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溺水的鱼来到了一个有向日葵的房间里,在阳光正在灿烂照耀时。
“你好,今天来这里是想聊什么?”精神科医师端坐在人体工学椅上,笑容淡淡,阳光透过玻璃窗,显出他茶色的头发。
溺水的鱼有些喘不过气来,想要说什么但是挣扎不出来,医师也没有不耐烦,而是静静等待着。
终于,溺水的鱼尽力说出了简短但哀伤的句子:“我脑子有焦虑的画面出现,车祸,死亡,意外。我三年前遭遇过车祸,现在好像还没能走出来。”
医师将纸巾折成小方块,推向溺水的鱼:“当那些画面突然闪回时,身体会先出现哪个预警信号?是手指发麻还是胃部抽紧?如果我们现在用蓝色彩笔在左手腕画个海浪符号,每当意外闪现就盯着它深呼吸三次,这个仪式能不能像退潮般带走部分恐惧?这种做法叫做创伤提示物重建技术。
三年前车祸留下的除了记忆碎片,是否也偷走了你某种‘世界基本安全’的信念?现在如果允许你往心理急救包里放三样新的护身符,会选能捏扁的减压骰子、薄荷味鼻吸棒,还是录有好友笑声的迷你播放器?而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重建安全感仪式化干预。”
溺水的鱼认真理解着,也发出了自己的疑问:“什么是世界基本安全信念?”
医师身体稍稍前倾,用毛线在桌面编织网格:“这个信念就像心理的地基,让我们相信地板不会突然塌陷、陌生人不会无故伤害自己。当重大创伤击碎它时,人会像站在震后裂缝旁随时警惕余震——这正是你现在的生存状态。”医师停顿了一下,双手交叉放置在桌面上,身体稍稍前倾:“如果我们现在选一件外套,是选带金属鳞片的防护甲,还是絮满蒲公英种子的棉袍?这个选择会悄悄重塑你与世界的相处方式。”
溺水的鱼想起上学的时候买了一件珊瑚绒袍子,上学的时候的冬天洗完澡便会用袍子包住自己,暖乎乎软糯糯的,溺水的鱼轻轻地回应:“我可能会选择珊瑚绒袍子。”溺水的鱼没有过多解释原因,可能连自己都无法明白安全感从哪里来,只是这一瞬间想到了这个袍子。
医师站起身来,走向旁边小柜子,从里面拿了什么出来,医师走回溺水的鱼对面,将手里的红色珊瑚绒布料样品轻放在溺水的鱼手心:“每次你裹上这件袍子时,能不能刻意让绒毛拂过小臂静脉的位置?这个触觉记忆会像沙滩上海浪退去的节奏,提醒你‘此刻我与世界的接触是轻柔的’。这个方法我们称之为创伤后过度警觉系统脱敏。
下周试试这个实验:在手机设置三个随机闹钟,标签改成珊瑚礁时间。每当铃声响起,就用袍子裹住肩膀原地转三圈,像给神经系统织张新网。你猜坚持七天会发现哪些微小变化?”
“随机闹钟?”
“就像突然落在窗台的麻雀——你永远猜不到它几点来,但每次扑棱翅膀都在提醒:‘看,不可控的事物也可以很可爱’。这能悄悄松动你对‘意外必伴随伤害’的创伤记忆,要不要试试把第一个闹钟设在明天下午茶时段?”
向日葵向着灿烂阳光在绚丽开放,溺水的鱼拿出来手机,随着心意选择了明天下午15时38分的闹钟,并命名为“珊瑚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