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法力!
一直被李默白压在经脉里的法力终于在某刻被释放了出来。
连续连突破两次并不是什么太好的选择,无论是肉身,还是精气神,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武道重刚强,仙道重自然,平时战斗倒也无需在乎这些细致末节,但突破不行。
斗战之时可以忽略很多问题,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突破则不然,突破是完善自身,补全不足,差上几分就会功亏一篑。
如果可以选,当然是另寻时机,择日再战最好,但眼下不具备那样的条件,这次之后马上要安排的师姐王欣儿的突破,后续人手安排,元气汇聚,动辄半年一年。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就像庄稼不是一天就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马上突破二品的三品武者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这些都需要时间。
还要重新梳理元气,调整聚元阵,调整至公守备,任何一项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这还是对面凌虚仙门不来添麻烦的情况。
如果对方再来一次大战,所有准备作废,全部推倒重来,这便是代价。
谁也不清楚两界论剑可以持续多久,谁也不清楚凌虚仙门试探什么时候结束,哪怕大乾发力狂奔,想想人家那个体量,就很无力。
这就好像赛跑,别人跑步一步一米五,你跑一步连一米都没有,想要跟人家比速度,一百米别人跑六十多步就可以你需要跑一百步。
天差地别!
大乾此时和对面凌虚仙门的差距可比两人赛跑差距大多了,哪怕李默白不停给他补短板也不够。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兵行险着,把自身做到最好。
以武道之气洗练肉身为天人终点,法力顺势接力以五气朝元法继续淬炼脏腑。
仙武同修李默白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说武者与天地的界限是皮膜,那武道和仙道的分界线便是脏腑和经脉。
武道由外而内,仙道由内而外,一线之隔二者便是两个天地,好似不交汇的平行线一般,找遍肉身,李默白也没有找到二者交汇的地方。
泾渭分明,或许这就是文明注定要诞生的两个方向。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法力沿经脉在肉身快速流转,内敛而稳定,所过之处,原本躁动活跃的气血瞬间平复。
炼精化炁,龙虎交汇,精元无漏,炁满神足,乳补周身,元气无缺,便是修士从炼炁到筑基化元所有目标。
修士并不追求肉身无匹的强大,反而是更注重阴阳平衡,在很多修士心得里普遍认为过强的肉身反而会压制后期性功修行。
李默白也注意到这一点,仔细考虑很久,并在入梦之中尝试过很多次,最终确定,确实会有影响。
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压制气血的消耗和龙虎交汇的困难,阴阳失衡,修士搬运法力时神念消耗是要大一些的。
如果不是有气血强悍带来的问题,或许在全炁之境修士便会选择养神。
修士上古时代从来都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根本没有筑基化元的境界。
正是因为直接炼炁化神难度太大,死伤率过高才有了筑基化元这个境界。
相比化神这种逆天行为,肉身自我强大这种顺势而为的本能实在太强大了,甚至无需控制肉身便化强大到干扰修行的地步。
强化自身法力,平衡肉身阴阳,为了减轻负担的,甚至研究出五气朝元这种蕴养法力的根本法门。
顺为凡,逆为仙,修士筑基化元便充分展现了修士于顺逆之间的智慧。
斩去肉身一部分强大,获取更强大的法力,一则可以增强修士斗战护道之能,二则可以为下一步性命双修打下更雄浑的根基。
平衡肉身阴阳,强大自身法力,再以外部功德为引,得性命之圆满,一举功参造化,化入阴神。
李默白情况麻烦一点,他本来已经阴阳平衡,筑基化元巅峰,眼下突破天人的肉身大幅度提高让的其又从筑基化元巅峰滑了下来。
不是实力的降低,单纯因为肉身太强,此时境界不能再称作筑基化元巅峰。
好在只是法力问题,眼下外面这么多天地元气,积攒法力并不问题,搬运周天便可。
不同于很多修士认为的法力是用来削去肉身增长太快的说法,李默白倒是认为是修士大多身体底子不行。
肉身为度世舟楫,元神为长生根基,怎么还能嫌弃自己坐的船太好而换船呢?
提升法力不应该才是修行正道?
直到今天突破筑基化元晋升真人李默白才知道是他孟浪了。
功法之所以被称为功法,是因为南墙有人替你撞过了,你按照人家的路数走才是省时省心的,隐患最少。
肉身强大没问题,法力通天同样没问题,问题全在炼炁化神这个关口。
以大圆满,大清净之心化生阴神哪有那么容易。
需要的不止是源源不断的深厚法力,还要起心动念,时刻将心性保持在大圆满,大清净的状态。
无憾,无愧,无忧,无惧,方为清净。
过往修士所作所为,会变成各种杂念纷至沓来,从七八岁时欺负自家妹妹,到上中学和王曼丽一起各种整蛊陈杰,再到后面化身剑客酒吧屠戮。
一桩桩一件件,平日里毫不在乎的事情此时此刻都会浮现在心头。
欺负亲友羞愧否?
屠戮弱者悔恨否?
直面死亡恐惧否?
盘膝而坐,内心空灵时方能直指本心。
妹妹的哭泣,陈杰的愤怒,那些弱者抱着残躯在痛苦哀嚎,惊怖害怕时的叩首求饶。
红尘一路走来,牵涉过太多因果,有过太多杀戮,没有法律审判,没有外界的指责,甚至无需承担责任,只是你的心在问你,错了吗?
很多事情一闪而过,行事多凭本能,来不及思考,也不会机会思考,但并非过去就此过去,身之所至,心至,神至,念至,一切皆在你身上留下印记。
此时正好,欲成真人,先问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