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皇宫,昔暖阁内,夜色深沉如墨,宫灯昏黄,光影摇曳。刘端那字字泣血的“不由、不能、不许、不可”四不控诉,如同最后一丝力气被抽空。
他瘫在龙椅中,仰面无声流泪,泪水顺着苍白的脸颊滑落,滴在明黄的龙袍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
殿内死寂,唯有那压抑的抽气声与灯花爆裂的微响。
苏凌静立原地,如同一尊石雕,默默注视着龙椅上那彻底崩溃、尽显脆弱的天子。
刘端最后的呐喊,撕开了所有伪装,将一位末世傀儡帝王的绝望与无力,血淋淋地展现在他面前。
苏凌心中并无多少胜利的快意,反而充满了一种沉重的、近乎悲悯的无奈。这龙椅,是天下至高的权力象征,却也是世间最冰冷的囚笼。
时间在凝固的悲伤中缓缓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刘端的抽泣声渐渐低微,最终化为一片死水般的沉寂。
他缓缓地、极其艰难地用手背抹去脸上的泪痕,动作迟缓而无力。
然后,他挣扎着,用手撑住龙椅的扶手,一点一点地,将自己从那深陷的椅窝中拔了起来。他的身形佝偻,脚步虚浮,仿佛随时都会再次跌倒。
他踉跄着,一步一顿,缓缓走下了丹陛,朝着苏凌站立的方向走来。
昏黄的灯光下,他的脸色惨白如纸,眼窝深陷,唯有那双刚刚哭过的眼睛,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水光,却更显空洞与迷茫。
他在苏凌面前约三步远处停下,抬起头,用那双布满血丝、充满疲惫与乞求的眼睛,深深地望着苏凌。
然后,他伸出那双仍在微微颤抖的手,一把抓住了苏凌的手腕!他的手指冰凉,力道却出乎意料地大,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苏......苏卿......”
刘端的声音沙哑得几乎难以分辨,带着一种梦呓般的喃喃,“朕......朕不想......真的不想......做那亡国之君啊......”
他的手指收紧,指甲几乎要掐进苏凌的肉里,眼中爆发出一种近乎癫狂的希冀。
“你告诉朕......你告诉朕!朕......到底该如何做?才能破了这死局?才能......才能保住这大晋的江山社稷?才能......不做那刘氏的千古罪人?!苏凌......你是有大才的人!你告诉朕!朕......朕到底该怎么办?!”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无助与绝望的挣扎。
苏凌手腕被攥得生疼,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刘端那透过皮肤传来的、剧烈的颤抖和冰冷的温度。他眉头微蹙,心中亦是翻江倒海。
破局?谈何容易!
这非一人一时之力可扭转,乃是积重难返的王朝痼疾!他苏凌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在此等大势面前,又能如何?
沉默了许久,久到刘端眼中的希冀之光即将再次熄灭,苏凌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圣上......此问,恕臣......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局势错综复杂,积弊已久,非一剂猛药可解。臣......亦不知破局之法究竟在何处。”
刘端闻言,眼神瞬间黯淡下去,抓住苏凌的手也松了几分力道。
但苏凌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而坚定,他反手轻轻拍了拍刘端冰冷的手背,一字一顿道:“然,臣以为,为君者,纵使困于深宫,权柄旁落,亦有一事,永不可忘,永不可弃!”
他目光灼灼,直视刘端空洞的双眼。
“那便是——天下百姓!心中有民,则虽九死而其犹未悔!只要圣上心中真正装着这天下苍生,所思所虑,皆是为民请命,为民谋福,那么......这天下亿兆黎民心中,便会永远装着圣上这位天子!”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纵有奸雄权臣,一时势大,欲行那篡逆之事,亦需掂量掂量,是否承受得起这‘与天下人为敌’的代价!民心所向,即为天命所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乃千古不易之理!圣上若能谨记此心,秉持此念,纵有万难,亦终有一线生机!”
苏凌的话,如同暗夜中的一道微光,虽然模糊,却指明了方向——一个或许虚无缥缈,却是唯一可能的方向。
刘端呆呆地听着,眼中的死灰似乎重新泛起一丝微光。他喃喃地重复着苏凌最后那句话。
“民心所向......即为天命所归......与天下人为敌......代价......”
他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仿佛要将它们刻入灵魂深处。
许久,刘端缓缓地、重重地点了点头,抓住苏凌的手也终于完全松开,无力地垂落下去。
他退后一步,整了整凌乱的龙袍,脸上虽然依旧疲惫,但那股崩溃绝望的气息却稍稍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带着一丝决然的平静。
“苏卿......金玉良言,朕......受教了。”
刘端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多了几分沉凝。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目光重新聚焦,看向苏凌,语气变得推心置腹,甚至带着几分忏悔的意味。
“苏卿,关于......关于四年前京畿道赈灾钱粮贪腐一事......朕......方才说不甚清楚,并非虚言。朕......确实所知有限。”
苏凌目光微动,静待下文。
刘端陷入回忆,眉头紧锁。
“朕还记得......当时灾情初现,朕心忧如焚。孔鹤臣......他曾主动入宫觐见,向朕提及此事。”
苏凌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道:“孔鹤臣主动提及?”
“是......”
刘端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
“他当时对朕说......他有办法,既可以迅速平息灾情,安抚流民,又可以使国库......付出极小的代价。而且......他还说,可借此机会,为朕......联结一位强大的外援,以制衡......朝中某些势力。”
苏凌心中一动,追问道:“孔鹤臣当时......具体是如何说的?可曾言明是何办法?联结的又是何人?”
刘端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抹苦涩与自嘲。
“当时......朕身边,除了孔鹤臣这位清流魁首、圣人苗裔,以及一些不成气候、人微言轻的所谓‘保皇派’,几乎无人可用。”
“朕......自然想追问清楚。可那孔鹤臣......他只以‘为君分忧’、‘具体事宜涉及机密,不便详述’为由搪塞,不肯多说。”
“他只反复保证,让丁士桢出任户部尚书,后面的一切,交由他与丁士桢运作即可,信誓旦旦让朕只需安坐龙庭,静待佳音便可......”
苏凌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哑然失笑,那笑声中充满了荒谬与不可思议。
“圣上!那可是京畿道赈灾!关乎无数灾民生死的天大事!所需钱粮巨万,岂能如同儿戏一般,不清不楚,便全权交由臣下运作?”
“身为人君,面对此等关乎国计民生之要务,怎能......怎能如此......”
苏凌顿了顿,似乎在寻找一个恰当的词语,最终带着一丝无奈的指责道:“......如此轻率便放手不管不同?!”
“轻率......”
刘端喃喃重复着这个词,脸上并无怒色,只有更深的无奈与悲凉。他缓缓摇头,声音充满了无力感。
“苏卿......你以为朕想如此‘轻率’吗?可当时......朕能如何?朕唯一能倚仗的,便是以孔鹤臣为首的清流和那几个不成器的保皇派了!”
“孔鹤臣当时言之凿凿,一副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模样!朕若追问过甚,他便以退为进,反问朕是否不信任他这位圣人之后、清流领袖的品格与能力!”
刘端的语气激动起来。
“再加上......他孔鹤臣乃是至圣先师苗裔,天下读书人之师表,平日一举一动皆以君子自居,名声极佳!朕......朕当时......确实是信了他的为人,信了他的‘君子之风’啊!朕以为,如此人物,断不会行那龌龊之事!”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声音也变得低沉。
“更重要的是......苏卿!若此事朕不用孔鹤臣和丁士桢,那最终必然会落到萧元彻一党手中!”
“以萧元彻当时之势,他若主持赈灾,必定借此收买民心,壮大声望!此等良机,朕......朕岂能眼睁睁看着它落入萧元彻之手,助长其气焰?!”
“所以,朕必须用孔鹤臣!必须将此事的主动权,掌握在......至少是看似掌握在朕所能影响的人手中!”
刘端长长叹息一声,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于是......朕最终下定了决心。答应了孔鹤臣所请。恰在此时,原户部尚书以年老昏聩为由请辞告老,而中书令徐文若所拟的继任名单中,恰有丁士桢之名。苏卿,徐文若代表何人?你与朕皆清楚......”
“此正合朕意!于是,朕便顺水推舟,准丁士桢继任户部尚书。”
“四年前那场京畿道赈灾,明面上,便由新任户部尚书丁士桢牵头主办,而暗中......一切皆由孔鹤臣与丁士桢二人运作。这......便是当年的始末。”
刘端说完,仿佛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疲惫地闭上了眼睛,脸上充满了追悔莫及与深深的无力感。
苏凌静静地听着,心中的疑团渐渐清晰,却又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孔鹤臣的“妙计”,所谓的“极小代价”、“联结强援”,其真相,恐怕就是与丁士桢、乃至可能与渤海沈济舟勾结,瓜分赈灾粮款!
不,不仅仅是渤海沈济舟,恐怕还有......苏凌心中一凛,已然将孔鹤臣和丁士桢的阴诡计划,想了个通透。
只是刘端,这位被困在深宫、急于抓住任何一丝可能扳回局面的天真皇帝,就这样轻信了孔鹤臣的鬼话,亲手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却还自以为得计!可悲!可叹!
殿内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而压抑。真相的碎片正在拼凑,而拼凑出的图案,却如此狰狞。
苏凌听完刘端那充满无奈与自我开脱的叙述,脸上无喜无悲,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寒意愈发凛冽。
他并未立刻反驳或指责,只是久久地沉默着,那沉默如同不断积聚的乌云,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
终于,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如两柄出鞘的冰刃,直刺刘端那略显躲闪的眼睛,从喉间逸出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一种压抑到极致的愤怒!
“圣上......”
苏凌的声音低沉沙哑,仿佛承载了千钧重负。
“您可知......您当年那般‘轻率’放手,您所信任、所倚重的这位‘圣人苗裔’孔鹤臣,与那位‘清廉着称’的丁士桢,背地里......究竟做了些什么吗?!”
他的问话,如同惊雷前的闷响,重重敲在刘端心上。刘端下意识地张了张嘴,似乎想辩解或询问,但苏凌根本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苏凌猛地踏前一步!
虽未逼近,但那骤然爆发的气势,却让整个殿堂的空气都为之一凝!
他眼中的平静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焚天煮海般的怒火与凛然杀气!
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裂,字字如刀,携带着血淋淋的真相,狠狠劈向龙椅上的天子!
“他们做了什么?!好!臣今日,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圣上!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滔天的罪恶!”
“其一!”
苏凌伸出一根手指,指尖因愤怒而微微颤抖,声音如同来自九幽寒渊。
“孔鹤臣!丁士桢!此二獠,罔顾圣恩,践踏法度,丧尽天良!他们利用圣上您的信任,利用手中职权,暗中勾结,上下其手,大肆侵吞、瓜分朝廷拨付用于赈济京畿道百万灾民的救命钱粮!国之仓廪,民之膏血,在此二贼眼中,竟成了他们中饱私囊、填满私欲的饕餮盛宴!”
他的话语如同狂风暴雨,席卷殿阁。
“致使原本可活人无数的赈灾款项,十不存一!京畿重地,赤野千里,饿殍载道!易子而食!人间惨剧,莫过于此!”
“无数灾民,本可因朝廷赈济而存活,却因这二贼之贪婪,活活饿死、冻死、曝尸荒野!”
“圣上!您可知,那京畿道上,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枉死灾民的血泪!每一缕冤魂,都在哀嚎着孔丁二贼的罪恶!此乃发国难财,此乃戕害黎民!”
“此罪——罄竹难书!人神共愤!”
苏凌的怒吼在殿中回荡,震得刘端脸色惨白,身体不由自主地后缩,眼中充满了极致的震惊与......一丝不愿相信的恐慌。
但苏凌的攻势并未停止,他立刻抛出了更骇人听闻的罪状!
“其二!”
他伸出第二根手指,声音更加冰冷刺骨,带着一种洞穿阴谋的锐利。
“若只是贪墨,虽罪大恶极,尚可曰蠢贼贪夫!然此二贼,其心可诛,其行更劣!他们竟敢行那偷梁换柱、资敌叛国之举!”
苏凌的目光如电,死死锁住刘端。
“他们利用职务之便,以秘密手段,将本该用于赈灾的巨额钱粮,暗中偷运出龙台城!圣上以为他们运往何处?填充自家库房?不!他们将这些沾满百姓鲜血的民脂民膏,绝大部分......拱手送给了——渤海侯,沈济舟!”
“轰隆!”
此言如同九天霹雳,在刘端脑海中炸响!他猛地从龙椅上弹起,双目圆瞪,脸上血色尽褪,嘴唇哆嗦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苏凌脸上露出极度讥诮与悲愤的冷笑。
“呵呵......圣上,您现在可明白了?这便是您那位‘忠心耿耿’的孔爱卿,当年向您夸下的海口,所谓的‘妙计’!所谓的‘为圣上联结强援’!”
“用我大晋子民的尸骨,用本该救命的钱粮,去喂养沈济舟那头窥伺神器的豺狼!去壮大他割据一方、对抗朝廷的实力!此乃资敌!此乃叛国!此乃自毁长城!养虎为患,莫此为甚!”
苏凌的声音如同泣血,充满了对愚昧与背叛的痛斥。
“用无数灾民堆积的白骨,换来的,不是圣上的臂助,而是更强大的敌人!更艰难的局势!孔鹤臣!丁士桢!此二贼,非但贪墨,更是国贼!乃千古罪人!万死难赎其罪!”
刘端听得浑身剧颤,冷汗瞬间湿透重衣,他伸手指着苏凌,手指颤抖得如同风中的落叶,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显然被这残酷的真相冲击得几乎心神崩溃!
苏凌深吸一口气,眼中爆发出更加强烈的、如同要将这黑暗彻底焚毁的怒火,抛出了那最终、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然则!圣上!这还不是全部!更不是......最致命的!”
苏凌的声音陡然变得无比森寒,仿佛来自地狱的诅咒。
“据臣所查!孔丁二贼,丧心病狂,犹有过之!他们当初运往渤海的粮饷,仅仅是一小部分!用以稳住沈济舟,掩人耳目!”
“而他们贪墨的绝大部分、那真正数额惊人的赈灾钱粮......他们给了另一方势力!”
他死死盯住刘端那已然呆滞的瞳孔,一字一顿,声音如同丧钟敲响。
“一方......绝对不该得到这些、比沈济舟更加危险、野心更大、亡我大晋之心不死的——蛮夷异族!”
刘端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下意识地、用尽全身力气嘶哑问道:“谁......他们给了......谁?!”
苏凌眼眉倒竖,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他猛地向前再踏一步,声音如同惊雷,炸响在死寂的殿堂之中。
“大晋渤海以东!海外岛国!那群信奉邪神、茹毛饮血、妄图染指中土的——蛮族!便是那个自称‘日照大神后裔’的卑弥呼女王麾下的——野心岛国!”
“什么?!!”
“噗通——!”
刘端闻言,如同被一柄万钧重锤狠狠砸中天灵盖!
他眼前一黑,耳中嗡嗡作响,整个人再也支撑不住,猛地向后踉跄一步,重重地跌坐回龙椅之中!那龙椅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呻吟!
他脸色瞬间由惨白转为死灰,嘴唇哆嗦得如同筛糠,瞳孔因极致的恐惧、愤怒与难以置信而收缩到了针尖大小!
刘端伸出一根手指,颤抖地指向虚空,仿佛看到了什么无比恐怖的景象,从喉咙深处挤出一声撕心裂肺、完全变了调的嘶吼:
“竟然......竟然给了......卑弥呼?!孔鹤臣......丁士桢......他......他们......安敢如此!安敢如此通敌卖国!资给异族!!!”
极致的震惊过后,是如同火山爆发般的、席卷一切的暴怒!刘端猛地从龙椅上再次弹起,额头上、脖颈上青筋暴起如同虬龙,整张脸因极致的愤怒而扭曲得狰狞可怖!
他双眼赤红,仿佛要滴出血来!
先前所有的委屈、无奈、颓唐在这一刻被一种纯粹的、帝王被触及最底线的、关乎种族存亡的滔天怒火彻底淹没!
他再也顾不得什么天子威仪,什么隐忍克制,猛地一拳狠狠砸在坚硬的紫檀木龙书案上!
“砰——!!!”
一声巨响,震得案上笔砚跳动,茶水四溅!
“逆贼!国贼!千刀万剐的逆贼!!!”刘端状若疯魔,嘶声咆哮,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尖利刺耳,在整个昔暖阁内疯狂回荡.
“孔鹤臣!丁士桢!尔等枉读圣贤书!枉受皇恩!竟敢私通异族,资敌叛国!此乃十恶不赦!罪该万死!诛其九族!亦难消朕心头之恨!难赎其罪之万一!!”
刘端胸膛剧烈起伏,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仿佛一头被彻底激怒的雄狮,目光中充满了刻骨的杀意与一种被彻底背叛后的疯狂!
“杀!该杀!统统该杀!朕要将他二人......凌迟处死!挫骨扬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