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犹豫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行,小赵,我听你的。”
接下来的半天,赵承平和施工队的工人一起,帮张大爷清理楼道里的杂物。
他们把旧家具搬到楼下,联系货车送到张大爷儿子家;把纸箱、废报纸整理好,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卖了三百多块钱,全部交给了张大爷。
看着清理干净的楼道,张大爷不好意思地说:“小赵,谢谢你,以前是我太固执了,以后我再也不在楼道里堆杂物了。”
这时,施工队老陈就拿着管线检测报告找到了他:“赵组长,这小区的水电管线比预想中老化得更严重,电线绝缘层都裂了,水管锈得能直接掰碎,不全部更换真的不行。” 赵承平接过报告,上面的检测数据触目惊心 —— 电线绝缘电阻值远低于安全标准,水管腐蚀程度达 70%,好几处已经出现渗水痕迹。他皱着眉在小区里走了一圈,看着居民们用着断断续续的自来水,看着墙角裸露的电线,心里沉甸甸的:“管线改造是硬骨头,再难也得啃,不能让居民们再担风险。”
管线改造方案确定后,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临时停水停电。小区里住的大多是老人,很多人习惯了随时用水用电,突然停水停电肯定会有意见。赵承平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他和社区刘主任一起,挨家挨户通知:“张阿姨,下周三要停水停电换管线,您提前存点水,常用的电器也先关掉。”“李大爷,您家有冰箱,停电前记得把里面的东西处理好,我们尽量把施工时间控制在白天。” 遇到听力不好的老人,他就放慢语速,反复叮嘱,还在门上贴了醒目的通知条,上面写着停水停电时间和应急联系电话。
为了减少影响,他把施工时间定在周三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避开了做饭和休息高峰。施工前一天,他又在小区公告栏贴了三次通知,还在业主群里反复提醒。“赵组长,你真是太细心了,我们都记好了。” 一位阿姨笑着说。赵承平心里却没放松 —— 他知道,就算准备得再充分,也可能出现意外,必须全程盯着。
施工当天,天刚亮,赵承平就赶到了小区。施工队已经开始挖沟,铁锹铲土的声音打破了小区的宁静。他沿着施工线路慢慢走,看着工人小心翼翼地挖开地面,露出里面锈迹斑斑的水管和电线。“小心点,别碰坏旁边的燃气管道。” 他不时提醒工人。上午十点多,突然有居民跑来:“赵组长,我家还有点急事要用热水,能不能先恢复供水啊?” 赵承平赶紧跟着居民回家,发现是老人要吃药,需要热水冲泡。他立刻从车里拿出便携式烧水壶,接了提前准备好的纯净水,帮老人烧好水:“阿姨,您先凑合用,我们尽快完工。” 老人感动地说:“谢谢你啊小赵,真是麻烦你了。”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下午两点,正在改造 3 号楼管线时,工人突然喊道:“赵组长,不好了,地下管道破裂了!” 赵承平赶紧跑过去,只见浑浊的污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很快就漫到了路边。“怎么回事?” 他蹲下身查看,发现是一根老旧的铸铁管道不堪重负,被施工工具碰裂了。“这下麻烦了,要是不赶紧修好,晚上居民们就没水用了。” 他心里急得像火烧,立刻拨通了管道维修队的电话:“王队,3 号楼地下水管破裂,麻烦你们赶紧带设备过来,连夜抢修!”
维修队赶到时,天已经黑了。赵承平让人在周围拉上警戒线,又找来临时照明设备,照亮施工区域。他没有离开,而是留在现场协调 —— 一会儿帮工人递工具,一会儿查看抢修进度,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工装被污水溅得满是泥点。社区刘主任提着保温桶赶来:“赵组长,快吃点热饭,都忙一下午了。” 他接过饭盒,随便扒了几口就放在一边:“等修好了再吃,居民们还等着用水呢。”
抢修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破裂的管道终于修好,供水恢复正常。赵承平看着水龙头里流出清澈的自来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掏出手机,在业主群里发了条消息:“各位居民,水管已经修好,现在可以正常用水了,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请谅解。” 发完消息,他才感觉到双腿发麻,肚子饿得咕咕叫。走在空无一人的小区里,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心里却很踏实 —— 虽然累,但守住了对居民的承诺。
管线改造完成后,小区道路翻修紧接着启动。这条道路已经用了几十年,路面坑坑洼洼,下雨天到处是积水,老人和孩子走路很不方便。赵承平把道路翻修的核心要求告诉施工队:“路基必须压实,压实度不能低于 95%,路面平整度误差不能超过 3 毫米,一定要给居民们修一条平整耐用的路。”
路基施工那天,赵承平拿着测土仪,在工地上来回走动,每隔五米就取一次土样检测。“这里的压实度不够,才 92%,必须重新碾压。” 他指着一处路基说。施工队的李师傅有些不耐烦:“赵组长,差一点没事,肉眼都看不出来。”“不行,差一点都不行!” 赵承平的语气坚定,“路基是道路的基础,压实度不够,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裂缝和坑洼,到时候还得返工,反而更麻烦。” 他想起之前检查过的一个项目,就是因为路基没压实,不到一年路面就坏了,居民们意见很大。“我们不能犯同样的错误,要做就做到最好。”
在他的坚持下,施工队只好用压路机反复碾压,直到压实度达标。路基做好后,开始铺设水泥。赵承平站在路边,看着水泥摊铺机缓缓前进,水泥浆均匀地铺在路基上,心里充满期待。可当路面凝固后,他用靠尺测量时,发现靠近小区门口的一段路面平整度不够,最大误差有 5 毫米。“这段路必须重新施工。” 他指着不平整的地方对李师傅说。李师傅脸色很难看:“赵组长,重新施工要浪费很多材料和时间,能不能就这样算了?”“不行!” 赵承平蹲下身,用手摸了摸路面的凸起,“你看这里,骑车路过很容易摔倒,老人和孩子多危险?质量问题不能将就。”
重新施工那天,赵承平全程监督。从清理旧路面,到搅拌水泥,再到铺设、抹平,每一个环节他都不放过。中午,施工队的工人都去吃饭了,他还留在现场,用塑料膜把新铺的路面盖好,防止水分过快蒸发。“赵组长,您也去吃点饭吧,这里有我们盯着。” 工人说。他摇摇头:“没事,我再看看,别出什么问题。”
道路养护期间,赵承平特意安排设置了警示标志 —— 在道路两端放了 “道路施工,请勿通行” 的牌子,又用锥形桶围出临时通道,还在小区门口安排了志愿者引导居民绕行。
小区道路翻修收尾的那天,赵承平踩着崭新的水泥路面来回走了两圈,指尖划过路边刚砌好的路沿石,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绿化改造。“路修好了,得让小区绿起来、活起来,这样居民们才有个舒心的活动地方。” 他掏出笔记本,在 “绿化规划” 那页写下:“清理闲置空地、合理布局绿地、选种易活植物、增设休闲设施”,每一项都用红笔圈了重点。
第二天一早,园林队就带着工具和花苗来到了小区。领头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周,手里拿着一张简易的绿化布局图:“赵组长,我们计划把东边那块闲置空地改成小花园,种点月季、冬青,再栽几棵樱花树,您看怎么样?” 赵承平接过图纸,蹲在空地上比划起来:“这块空地靠近居民楼,樱花树长得高,夏天能遮阴,挺好。但月季得种在靠边的位置,避免孩子们不小心被刺扎到。” 他指着空地中央,“这里留一块平整的地方,后期可以放石桌石凳,老人们能在这儿下棋聊天。”
老周点点头:“还是您考虑得周到。” 说着就安排工人们动手清理 —— 空地上堆满了废弃的砖块、旧家具,还有居民们堆的杂物,清理起来格外费力。赵承平没有站在一旁指挥,而是挽起袖子加入其中:他和工人一起搬旧沙发,用铁锹铲碎石,手套很快就磨得发亮,手心也冒出了汗。“赵组长,您歇会儿,这些活儿我们来就行。” 一位年轻工人说。“没事,多个人多份力,早点清理完,早点种花。” 他笑着擦了擦额头的汗,心里想着:等这里变成小花园,居民们就能有个像样的休闲地方了,再累也值。
清理工作持续了三天,杂乱的空地终于变得平整开阔。第四天一早,花苗运到了小区 —— 一捆捆冬青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月季苗的枝条上还顶着小小的花苞,樱花树苗的树干笔直挺拔。工人们开始挖坑、栽苗、浇水,赵承平在旁边盯着:“坑挖深点,至少 30 厘米,这样根才能扎牢。”“浇水要慢,让水慢慢渗下去,别浇表面,不然根喝不到水。” 他蹲下身,帮工人扶正歪了的樱花树苗,手指抚过嫩绿的叶子,心里满是期待。
就在这时,住在 2 号楼的张阿姨提着菜篮子路过,看到忙碌的景象,笑着走过来:“赵组长,这小花园真不错,要是能添几张石桌石凳就更好了,我们老姐妹们平时想凑在一起聊聊天、织织毛衣,都没个地方坐。” 旁边几位散步的老人也纷纷附和:“是啊是啊,有石桌石凳,我们还能下下棋、打打牌。” 赵承平心里一动 —— 他只想到了绿化,却忘了居民的休闲需求。“张阿姨,您这个主意太好了!” 他立刻掏出笔记本记下,“我今天就联系采购,尽快给大家安排上。”
当天下午,赵承平就联系了石材厂,选定了一套青石材质的石桌石凳 —— 桌面光滑平整,凳面宽大厚实,既耐用又舒服。一周后,石桌石凳运到了小区,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安装在小花园中央。赵承平亲自坐在凳子上试了试,高度正合适,坐稳后也没有晃动。“不错不错,这样老人们就有地方休息了。” 他心里暖暖的,看着小花园里的花苗抽出新叶,石桌石凳静静矗立,仿佛已经看到了居民们在这里欢聚的场景。
绿化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健身器材也运到了。小区里的孩子们早就盼着这一天,围着器材箱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赵承平赶紧拦住孩子们:“先别急着玩,等我们检查安装好,确保安全了再让你们玩。” 他和施工队一起,按照规划好的位置安装健身器材 —— 太极推揉器、漫步机、单杠、双杠,一件件器材在空地上慢慢组装成型。
安装太极推揉器时,赵承平格外仔细。他看着工人拧紧每一个螺丝,又用扳手逐一检查,确认没有松动后,自己先站上去试了试:双手握住推揉盘,慢慢转动,力度适中,转动过程中没有异响,底盘也稳稳当当。“这个没问题。” 他在笔记本上打了个勾。接着又去试漫步机,双脚踩在踏板上,前后摆动,踏板的高度和摆动幅度都很合适,连接处的轴承转动顺畅。“这个也合格。”
可安装到单杠时,他发现了问题。单杠的底座虽然用水泥固定了,但晃动时还是有轻微的位移。“不行,这个得重新固定。” 他对施工队说。工人有些不解:“赵组长,这样已经很牢固了,小孩子玩没问题。”“不行,安全第一!” 赵承平的语气坚定,“单杠是承重器材,要是固定不牢,万一孩子在上面玩耍时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他让工人在底座周围再加装一圈膨胀螺丝,又灌注了不少水泥,直到单杠纹丝不动,才放心地在检查单上签字。
健身器材安装完成的那天,小区里像过节一样热闹。孩子们欢呼着跑到器材旁,在家长的陪同下小心翼翼地玩耍:有的在漫步机上前后摆动,有的扶着太极推揉器慢慢转动,还有的在双杠下练习跳跃。住在 5 号楼的小男孩乐乐,之前总盼着能有健身器材,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在漫步机上玩得不亦乐乎,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赵承平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看着老人们在石桌旁下棋聊天,看着居民们在小花园里散步赏花,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
他掏出那个陪伴了他整个改造工程的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绿化工程、健身器材安装、休闲设施添置全部完成,小区焕新啦!”
合上笔记本,他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洒在嫩绿的树叶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这段时间,他每天早出晚归,放弃了无数休息时间,但看着眼前这个焕然一新的小区,看着居民们脸上幸福的笑容,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小区改造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时,秋意已经染黄了路边的梧桐叶。赵承平的脚步却比以往更急促了 —— 距离正式验收只剩十天,他要像筛沙子一样,把小区里所有隐藏的小问题都筛出来。每天清晨六点半,他就背着那个磨破了边角的帆布工具包出门,包里除了卷尺、水平仪,最宝贝的就是那个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笔记本,封皮上 “纺织路社区改造” 几个字,已经被反复摩挲得发亮。
“赵组长,又这么早来巡查啊?” 小区门口的保安老张打着哈欠打招呼,手里还提着刚烧开的热水。“早点来看放心,免得验收时出岔子。” 赵承平笑着接过水杯,温热的水汽氤氲着他的眼镜片。他没有直接去办公室,而是转身走进了 1 号楼 —— 这是改造最早的楼栋,也是问题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楼道里刚刷完乳胶漆,米白色的墙面看着干净整洁,但赵承平的眼睛像放大镜一样,不放过任何一处瑕疵。他沿着墙面慢慢走,手指偶尔轻轻拂过墙面,感受着漆面的光滑度。走到三楼时,他停住了脚步,眉头微微蹙起:“这里怎么回事?” 墙面靠近踢脚线的位置,有一道淡淡的色差,像是刷漆时没有均匀过渡。他掏出卷尺,测量了色差区域的长度,又从工具包里拿出小手电,对着墙面斜着照射,一道细微的刷痕清晰可见。“这肯定是工人赶工没刷匀。” 他心里想着,从口袋里掏出笔,在笔记本上写下:“1 号楼 3 单元三楼墙面,乳胶漆色差约 0.5 米,存在刷痕,需重新补刷”,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安静的楼道里格外清晰。
继续往上走,他开始检查门窗更换情况。这次更换的都是双层中空塑钢窗,隔音又隔热。他走到一扇窗户前,反复推拉了几次,窗户滑动顺畅,没有卡顿的情况。但当他关闭窗户时,发现窗缝有些不均匀,用手轻轻一推,窗户还能晃动一下。“密封条没安装到位。” 他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掏出水平仪放在窗台上,仪器里的气泡偏向了一侧,显示窗户安装有轻微倾斜。“这种小问题看着不起眼,时间长了容易漏风漏水。” 他在笔记本上补充道:“1 号楼 5 单元 4 楼西户窗户,安装倾斜约 2 毫米,窗缝不均匀,需调整密封条并重新固定”。
检查完门窗,他又拿出试电笔,逐个测试楼道里的插座和开关。走到 2 单元二楼时,他按了声控灯的测试按钮,灯光闪烁了几下才亮起来,而且亮度明显比其他楼层暗。“这声控灯反应不灵敏,老人们晚上起夜很不方便。” 他连续按了五次按钮,有两次都没成功点亮。他蹲下身,打开声控灯的底座,发现里面的线路接头有些松动,还沾着点灰尘。“应该是安装时没接牢固。” 他在笔记本上重重画了个圈:“2 单元二楼声控灯,反应延迟,亮度不足,需重新接线并清理灰尘”,旁边还特意标注了 “优先整改”。
一上午的时间,赵承平走遍了小区 6 栋楼的所有楼道,笔记本上新增了二十多条问题记录。中午在社区食堂吃饭时,施工队的老陈凑过来:“赵组长,您也太较真了,这些小问题验收时说不定都发现不了。” 赵承平放下筷子,把笔记本推到他面前:“老陈,你看这些问题,声控灯不灵敏、窗缝不均匀,看着都是小事,但对居民来说,都是影响生活的大事。我们既然做改造,就要做到位,不能让居民住进去还闹心。” 老陈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您说得对,我下午就安排工人整改,保证每条都落实。”
下午,赵承平把重点放在了室外设施检查上。他沿着小区道路慢慢走,时不时停下来弯腰查看井盖。
走到 5 到楼前时,他脚踩在井盖上,轻轻晃动了一下,井盖发出 “哐当” 的声响。
“这井盖怎么松动了?” 他蹲下身,仔细观察井盖与井座的连接处,发现固定螺丝少了一颗,导致井盖无法完全贴合。
“这太危险了,万一孩子不小心踩上去,很容易崴脚,甚至掉下去。” 他心里一阵后怕,赶紧在笔记本上记录:“5 栋楼前井盖,缺少一颗固定螺丝,存在松动,需立即补充螺丝并紧固”。
走到 3 号楼前时,他的目光被新安装的一排报箱吸引住了 —— 银灰色的报箱整齐排列在单元门口右侧,外观干净利落,可当他走近细看,眉头却渐渐蹙了起来。
报箱的底部距离地面大约 60 厘米,箱体高度约 40 厘米,最上面一层的投信口距离地面刚好 1 米。赵承平下意识地弯腰模拟老年人取信的动作,连续重复了三次,每次都得弓着腰、伸长胳膊才能够到最下面一层的报箱门。“这高度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