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希并没有被圣教国上来就给人扣大帽子的行为给吓住,反而态度比之前更加的强硬。
艾瑞希王国对外发布了一篇公告,且由若拉亲自出面宣读。
正常而言,像打嘴炮这种事基本都会交由大臣去对外交涉。
如果情节严重一点的,类似地缘危机、或者是领土有争议等,则会交给军团总指挥这些鹰派人物,目的就是为了告知对方本国对于这类事情是零容忍的态度。
一旦越过了红线,那么等待你的必将会是雷霆般的打击。
所以外交事件到了军团总指挥这里,已经算是到顶了。
更上面的国王,基本不会贸然插手其中,也不喜欢插手。
能让一国之主出面的,只有整个国家到了“生死存亡”这类最顶格的危机。
若拉公开出面,就代表着双方矛盾已经上升到了无可调和的地步。
另外最关键的是若拉的态度,将会被所有艾瑞希人当做神谕,然后落实到圣教国身上,这种影响不是几年为单位,而是几十年,直到双方彻底分出胜负为止。
这也是许多国王不喜欢介入此事的原因,因为介入就等于入局。
入局后,书写规则的国王也将从棋手变成了棋子,棋子必须严格履行棋盘上的规则,且不能有任何逾越的行为,这是掌权多年的国王无法接受了一点。
但若拉没有这种心态,她年轻,且对国王权柄也没有那么的热衷。
要不是艾登家族里实在找不出合格的人选,她本人并不愿戴上那项王冠,这一点从罗宁每次离开,她都会失落好些天就能看出来。
若拉也想和海瑟薇一样,能够拥有只属于自己和罗宁的回忆。
但可惜,戴上那项王冠后,她便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任性了。
不过若拉也没有被这些条条框框给彻底束缚住,她执政后个人色彩非常鲜明。
被权力蛊惑的国王,在面对海拉王国的挑衅、以及圣教国的道德捆绑时,多数的做法是暂时忍让,然后慢慢积攒实力,熬到胜利天枰完全朝着己方倾斜时,再发起致命一击。
真要气不过,也可以暗地里搞搞小动作,发泄一下自己内心的气愤。
像若拉这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做事风格,在一众国王中,还是较为少见的。
这一点若拉和罗宁很像,两人都喜欢念头通达,对于外界都不怎么在意。
也不会因为某些原因,例如外人的看法、亦或者是道德层面上的谴责等,就让自己受委屈。
……
公函核心内容就两点。
第一点,艾瑞希决定对入侵者发动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海拉王国。
夹缝里生存的马前卒,不乖乖缩着也就算了,还敢跑到面前上蹿下跳,试问不揍你揍谁?
第二点是艾瑞希决定接纳一部分“圣教国前贵族后代”,并授予对方开拓领主的权利。
前面的消息就已经足够吓人了,结果后面还有一个更劲爆的。
圣教国前身王国全称叫做拉诺维亚教国,在圣教会取代贵族与皇室之前,许多贵族便已经隐约察觉到了不对,并在私下里做了防备。
他们将家族里的旁系以及次子给送了出去,(嫡系被教会的探子看着,走不了)这些人被送往了各国,并成功躲过了那场血色变革。
事后圣教会忙着让自己变成正统,也没有闲工夫去抓捕这些漏网之鱼,也可能是觉得这些人翻不起浪花来,所以只是派遣异端裁决者抓了几个典型后,便放任不管了。
这些前贵族后代侥幸活了下来,但由于失去了靠山,生活过得并不怎么好,几乎所有人都出现了阶级跌落。
从一言便可决定几百人生死的贵族,变成了被别人决定命运的富商或者平民。
一部分人受不了这个打击,选择了自我了断。
少部分人则接受了这个结果,并学着普通人开始生活。
在破晓战役结束后,艾瑞希便开始有意识接触这个群体,在经过层层筛选后,也成功吸收了一些还未曾遗忘仇恨的拉诺维亚贵族后代。
不过当时并未给出任何许诺,因为只是随手埋一个伏笔,并没有指望这个群体能够发挥到什么重要作用。
所以线人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慰问,并定时送上一些物资,以缓解对方生活上的窘迫。
但随着这一次两国矛盾的激化,这个群体重新被幕僚团提起,并成为了艾瑞希手中最锋利的武器。
这个群体存在一天,圣教国正统性的怀疑便会多出一份。
圣教国不是喜欢培植亲信或者狗腿子去消耗对手吗?艾瑞希有样学样,也开始用同样的方式来对付你。
圣教国具体什么反应还没有确切消息,不过海拉国王在知道艾瑞希反应如此之大,且还将自己列为首个复仇目标后,国王差点被吓得尿裤子上,直接连夜派来使者,准备向若拉解释之前那些话都是国王喝酒醉后的的胡言乱语,当不得真...
但结果该使者连若拉的面都没有见到,便灰溜溜的踏上了返程之旅。
而这种强硬的态度,也引发了周边邻居小国的强烈不安,巴顿公国更是事后第一时间派来使者表忠心。
但和海拉使者团一样遇到了冷遇。
这种蛇鼠两端的骑墙派,若拉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直接派一个实习幕僚将其打发走了。
随后艾瑞希加注,公布了圣教国在上一次深渊入侵中所作所为。
这是对前者扣帽子最有力的反击,因为圣教国本身一直在拖全体人类的后腿,这一点各方心里都清楚。
深渊入侵时,出工不出力也就算了,还背后搞各种小动作,让许多原本能够轻松获胜的战役,最后变成了惨胜,各国精锐也因此损失殆尽。
和平时期,圣教国更是活跃,不断利用颜色变革破坏地区稳定,让许多国家平白陷入内耗,致使国力严重下降。
这些罪证一条条可都记在大伙心里,之前没说,只不过碍于圣教国势大。
但现在不同了,南下野望破碎后,圣教国短期内再无开疆拓土之能,这让许多小国心里都松了一口气,不用整日提心吊胆,害怕一夜过去后,头顶突然出现了张口就是“君权神授”的太上王!
再加上艾瑞希带头,直接硬刚圣教国,且还占据了优势,其他势力的心思自然也就“活络”了起来。
让他们和艾瑞希肩比肩硬撼圣教国是不太现实的,但躲在大树背后落井下石,这些人还是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