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吏员目光在那枚多余的银币上停留了一瞬,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手指却飞快地将那枚银币和其他税款一起扫进了桌下的钱箱里,同时对着商人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算是收下了对方这份“情义”。
“通关。下一个!”吏员提高嗓音,不再看那商人,厉声催促着后面等待的商队加紧上前验货通关。
得到放行许可的普罗旺斯商人,脸上笑容更盛,转身快步走向自己的车队,大声吆喝着车夫和护卫。
很快,这支拥有五架马车的商队便在他的催促下,快速通过了关卡的木制门楼,车轮滚滚,朝着北方疾行而去,扬起了一阵淡淡的尘土……
…………
当朝阳温暖的日光终于爬过东边山头的脊线,如同融化的金子般倾泻在山谷木堡以及周边那些错落有致的房舍屋顶上时,这片人们最早扎根、曾经最为繁荣的领地,也沐浴在晨曦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以那座古朴坚实、作为一切起点的山谷木堡为中心,这片最早开辟的聚居区上空,已然升起了缕缕纤细的炊烟,在宁静的空气中缓缓交织、飘散。
早起那些勤劳的领民们,早已扛着农具、牵着耕牛,三三两两地散布在田间地头,开始了日复一日却充满希望的劳作。
木堡外,那条滋养了这片土地的小溪哗哗作响,流淌不息。清晨的低温让溪水表面蒸腾起浓浓的白色雾气,如同一条流动的纱带,形成一道若有若无的天然屏障,温柔地环绕在木堡四周,为这静谧的清晨增添了几分朦胧的诗意。
虽然如今整个山谷领地的核心已经转移到了更开阔的谷间地威尔斯堡周边,但这座曾经的领主府邸和它周围的区域并未因此荒废。
定居在这里的,大多是最早追随亚特开拓山谷领地的老领民,他们的房舍多以坚固的石头打底,配上厚实的木料,有些甚至扩建成了两层,屋顶铺着整齐的木板或新换的茅草,与其他后来形成的村落那些简陋的窝棚相比,无疑要“豪华”和稳固不少,无声地诉说着他们作为开拓者的资历与积累。
放眼望去,周边那些被精心照料、早已熟化的土地里,是一片令人心安的绿意。生长旺盛的麦苗在晨风中泛起细微的波浪,垄间套种的各类蔬菜也鲜嫩欲滴,生机勃勃。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亚特早年强力推广的粪肥沤制法。这些经过堆沤发酵的农家肥,被定时施入土地,使得这些老地的肥力得以持续,几乎年年都能获得丰收。与那些新近开辟、尚显贫瘠的生荒地相比,这些老地的粮食产量通常要高出两成以上。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实实在在、沉甸甸的好处,这种最初曾被一些保守者视为“亵渎上帝”、“污染粮食”的耕种方法,在这里早已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了习以为常的操作。
人们彻底摒弃了过去的偏见,转而拥抱这种能让他们粮仓更满、餐食更丰,甚至还能有不少富余作物可以出售换取额外收入的明智之法。
随着那些参与南征的士兵陆续带着丰厚的军赏和满身征尘返回位于木堡周边的家中,这处资历最老、沉淀最深的领地,也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始变得格外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团聚的喜悦,酒馆和街巷间,随处可见穿着便服、高声谈笑、吹嘘着南境历险的士兵身影。
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构成颇为特殊。他们多是最早追随亚特,从一片荒芜中共同开辟出这片基业的核心成员——其中不乏像汉斯这样的军团高阶军官,以及众多在军团中担任小军官、经验丰富的老兵骨干。
此外,政务府的大部分核心成员及其家眷,也依旧安家于此,他们的存在使得木堡在政治上依然保持着相当的重要性。
放眼望去,山谷学堂那传出朗朗书声的石砌房舍、庄严肃穆的教堂、以及早期修建的那些结构坚固、承载着记忆的建筑,依旧安然伫立在这片土地上,尚未跟随政务和军务中心南迁。它们的存在,是这片领地历史与传承的见证。
然而,趋势已然明朗。随着政务府和军务府的主体机构迁移至更核心、更宏伟的威尔斯堡,这些承担着不同功能的领地机构,如学堂、工坊、乃至部分仓储设施,在后期必然会陆续南移,以更靠近新的权力与决策中心。
这种重心的转移,敏锐地被居住在此的老领民们所察觉。正因为如此,许多手中握有大量钱财、眼光更为长远的家庭——尤其是那些军官和政务官员家庭——已经开始私下计划和讨论,准备前往发展潜力更大的谷间地,重新购买位置更好的土地,修建更宽敞、更符合如今身份和财富的新房。
木堡周边,虽然依旧是情感上的根脉所系,但未来的发展浪潮,已然清晰地指向了南方那片更为广阔的新天地。一种新老交替、承前启后的氛围,正在这片最早的领地上悄然弥漫~
…………
正午时分,阳光变得越发炙热,毫无遮挡地洒落下来,将这片土地烤得微微发烫。
在木堡南方,谷间地村外,距离那条滋养山谷的河流约半英里远的一片宽阔空地上,亚特在政务府总督库伯、营造官罗伦斯以及伯爵私务秘书巴罗尔等一众人员的陪同下,亲自前来勘察重新规划的威尔斯省学堂新建地址。
此处选址颇为考究。不远处就是连接山谷南北的主要商道,举目四望,是大片绿油油、长势喜人的农田,如同绿色的绒毯铺展至远方山脚。更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依偎在山脚下的领民房舍,炊烟袅袅,既保证了学堂环境的相对清静,又不至于远离人群,便于领民子弟往来。
亚特没有说话,而是背着手,沿着已经被初步平整、并用石碾反复压实的地面缓缓走了一圈。他神情专注,不时停下脚步,用靴底踩踏地面,甚至偶尔还重重跺上几下,仔细感受着脚下传来的反馈,以检查地面的硬度和均匀程度,确保未来承载大型建筑时不会出现沉降。
跟在身后的营造官罗伦斯见状,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解释道:“大人,请您放心。正是因为考虑到学堂的建筑占地广阔,尤其是计划中的藏书楼和主体建筑,对地基的承重要求极高,我特意安排人手,调用了夯土重锤和石碾,将这片土地反复、交叉夯实了不下四五次,确保每一寸土地都紧密结实。我们挖掘了验土坑查看,土层致密,足以支撑坚固的石基。”
亚特听到罗伦斯细致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他停下脚步,赞许地看向这位负责领地建设的得力干将,点了点头:“做得很好,罗伦斯。考虑得很周全。地基是学堂的根基,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环视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空地,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继续说道:“自从你将营造事务接手过来,无论是领地内纵横交错的商道,还是威尔斯堡的扩建与加固,你都完成得相当出色,功劳不小。这座新的学堂,将是领地未来人才的摇篮,我希望它能像你主持修建的那些坚固堡垒一样,历经风雨,屹立不倒。”
罗伦斯听到亚特如此肯定的评价,脸上因日光和激动而泛红,他连忙躬身说道:“多谢大人赞誉!属下必定竭尽全力,确保新学堂如期、保质建成!”
有了罗伦斯这番笃定的保证,亚特内心关于学堂建筑质量的担忧消散了不少,踏实了许多。他知道,将这件事交给罗伦斯这样的内行负责,是自己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随即,他扭过头,目光转向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政务府总督库伯。这位老管家不仅精通政务,其自身更是技艺精湛的建造工匠出身,对各类匠人的价值有着最深切的理解。
“库伯,”亚特的声音沉稳而富有远见,“这段时间,你负责将威尔斯省境内,所有技艺优秀、无论专长于何领域的工匠,详细统计一份名单交给我。不仅要记录他们本人,其家族中是否还有传承技艺的子嗣或亲属,也需一并注明。”
他顿了顿,眼神望向南方的天际,继续部署:“此外,立刻写信告知在南境主持大局的伊恩。让他想办法,尽可能多地将伦巴第占领区内,那些在建筑、冶金、武器制造、乃至水利、纺织等方面有杰出才能的工匠,连同其家眷,‘请’来我们的山谷领地。告诉他们,我不会亏待他们,并且,日后我自有重用。”
库伯听着亚特的指示,那双饱经风霜、曾亲自操持过斧凿锤锯的手微微摩挲着衣袍。他自然明白亚特的深意——人才,尤其是掌握着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工匠,才是领地能否持续繁荣、乃至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的真正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