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视频开始播放:
“有人问,我们最早的核威慑力量是东风快递吗?”
“其实不然,在那个东风快递还没有完成的年代,我们的核威慑力量其实是它”
天幕中换转换,一架体型和流线并不算优美的飞机出现在了天幕之中,搞得天幕下的众人一阵疑问,
“不是说核威慑力量是一个国家最后的底牌吗?怎么是一架这么单薄的飞机?”
“不是说火力就是正义,大才是华夏的美学吗?这么小的飞机能背多大的核弹?这还怎么威慑?”
大唐位面
贞观年间
尉迟恭看着天幕道:
“看惯了华夏各种火力不足恐惧症,如今突然看到这小飞机,”
“说是华夏的核威慑,总感觉有点担忧啊。”
朝堂之上,所有人竟然都表示赞同的点了点头。
李靖难得的没有开口打趣,说道:“国公你看了这么久的天幕,难得此次分析如此的在理啊。”
“以此为华夏的核威慑,的确让人难以安心。”
李世民皱皱眉头说道:“恐怕如此也是权宜之计,也正是说,这东风快递的必要性。”
尉迟恭突然心灵福至说道:“说起来这东风快递的发明人,钱氏一族,还是我大唐的免死铁券救下来了呢!这都是咱陛下的功劳!”
此刻朝堂之上众人都用特殊额的眼神看向了尉迟恭,内心都是一个念头,
“今天这个老东西突然不看跳舞研究起了天幕来了?居然拍的一手好马屁啊。”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这是华夏最悲壮的战机,他可以背负核弹,却承载不了回家的燃料。”
“在那个东风快递尚未出世,华夏的核威慑体系尚未成型的年代里,”
“华夏空军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快递员,他们枕戈待旦,24小时随时待命。”
“起飞的命令一旦传来,他们将立刻起飞,他们送的不是包裹,而是氢弹。”
“他们不是参加什么战斗,而是一场没有返程的豁命绝杀!”
“这就是强-5攻击机和狂飙一号战术氢弹的绝命组合!”
“被军迷尊称为五爷。”
天幕下的众人登时就愣住了,这飞机下面挂的甚至都不是原子弹而是氢弹?
大明位面
洪武年间
朱标惊讶道:“天幕可说过,这氢弹比那原子弹还要厉害,乃是镇国神器。”
“但是不是用导弹,用飞机投放?飞行员焉能有命?”
朱元璋长叹道:“家里有米谁又想吃糠呢,只怕是华夏当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华夏的这些个五爷和八爷什么的,大概都是如此无奈吧。”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上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动荡,华夏周边的国际环境顷刻间变得恶劣了起来,北方的邻居在边境陈兵百万,五大军区和太平洋舰队虎视眈眈,甚至还有1.4万辆的坦克装甲车,2500余架的作战飞机和610艘舰艇,此外还有150枚的中程弹道导弹。”
“面对外部强大的压力,我们那时候手上最强力的武器就是已经研究完成的核武器。”
“尽管我们当时有着当量在300万吨左右的氢弹,但是由于没有完成小型化研究,重量高达4吨。”
“当时所有的飞机只有轰-6可以投送,”
“大重量核弹和重型轰炸机的组合,在对面严密的防空网面前根本就无法造成任何威胁。”
——六爷:嘿小子瞧不起谁呢,现在还不是爷爷我当家?轰20一天不登台,咱们就当一天的主力。
——六爷:想不到吧小子,现在已经轰-6K了,字母还有很多呢。
“这就迫使我们的研究人员必须另辟蹊径,”
“此刻可低空超音速突防的强5攻击机进入了科研人员的视野,”
“强5是华夏自行设计的第一款单发双座超音速飞机。”
“也是华夏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款专用攻击机,最大起飞重量11.8吨,附弹载荷1.5吨,最大飞行速度为1210公里每小时。”
“为了让攻击机能快速突防敌人的防空区,我们极力将氢弹小型化,由此战术核弹狂飙一号由此诞生。”
“狂飙一号,长两米,直径0.5米,全重210公斤,起爆当量达到了10万吨,和中大型核武器一样是广岛原子弹的1.5倍。”
大唐位面
贞观年间
李世民看着天幕中狂飙一号这小小的体积和巨大的威力之间的巨大反差,被震惊的愣在了当场。
半晌在缓缓的说道:
“这大小也就比尉迟敬德大一点,重量再重一点吧!”
“谁能想到这么个小东西居然能灭国屠城?”
“若非是天幕,就是直言相告也不会有人信吧。”
此刻李靖上下仔细打量着尉迟恭,看的他心里发毛,不由得开口道:
“别再看了,我又不是氢弹,把我扔哪儿都不会炸的。”
大明位面
永乐年间
朱棣看着天幕中狂飙一号的描述,羡慕的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这么小东西,居然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只听说核弹厉害,没听说这么小的也这么厉害啊!”
“要是咱要能有上几个,不...只要一个,给我扔在马哈木的头上,”
“我这辈子都不用北伐了。”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投递核弹可不是闹着玩的,飞行员的安全也必须保证,”
“为了保证飞行员的安全,工程师对强5进行了改装,学习美式飞机设计了半埋式弹仓,并拆掉了舱门。”
“强5还加装了地形追踪雷达,可以贴着树梢低空飞行,”
“驾驶舱装上了专用的核弹投弹装置,飞行员需要佩戴专用防闪光护目镜。”
“配备了上仰防甩头瞄准具方便驾驶员更好的打击目标,并方便驾驶员快速躲避核弹冲击波。”
“不过第一次担任这个组合的试飞员杨国祥将氢弹带到了指定投放区域后却发生了意外。”
“多次按动投掷按钮,氢弹都纹丝不动,本来这次杨国祥可以以实验失败弃机跳伞。”
“可当时的华夏百废待兴,物资奇缺,这枚氢弹实在太过宝贵了。”
“于是他又将氢弹带回了基地,在降落时氢弹距离地面仅仅10公分。”
“稍微有点颠簸都有可能是原地爆炸。”
天幕下的众人直接愣在了当场!
这已经不是用勇敢来形容的了!这简直就是将生死抛诸脑后了,什么样的胆量,什么样的技术,才敢将这个玩意带着?
结果令他们更震惊的是,经历过这一遭,飞行员居然没有丝毫的后怕,又上去了?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经过调整以后,杨国祥再次开着强五,带着狂飙一号飞向天空。”
“这次没有丝毫的问题,投掷成功了,不久后试验场上空就出现了比太阳还要亮数千倍的巨大蘑菇云。”
“强五虽然被改装后作战半径达到了600公里,但是为了突防和载重依然牺牲了大量的续航。”
“而我们的作战目标有时候甚至超出了1000公里,于是这种突袭也就成了注定无法返航的单程轰炸。”
——华夏的几大悲壮时刻:“陆炮上舰”、“狂飙一号”、“”、“换家战术核骑兵”、“八换一战术。”有的时候真的会让人落泪,怎么还会有人对着敌人抱有幻想,去投敌。
——想想当年好难啊,我们想象的八换一,是八架八爷的牺牲换来一次出手的机会,可是后来我们有了技术以后做的模拟实际结果却是202:0,若是真的打起来,漫天的飞机却连敌人的衣角都碰不到,该是怎么样的绝望。
——我们的先辈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就是没想过投降。
——一路走来真的是如履薄冰,真的期待今年的阅兵,看看能有什么新武器。
——别哭啦,现在我们也有“舰炮上岸的”的陆地近防炮;世界唯一于敏构型的‘常备氢弹’;可供着陆的航母甲板,我们不再幻想八爷去八换一,我们已经有了五代机六代机,
如今攻守易型,该他们考虑八换一了。我们还拥有着大量的无人装备,不用战士们自己去拼命。一两个逆历史潮流的不会影响我们前进的步伐吧!
天幕中划过新的视频《哎,朋友~来种地的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