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可做纤维来源,经过人类的数万年严选,最终确认苎麻、亚麻、棉花等少量品种。陆远等人的参与,替少华人省略了严选过程,让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
如果有棉花,陆远等人更愿意传授棉纺织技术,可惜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棉花是多个野生种不断驯化不断杂交的产物。少华部落附近有锦葵目木棉科的植物生长,其果实富含木棉纤维。
然而那是很高的乔木,不但采摘风险很大,而且产量非常低。
相较而言苎麻真的很友善,它的纤维不够柔软但足够结实,后世的“麻绳”“麻袋”“麻布”指的都是苎麻。
苎麻唯一麻烦的方面在于沤麻之后获得的纤维乱糟糟,需要大量的人工对纤维进行梳理整齐,然后才能纺线。
这个过程叫做“绩麻”。
虽然费时费力费工,但付出一分便绝对能收获一分,童叟无欺。所以“绩”这个字有了很深远的引申意义,“成绩”“绩效”皆来源于此。
沤麻是一种原初的微生物发酵工程,受温度影响大致需要7-21天方可完成。此时正值春夏之交,少华部落一带温度适宜勃勃生机万物竟发,大约一周便可收获。
当然也不能干等,趁着这个时间,杨令仪和徐瑶组向族人传授绳索和编织技巧。
不同于纺织,编织的纤维来源更为广泛。之前少华部落有一定的编织基础,他们利用晒干的芦苇搓出纤维,他们知道先把纤维手捻成线,还知道将三根线绑在树上拉直,然后互相交叉“合股”成索。
但更多的,他们就不知道了。
所以他们搓出来的绳索很容易松散,而且长度不足。
杨导师帮他们改进了绳索工艺。首先在“捻线”时,统一顺时针旋转,然后在“合股”时,统一逆时针旋转。
在线的长度不够时,可以留出一掌的距离将两股线“接续”起来。
绳索编织消耗投资点2点,因为之前已经有相当的基础,少华族人一学就会。
徐瑶导师传授编织技术。该技术很重要,不但能直接获得关键工具,其“经纬交叉”的基本原理,也是下一步织布的前置技术。
学习编织,最优秀的材料是竹篾。少华部落附近有茂密竹林,材料不缺,可惜缺工具。劈蔑需要锋利坚固的金属刃,石刀骨刀都干不了这活。
只能退而求其次,继续使用少华人很熟悉的芦苇。但这次用的不是芦苇叶,而是之前部落中当成燃料的芦苇茎。
将芦苇收割去叶,成捆在池中浸泡2天,水中加入草木灰软化植株结构。
浸泡完成后捞出,从中心处劈成四半,用石器压扁晒干,获得粗糙芦条。
用研磨石将粗糙芦条打磨光滑,以经纬交叉的方式打底-起墙-锁边,最后装上一根绳索当提手,便得到一个菜篮子。
就是这么一只简陋的菜篮子,在女性族人中引起强烈轰动,所有女性放下手中的一切过来到徐瑶导师这边学习,她们迫切的希望得到一只自己的菜篮子。
原始采集时代,女性对装盛工具有很高要求。她们大多时候采集到的都是野果、块根、昆虫之类的细碎东西,双手可拿不了太多。部落中的兽皮口袋极为稀少,她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比如用阔叶包着,用树皮盛着,个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现在有了篮子,人手一只,轻轻松松装下几十斤的零碎。简直是梦幻般的生活。
女性对包包的渴望,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古早时期。
一个不起眼的篮子,带来采集效率的极大提升。而另一个重要的编织品,提升的是族人行动速度和活动范围。
草鞋。
少华人身披兽皮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鞋子。虽然这个时代的人类脚底都有厚厚的老茧,但这个时代又没有道路,被锋利的石块或者尖锐木刺穿透脚掌的情况时有发生。
就算没有受伤,长时间步行也会磨掉足底老茧。所以绝大多数原始人的活动范围不会远离部落十公里。
当然族人也不是傻,真的要远行时,他们会找一块树皮垫在脚底,前后用绳索串起来绑在脚上。
只是这样的树皮鞋,不但行动不便,而且走不了几个小时就会散架,所以无法普及。
草鞋不管多简陋,也是真正的鞋子。十公里的活动范围实在是太小了,为了部落后续的发展,族人必须能“走出去”,那么一双实用的草鞋必不可少。
老绿是第一个穿上草鞋的族人,他是如此高兴,以至于一刻不停的从早上走到晚上,还专挑碎石嶙峋的地面走。
只要遇到族人,他就会抬起脚炫耀鞋子,并表示自己这么穿过整个山脉都不是问题。
实际上,他的脚踝位置,已经被粗糙的芦苇磨出血。
可是相较于被刺穿脚掌,这已经是非常轻微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
鞋子的编织工艺比篮子复杂许多,因此传授过程并不顺利。但鞋子如此重要,又不能不学
5点投资点,足足失败2次,直到第三次才有族人成功学习掌握。
那是一位快乐的年轻人,当时他骄傲的举起草鞋,向闻讯而来的陆远导师展示。
“导师,我以后是叫草鞋仙人对吧?”年轻人也想讨个封号。
老陆摇摇头道:“我望你有大帝之姿,以后你就叫‘皇叔’吧。”
除了篮子和草鞋,族人们还编织出数百张芦苇草垫,这个就是他们的新床铺了,之前腐烂的草垫早已被一把火烧掉。
由于已经学会更为艰难的草鞋编织,学习编织草垫并未消耗投资点。
忙忙碌碌一周之后,陆远前去检查沤麻池。
此时池水发黑,冒着泡泡,泛着阵阵刺鼻气息。
老陆捻起一段苎麻茎,稍一用力便在指尖搓烂,但其中坚韧的纤维并未断裂。
“有这几个现象就表明,沤麻已经成熟。”他向一边的族人传授机要,“这时候就要捞出来了,再继续下去,里面的麻也要烂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