤!
这个惊人的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难以置信。
如今红星轧钢厂的年产量将达到12万吨,占到全国钢铁总产量的6%。
这样的成就,标志着工厂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设备刚刚完成技术改造,工人操作还不太熟练是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
随着生产逐步稳定,钢铁产量还有提升潜力。
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亮眼。
虽然轧钢厂位于四九城,无法与工业重镇相比,但就人均产能而言,即便放在那些工业城市也毫不逊色。
未来冲压机床完成升级后,生产效率将更上一层楼。
厂长难掩兴奋之情,神情中透着踌躇满志。
如今轧钢厂发展势头良好,若不借此机会大展拳脚,实在辜负了何雨柱提供的技术改造方案。
何雨柱听完孙主任汇报的生产数据,神色如常。
这些数字对当下来说或许值得称道,但穿越而来的他见识过未来工业大国的生产能力,眼前这些进步并不足以让他惊讶。
这番淡定表现反倒让厂长等人对他愈加钦佩。
年纪轻轻就能通过六级工程师考核,这份沉稳与才华着实罕见。
他们明白,以何雨柱的潜力,将来必能成为顶尖工程师。
轧钢厂必须把握住现在的合作机会,为未来发展铺路。
当晚,在厂领导盛情款待下,何雨柱再次在食堂用餐。
主厨李保国入席时,明显感受到领导们比以往更加热情的态度。
联系最近车间的技术改造,他意识到何雨柱必定为工厂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55年5月末。
协助轧钢厂完成设备改造后,何雨柱全身心投入到清华大学的毕业准备中。
作为在校期间发表近百篇高质量论文的学霸,他早已达到毕业要求。
这些具有实际价值的机械工程论文,使他在业内小有名气。
身为最年轻的六级工程师,又师从知名教授,何雨柱一直备受关注。
清华大学甚至组织专题小组研究他的论文成果,这是许多教员都未曾获得的待遇。
现在,他只需完成毕业论文这一最后环节。
不过何雨柱并未因此松懈。
除了准备论文,他还在等待304研究所的导师前来进行考核。
这一天,何雨柱将毕业论文的选题初稿交给孙教授后,便骑着自行车接上雨水,兄妹俩一同回到了南锣巷四合院。
半个多月没回家,何雨柱这次带着妹妹回来,一是看望父亲何大清和继母陈娟,二是要和父亲商量筹办婚礼的事宜。
他在清华大学最迟六月中旬就能毕业,同时也能完成304研究院的考核工作,于是将婚期定在了六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