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你!”
此刻,就在晨曦洒下,炊烟袅袅之际,就在整个应天府的百姓都开始奔走相告,神色各异、成群结队的看向,那几乎横渡半座应天府的晶莹冰桥之时!
处于楼顶的炎明三人、玄魏二人、后唐二人,肖硕一人,均神情复杂的看向那冰桥上大步向自己走来的俊朗少年…和一位面容越发苍老的“剑客”…
刘伯温:“那可是号称诗、剑、酒,三绝三仙的李太白?”
周公瑾:“他应本就是重伤之身,此刻更是燃尽法相,以自身的寿命为代价,突破了“薛将军”与“雄将军”的防御,更是切断了袁老先生的算计,此刻……”
王阳明:“太阳已升,应天府所有臣民百姓,此刻共视桥上二人,谁要敢在此刻出手,在众目睽睽之下,行杀伐之事,就是在将我们炎明的脸,摁在地上狠狠摩擦!”
姚广孝:“到那时,别说其他人会不会答应,就算是我们三个,也不会让他动手!”
司马仲达:“引全城酒气共铸一剑,可此剑无杀心无杀意,不伤臣民分毫,这李太白的剑,有意思,有意思!”
如今,从所有五重天修士的“视角”中,那号称三绝三仙的李太白,浑身上下正如“柳絮飘雪”一般,化作流光随风消散。
可在所有炎明百姓的眼中,那个眼神中满是豪迈兴奋的老者,此刻好似斗赢了的公鸡一般,昂头挺胸的大步流星,神情满是自豪得意。
千里相送,不知遭遇多少暗杀阴手。
一剑在手,不知荡平多少荆棘险关。
以一人之勇武,可敌全国之力!
自豪?当然可自豪!
风流?此为大风流!
而就是这位“绝世剑客”,此刻正与那位同在冰桥上的天日昭昭的“少年”,如一位求糖稚子一般,小声吹嘘道:
“嘿嘿,怎么样?还不是被某成功送到了!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怎么样,某这最后一剑,如何如何?小友点评点评嘛!”
“诶,小友可是恐高?所以闷不作声?”
“哈哈哈哈,可惜那一剑熬废的力气太多了,心智已衰,而且这全城美酒,已被我用尽!”
“可惜啊!无剑无酒,亦无诗,恨不能在最后……”
“写诗歌一首,传于后世!”
“纵我三绝三仙李太白的威名!”
“不过,最后这一剑“寒霜”,也没有落了某的名头,哈哈哈,也算荣幸!”
“哈哈哈哈哈!”
说着,那面容已衰,青丝皆白,垂垂老矣的李太白,已经与那位少年,行至冰桥过半,而冥冥之中,那“少年”已有感应,他们行至此桥尽路之时,就是这“李太白”魂飞魄散之际……
因此,此刻的少年其“面容”上虽仍是严肃正色,但内心已然是五味杂陈,翻江倒海,在这个世界中,少数对自己关心之人,如今,又失一个。
“唉!你不说话,也好,那就我说,反正我以后也不能嘟囔你了!”
“唉,我可是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喜欢你这个娃娃,可能是你总是让我吃瘪有关系,在诗词方面,虽然我自称诗绝,但我总觉得我一直活在你的阴影中!”
“唉,可惜,这最后一回了,我不能再作一首,狠狠浇灭你的气焰!”
当即,说到这里,面对那位少年的“无动于衷”,脚步越发缓慢的“李太白”,心中竟泛起一丝“愤愤不平”,可又瞥了一眼这个与自己“亦徒亦友”、“相处甚笃”的少年,一时又没了脾气,因此继续说道:
“唉,我也没什么徒弟,目前来看,能继承我衣钵的也只有你一个,所以我只好把我的剑、酒、诗传给你了!”
“诶!你可别拒绝!我现在只剩下你了,虽然你小子走的不是武夫之路,但修行之路,殊途同归,你未必没有“触类旁通”之意,待到你日后功成名就、大势已成之际,你再找一个天资聪颖之人,继承我的剑道即可!”
“咳咳!”
说着,此刻的李太白神情严肃的清了清嗓子,接着其周身散逸的流光,逐渐有向那少年流去的趋势…
“诶,李文昭那小子,你可听好了!”
“我饮酒作诗,兴时起剑,本就是随心而动,剑道即心道,心若净时,剑出万籁俱寂,心若幸时,剑出万类升腾,一心一剑,一酒一诗!”
“如今,尽传给你了!”
“接好!”
说着,这“行将就木”的李太白,其周身威势仿佛“回光返照”、“烈火烹油”一般,所脚下“冰桥”,也有沸腾成雾,气化之珠之势!
一时间,烟雾缭绕,仙气飘渺。
这“冰桥”本就是李太白拼尽全力所使出的剑道大成之作,如今还剑于气,以气养人,以心印心,灌顶传功,自然是事半功倍!
这不,伴随着那冰桥逐渐消散,那垂垂老矣的李太白,与那有着“龙凤之姿”的少年,也已经行至楼顶!
剑气缠身满,仙气飘渺然。
“李太白,见过诸位!”
“此乃我徒,李文昭!”
那行将就木的李太白当即上前一步,站在自己的“徒儿”面前,眼神精明锐利的向众人施礼,而在场众人,包括计划失控的后唐二人,此刻也尽数回礼。
可能,这是对一个舍生忘死之人的尊重。
也可能,这是对一个同为五重天修士的体面。
而那李太白在见礼之后,尤其是看到了玄魏二人与后唐三人之后,眼神中不由自主的闪过一丝轻松之意,接着看向与自己同属“后唐”的袁天罡与李淳风,他竟再次一礼,说道:
“非是我李太白无父无君,实在是我与我徒情分非常,做师父的,总不能看着自己的爱徒,死在自己的面前!”
“一路行来,我已经全了我与我徒的情分,若有来世,我定结草衔环,以全王恩!”
“祈愿我……我唐!”
“政通人和,万世太平!”
说着,那李太白朝着炎明西方一拜,那正是“后唐”的方位,随后,他最后看了一眼神情一直保持着肃穆正色的李文昭,眼神中,好似夹杂着些许担忧之意……
而这时,李文昭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