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儿能来,这个心意,我们家已经受了。”村老说。
“东西都带回去吧,家家户户日子也不好过,往后,被我家连累……怕是更不好过了。”
大家伙儿听到村老的话,都如遭雷击。
村老这是在暗示啥?
是不是暗示因为得罪了老杨家,我们这些宗亲都要被牵连?往后在村里,要被穿各种小鞋?
“大伯,我们是亲戚,也是家里人,甭管发生啥,咱都要团结在一起。”
“对,要团结,抱团取暖!”
村老目光扫过说话的两个堂侄子,浑浊的眼中露出几分欣慰和感动来。
“好孩子,都是好孩子。”
“若是往常你们这样说,我肯定要高兴得让大胜婆娘去搞两个下酒菜,咱爷几个喝一盅。”
“可眼下特殊时候,你们好心来我家看望,我却不敢多留你们坐。”
“你们说两句话,就都走吧,悄摸儿的走哦,莫要叫人看到了,到时候我怕会连带你们,哎……”
村老说完,又是一声无奈的长叹。
堂屋里众人听得,又是心疼,又是愤怒,又是憋屈,又是无奈!
以三胜为首的几个年轻还没成家的儿郎当时就气得捏紧了拳头,“实在不行,咱跟他们老杨家拼了,咱家族在长坪村人多势众,拼得过!”
“对,就算咱家没有出巡抚,也没有大将军,可咱兄弟多,死也要咬上他们老杨家一口。”
“那老杨头不是最要面子嘛?还有里正杨华忠,平日里多敦厚的人,这回咋都被杨若晴和杨永青捏着鼻子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到最后,都是要去跟老杨家拼命。
其中就有年长的听不下去,拍了拍桌子,“拼啥命啊?就算人家没出大官大将军,就凭人家一个杨若晴,你们都打不过!”
“咋就打不过?咱兄弟多!”
“人老杨家兄弟就不多啦?”
“没我们家多!”
有人倔强的回了句,但是声音明显比先前要小。
“杨若晴手里那条长鞭子,就问你们谁能接住?”
“她那条长鞭子,可是用乌金打造的,打在身上能撕掉二两肉!”
好吧,先前的声音,又削弱了一大半。
堂屋里短暂的沉默之后,有人提议:“我有个法子。”
“说。”
“咱正面刚不过老杨家,也打不过杨若晴那头母老虎,但咱可以逮住杨若晴的软肋。”
“咱只要制服了她,那就能拿捏老杨家。说白了,老杨家那么叼,不就是仰仗着杨若晴么!”
“啥软肋?”
“她家两个幼子!”
这人话还没说完,脑袋上就挨了一巴掌。
“你疯了吧?出的啥馊主意?不想活了?”
“就是,咱就算不服气,咱也不能做那种卑鄙事。”
“欺负人家小孩子算啥英雄好汉?就算是杨永青找上门,他也是打俊宇他老子二胜,手指头也没碰人家俊宇一下。”
“就是嘛,一码归一码,大人的事情打人解决,不要牵扯孩子。”
“谁家都有孩子,你动了人家孩子,人家到时候也动你家的……”说这话的人说到这里顿了下,因为他发现先前提出那个建议的人是三胜。
而三胜还没成亲,就更别提孩子了。
三胜坐在那里,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谴责,涨红着脸,满脸写满了不服气。
村老在先前听到三胜提议的时候,眉心也是狠狠跳了下。
但是,却并没有不假思索否定三胜的提议,甚至还在心里悄悄盘旋起来……
可此刻看到来自四面八方对三胜的谴责,村老也只能瞪着三胜,很不高兴的说:“年轻人瞎说什么?气话就不要说了,损阴德!”
三胜不服气的撇撇嘴,好吧,最后他倒成了众矢之的。
这次村老一家的示弱,虽然争取到了一部分人的同情和支持,但是,大家伙儿顶多也就是语言上的安抚,更多的就是送些鸡蛋红糖之类的补品过来。
实际扭转局势的举动,并没有。
然而就在第二天,村民们突然发现村口老枫树底下,突然搬来了好多的木板和架子,开始搭台子。
“这是要干啥?搭戏台子吗?”
“又不是正月,这大暑天的,忙得脚不沾地,哪个有空看戏?”
“就算你有空看戏,人家戏班子也唱不了啊,太热了,妆容一会儿就让汗给冲花啦!”
村民们围着那木台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有好事的村民去跟正在搭台子的面生的工匠那打听,结果啥都没打听出来,这些工匠们的嘴巴忒牢固了,什么都问不出来!
工匠们嘴里虽然问不出什么,但是,大家发现负责这些工匠们的,是村里的另外两位村老。
两位村老跟这些村民们透露说,“要做啥,暂且保密,但这事儿是老杨家搞起来的,保准啊,造福乡里的好事!”
等到第二天,台子已经搭好了,工匠们端过来六口大锅,锅底下还有大火炉子。
“这是要做啥?”
“布施吗?”
这时,杨华忠出来了。
手里拿着一只小铜锣,另一手拿着小棒槌,小棒槌上绑着一根红绸子。
特别的喜庆。
“乡亲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我们家大外甥,生了曾外甥女。”
“骆家,添了曾孙。”
“这是我们老杨家和老骆家的喜事,由骆家牵头,我们老杨家跟上,在村口摆上一个月的粥饭。”
“每天三顿,懒得开火的村民,都可以来这里吃饭,非常欢迎。”
“来了的人,吃了我们的粥饭,好让我们家孩子,沾一沾你们的喜气,多谢多谢!”
原本吧,添孩子这件事家家户户都有,谁都不会去为别人家喝彩祝福。
但是,如果有好处拿,口头的祝福谁都愿意给。
一天三顿啊!
村里有一半的人家,即使这农忙时节,也是一天两顿,而且干饭菜饭,都是留给家里干重活的劳动力吃。
老人,孩子,妇女,都是吃稀的。
而且这个时节,虽然刚过青黄不接,第一茬稻谷,还有当季的麦子都入了仓。
但是,能节省一顿粥饭,岂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