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徐家的案子要查,但必须秘密进行,就算确认,最后结案也不能以这个罪名进行处罚。

这是隆庆皇帝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作出的决定。

高拱回到内阁,但心情却是出奇的好。

可以说漕粮的运输,是这段时间悬在朝廷头上的一把刀,一旦处理不好,京师物价飞涨还是其次,关键事关北地安稳。

一旦找到了解决漕粮运输的难题,高拱肩膀上的重担就少了一半。

谁能想到,本以为安定了北边的威胁,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整顿吏治的大业中,可谁知道刚刚完工的治水工程又出了岔子。

黄河大水,非人力所能及,所以高拱也只能哀叹自己时运不济,还能说什么?

徐阶在朝的时候,黄河虽然说隔三差五也要发一次大水,可也没有自己坐上首辅宝座后发的如此之勤,已经连续三年发大水阻断漕运了。

现在看起来,嘉靖朝那会儿,虽然天灾不断,但也没有隆庆皇帝在位时发作如此频繁的。

当然,这些话他也就在脑海里想想,可不敢说出来。

不过也是,从隆庆元年开始,三年、四年和五年,已经连续发作了四次,隆庆皇帝登基总共也才五年啊。

当然,让高拱高兴的原因除了肩膀上的重担卸下来一半外,还有就是隆庆皇帝让他去查徐阶家族的事儿。

之前只是用徐家兼并土地说事儿,虽然这样也是违法,但是每次在隆庆皇帝面前提起,皇帝都是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想介入此事。

皇帝其实心里清楚,全天下都这样,处置徐阶根本没用,是被高拱当枪使,最后说不得还被人扣上薄情寡恩的帽子。

但这次说道徐家可能侵吞国财,隆庆皇帝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变得认真起来。

看来,他自从登基以后也变了,不再是原本那个对什么都浑不在意的裕王了,而是和先帝一样,把钱财看的很重的人。

好吧,其实这也是君王该有的样子。

其实,王朝的兴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财政的宽裕。

所谓的盛世,在史记中无不记载着所谓的贯朽粟陈,也就是说国库富余,装钱的仓库堆满了金银财宝和铜钱,这些钱多少年都没有使用过,因为太有钱了,根本不需要动用国库的钱,因此串钱的绳子都已经腐烂了。

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甚至无处堆放。

高拱也很向往这样的盛世,他也无比期待这样的场面会在他执政期间出现在大明朝。

等清理完徐阶这些蛀虫,就可以还天下朗朗乾坤。

高拱心中此时激情澎湃,幻想着在自己的领导下,有朝一日重现这样的盛世场景,自己的名字必然也可以流芳百世。

回到值房,心里默默盘算一阵,觉得此事还是要在蔡国熙那边出手,先确认徐家侵吞国财的实证,再一击彻底覆灭徐家。

高拱完全没有隆庆皇帝的顾虑,只觉得就该如此,坏人必须绳之以法,不能宽纵。

没多久,陈矩拿着孟冲用印后的奏疏来到内阁,把批红的奏疏交给高拱,马上就告辞离开。

现在的内阁里,可没有陈矩亲近的人了。

以前来这里,看到殷士谵等人的时候还要笑着打个招呼,随意闲聊几句。

可现在内阁里的人,都和他的政治盟友魏广德不对路,甚至就是对手。

他惹不起高拱和张居正,所以除了公事外就尽量避免和他们接触。

高拱拿到批红的奏疏,当即就给工部和户部下条子,约见张守直和朱衡。

此事牵扯的也就是这两部,户部要划拨漕粮,而海试的船只费用则是工部出。

下午,朱衡来到内阁见到高拱,也看到了批红的奏疏,心里还是很惊喜的。

他没想到都没等他联络好友发力,此事就已经办妥,由此可见高拱的见识还是有的,他和魏广德一样,都是为朝廷做事的人,更多考虑的还是朝廷大事儿,而不是一些人只知争权夺利,于朝廷大事儿而不顾。

此事近两日朝中议论很多,没想到高拱已经拿到了隆庆皇帝批红的奏疏,不过想到接下来就要工部给银子,心情一下子就变得不美起来。

“士南,梁梦龙奏请海运漕粮一事,海船支出,工部要负责承担。”

高拱开口就说道。

“高首辅,海船建造和维护,本就是我工部负责,此事甚大,工部责无旁贷,一定会处理好相关事宜。”

朱衡不会在这事儿上打折扣,知道关系到漕粮安全,甚至整个北方的稳定,一口就应承下来。

“你对试航一事,还有什么看法。”

看到朱衡满口答应,一副全力支持他的态度,高拱很是满意,于是也假装虚心求教起来。

是的,就是假装而已,其实在他心里,已经有了大抵想法,只等张守直过来就定下此事。

“梁巡抚的奏疏我仔细看过,海运荒废已久,现在要重新拾起来,虽然有商贾海道可供参考,但毕竟是第一次,且事关重大,第一趟海运最好还是拨出少量漕粮装船,船只也可以多一些,每船装载半船即可,淡水等补给也可以适当多装。

既可以让更多的漕兵参与其中,熟悉海道和海况,也更加安全。”

朱衡开口说道。

他其实对海运完全不了解,可收到梁梦龙书信后,他就找人可以恶补了一些海运方面的常识,知道大船出海其实最怕遭遇风浪。

暴风巨浪之间,船只操控几近于无,完全就是看运气,漂到哪里算哪里。

船上带的是粮食,吃食不愁,可船行大海之上,周遭虽都是水,却喝不得,所以淡水也是海航很重要的物资。

高拱听到朱衡的建议,漕船一半装粮一半装水,心里只是微微诧异,但心里对朱衡的能力还算认可。

其实朝廷里,知道海运常识的人可不多。

朱衡管工部,按理来说对大海应该不熟悉。

是了,他刚才不是说了吗?

仔细看过梁梦龙的奏疏,所以应该也打听过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才能这么说。

至于其他的,他倒是也想到了,于是不住的点头。

朝廷还是需要像朱衡这样有办事能力的人,越多越好。

高拱可没有自负到觉得自己一个人就可以玩转朝政,他也需要更多像朱衡这样有能力的人帮忙,他高拱可不是朱元璋那样的工作狂。

两人又说了一阵子,张守直也来到内阁。

三人相互行礼后落座,高拱不喜欢拐弯抹角,于是直接就问起户部觉得第一次尝试海运漕粮,可以划拨多少粮食。

张守直坐着思考了一阵才试探着说道:“自淮安转粟二千石,自胶州转麦千五百石入海达天津,以试海道,二公以为如何?”

“三千五百石?是不是少了点?”

高拱微微皱眉,在他们面前,粮食的计量单位一般都是万石,一下子降到三千石,他忽然感觉一阵不适应。

“高首辅,我看可行,第一次,稳妥一些,三千五百石也不少了。”

朱衡只是微微皱眉就舒展开,其实这点粮食对朝廷来说算不得什么,主要是确认海道畅通。

一旦确定没有问题,以后就好办了,可以大批量走海路输送漕粮。

“也好,不过淮安一带粮仓可以储备多少漕粮?”

高拱此时考虑的自然是能够通过淮安大批量输送粮食,所以淮安的仓储就显得极为重要。

“我记得淮安附近仓储还是很大的,其实真要运送,淮安应该马上可以凑出十万石以上的粮食,但是船只反而不容易凑齐。

据我所知,现在漕司可没多少遮洋船,第一次运输,耽误的时间可能还在于漕司调船一事上。”

张守直答道。

因为漕运都是走运河,所以漕司旗下就算有大量漕船,可适合出海的却不多。

其实残存的海船,都是很早以前遗留下来的,至少近些年建造的漕船,就不是适合海运之船。

“那是否可以调福建战船来运输,或者命登莱水师前往淮安运粮?”

朱衡忽然插话道,“我记得大约十年前,登莱水师就向辽东输送过粮食,有经验。

而且此次航道大多在胶莱一线,登莱水师常期行走于此,应该也熟悉海况。

至于漕司那边,可安排他们派人登船,随船队行动,也算熟悉海况。”

“福建水师?还是算了吧。”

高拱这时候开口说道,“正如士南所言,此次路程多半都在登莱水师的管辖范围,他们更加熟悉海况。

有登莱水师负责此事,我看最为稳妥。

不过......”

高拱说道这里,不由停顿片刻才继续说道:“漕司那边,最好还是派船跟着登莱水师行动,也走一趟海道。

毕竟运送漕粮是漕司的差事,和登莱水师关系不大。

事急从权,现在可以让登莱水师出船,可以后还是要有漕司负责押运粮食北上。”

“高首辅,关于福建水师战船,我也有不同看法。”

虽然高拱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可是朱衡还是接话道。

“但说无妨。”

讨论问题,高拱还是很乐意听手下官员话的,只要大方向支持他,细节方面,他也会采纳认为可取之处。

“梁巡抚所谓淮安至胶州,胶州至太仓以及太仓到天津的航道有民间商贾通行,可记得太祖时期,我大明海船是从太仓出发直抵辽东,可见此处也应该有航路还是。”

是的,朱衡想到那封书信里隐隐透露出,魏广德有恢复明初海运的意思,所以他也在工部查了资料,知道明朝太祖至高祖这一时期,大明的造船能力极强,可以建造大型宝船。

而且,这类大型宝船还不是在沿海入浙江、福建等地建造,而是在南京。

可见,这类宝船至少在长江航道大部区域也是可以行使的。

若是利用这种宝船运输粮食,船大扛风浪的性能也是极强,对于保证所运粮食的安全想必更佳。

不过说回来,大明多久没有进行这种大规模海运了,朱衡也不确定兵部是否有海图存在。

宝船,以现今大明朝廷的财力,短期内是不要指望,但是近些年,江南各省投入巨资打造战船抗倭。

现在倭寇踪迹缥缈,正好用来运粮。

“据我所知,现在浙江、福建和广东、广西的水师战船齐聚福建巡海,战船已达数百艘。

其中部分,完全可以北上,试探太仓至天津航道。”

朱衡把自己所想就说了出来,希望借此机会让高拱动心。

“这是善贷的主张吧?”

冷不丁的,朱衡耳中听到高拱的问话声。

“高首辅何出此言?”

虽然朱衡心中生起警觉,但还是淡然问道。

“朝中十分支持海运,且有心恢复高祖时期海运盛况的,似乎也只有善贷了。”

高拱只是盯着朱衡片刻,视线就已经移开。

他明白,朱衡能有此见识,多半就是受到魏广德的影响。

谁叫他们是老乡,很多时候,一些政见在平时闲聊中会无意间透露出来。

“记得当初还在裕袛时,善贷就极力支持海运,早些年他还曾经提出过漕粮走海运,运河通商船的形式。

漕司所费,皆由各船闸收取民船之资,朝廷全力建造海船,平时可担负漕运之职,战时装上火器就可以成为战船,拒敌于海上。”

高拱开口,把魏广德曾经写给隆庆皇帝奏疏的内容提了一嘴。

他说的很随意,但是听众不管是朱衡还是张守直,此时都有些目瞪口呆。

禁海国策,这是他们入朝为官时就已经知道,是根深蒂固的事儿,可听高拱所言,魏广德的建议直接打破了这道国策。

也难怪,两人以前都没听人说起过此事,想来是内阁和皇帝在考虑的问题,还不是六部层面需要考虑的。

“此议颇为大胆。”

张守直一时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喃喃低语一句。

声音虽然轻,可屋里两人都听得清楚。

“是很大胆。”

朱衡已经恢复过来,不过这时候还是顺着张守直的话说了句。

“从福建调水师的事儿,暂时搁置,还是先把淮安到天津航道定下来再说,朝廷还没到那一步。”

高拱开口道。

听到高拱这么说,两人都是齐齐点头。

等两人离开后,高拱坐在值房里想了许久,其中多是看到过的,魏广德单独交给隆庆皇帝的奏疏。

“有能力,可惜太年轻,还需磨砺。”

高拱在心里给魏广德定下评价。

他要想出头,还是等他把朝廷整顿以后,在把内阁交给他合适些。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中兴之主穿越:我是老实农夫?你们想多了妃子令,冥王的俏新娘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大明:皇长孙,比洪武大帝更狠历史杂烩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只手覆明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从流民到燕云王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