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众臣都不说话,朱由检叹了一口气,看向众臣。
“诸卿,自古改革,非有大魄力,大毅力者不能为之。朕继位以来,虽夙兴夜寐,勤政不怠,然至今我朝仍旧内忧外患不止,民生凋敝,处处皆是末世之象。”
“朕非亡国之君,诸位亦非亡国之臣,朕自继承大统以来,练新军,平匪患,除阉党,打击东林,选贤任能,皆为挽大厦之将倾,复兴我汉家河山。还请诸位臣工助我!”
说着朱由检起身面向内廷众臣躬身一礼,瘦弱而又单薄的身影略显萧索。众臣见状,皆跪地不敢受。
“臣等不愿做亡国之臣,定竭力而为,为陛下肃清寰宇,复兴大明…”
朱由检见此,双手虚抬。
“诸卿不必如此,速速平身。”
“谢陛下。”
就在众人起身之际,宋献策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法子。
“陛下,这发行新币,并不一定非要让朝廷来办。臣觉得,可以整合四海商会旗下的钱庄,由四海商会来发行新币。可让新币先行与四海钱庄发行的银票挂钩,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影响力。待到时机成熟,陛下在将其收回便可。”
“不仅如此,四海商会货品丰富多样,可以推出一些活动,比如在四海商会使用新币购买物品可以打折,再比如一些稀有物品,或者必须品,必须用新币购买等等。百姓趋利,如此便可快速拓展新币的影响力。”
内廷众臣听完皆点头认同,觉得此法可行。施鳯来却神色凝重的站了出来。
“陛下,此法循序渐进,确实可行。然新币一旦推行,富商巨贾手中囤积的海量白银变成了废品,陛下之新政恐会遭到巨大反噬。若要陛下执意推行新币改革,老臣这里有些许建议。”
“其一,私铸钱币利益巨大,陛下可拟一道圣旨于四海商会,确立四海钱庄新币的唯一性与合法性,同时禁止其他商贾票号私铸或者仿铸钱币,违者以谋逆罪论处。
“其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使我中枢丧失了铸币之权。而我朝藩王却是拥有铸币权的。陛下若要推广新币,解禁藩王之事就不能凭自愿,而是要强制推行。务必要在新币推行之前,将铸币权收回到陛下手中。”
(明朝货币体系乱象纷呈,官方铸造的钱币主要有铜钱、银钱和纸币三种形式;而民间流通的货币则包括金银、海贝、钱布等。说的好听叫形式多样,实际上简直惨不忍睹。
明朝初期,由于铜资源短缺,铜钱数量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老八引入了纸币大明宝钞,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但由于管理不善和过量发行,宝钞迅速贬值,最终失去了民众的信任,铸币权已经丧失。到了万历时期,钞法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最终被废除。
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对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然我国贫银贫铜,无法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依赖进口白银成为必然。英宗时期,废除白银禁令,白银流通合法化。
随着西方开辟新航路,明朝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推动了白银的大量流入。而白银的大量流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使得明朝政府更加依赖白银进口。这时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来了,彻底放弃了对铸币权的掌控,丧失了货币自主权。
从此以后,国际银价上涨国内涨,国际银价下跌,国内跌,大明及后来者逐渐沦为富银国家或地区的打工者。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才彻底禁止白银作为货币流通,重新掌控了铸币权。)
朱由检始终坚信一个道理,抓住了钱袋子,便是抓住了命根子。凡是利于新币改革计划的建议,朱由检一律来者不拒。
“可!施阁老之言,老成持重,王伴伴,拟旨吧。”
王承恩躬身应答。
“是,皇爷。”
这时,李信也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还有补充。既改革触动利益者众,那卫鞅之祸,便在眼前。臣建议,陛下不但要加强宫闱戍卫,还要对内廷众臣及参与新币推广计划者进行保护与监视。一来防止有人狗急跳墙,对一线人员下手,二来也可防止有人在新政中胡作非为。”
李信的话让朱由检想起了王安石变法,于是颔首同意。
“李卿之言甚是有理。李二,此事交由你来安排。”
李二当即领命。
“微臣遵旨。”
其他人听到李信的建议,嘴角直抽。这李信,简直不当人子,他这么一弄,洪武旧象重现江湖矣…
“改革之事,且行且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面来解决一下番夷来犯之事。登莱镇自设立伊始,朕便要求造舰,重建我大明水师,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今登莱有战舰几何?登莱水师可堪一战?”
朱由检话音落下,众臣眼光齐齐看向宋献策。宋献策心中一阵mmp,他这是又管政又管军,生产队的驴都不带这么用的。
“回陛下,据西苑汇总的情况,自崇祯二年开始,登莱水师开始重建,如今有正规水师三万。战舰方面,修复可使用的四百料福船一百四十艘,其余各型战舰一百六十四艘,以及俘获的荷兰三桅帆战舰3艘。至今年九月,登莱造船厂下水新式三桅帆战舰4艘,四百料福船8艘。合计主力战舰155艘,其余各型战舰一百六十四艘,由登莱水师副提督孙国祯老将军统御,驻防登莱,”
“除此之外,登莱水师提督郑芝笼麾下有大小舰船两千余艘,多为福船等老式战舰。如今郑芝龙麾下一部分舰队,由郑芝豹率领驻守直沽港,主力驻防在台湾。九月,陛下召令抵达台湾,现郑芝龙已奉旨南下。”
朱由检听完汇报,他也知道大明水师到了他这一代,已经退化到不成样子了,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能暗自感叹一声…百年海军啊…
“郑芝龙带去了多少舰船?”
宋献策躬身回复,表情有些玩味。
“回陛下,郑芝龙将手下一千五百多艘战舰全部带走了,可以说是倾巢而出。用郑芝龙的话来说,就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宋献策说的玩味,朱由检听的也是一阵摇头。怕死就怕死,还搞的这么文绉绉的…
“这个郑芝龙,还真是…有文化…”
“不过如今看来,倒是歪打正着。把情报传给孙国祯,让他即刻领登莱水师南下增援郑芝龙,不管番夷人来了多少,务必给朕击溃之!”
宋献策躬身领命。
“微臣遵旨!”
眼见东南这边问题解决,朱由检紧接着话锋一转。
“朕这次让登莱水师倾巢而出,结果如何就看孙国祯和郑芝龙的了。接下来,诸位臣工再来议一议西南之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