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加快点!”杨嗣昌站在队伍中间,他的周围是一群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紧密地围绕着他,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杨嗣昌面色凝重地看着前方,队伍的行军速度明显越来越慢,这让他心中的焦虑愈发强烈。
他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暗自思忖:“这样的速度怎么能出去呢?”就在这时,一股强烈的不安涌上心头,仿佛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杨嗣昌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高声喊道:“加快速度!不得延误!”
他的声音在队伍中回荡,带着一丝威严和急切。士兵们听到他的命令,纷纷加快了步伐,但队伍的行进速度依然没有明显提升。
尽管队伍的人数在持续增加,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队伍的可靠性逐渐下降。毕竟,谁也无法确保这些源源不断加入的士兵中是否隐藏着大唐的人。
然而,这种可能性实际上微乎其微。杨嗣昌心里很清楚,对方的行动速度不可能如此之快。
且不说其他方面,单是让这些士兵换上一身盔甲,再找到他的位置,就绝非易事。
因此,不能因为这极小的风险而放弃扩大队伍规模的机会。毕竟,保存实力才是当前更为明智的选择。只有拥有足够的兵力,才能在面对各种情况时更有底气和把握。
杨嗣昌的一声令下,虽然行军速度没有明显的提升,但是无疑让士兵们心里的恐惧之火燃烧的更加剧烈,士气异常的低迷。
而且,军营内的情况却并不如他们所愿。众多的木质营房横七竖八地矗立着,仿佛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阻挡着他们的去路。
不仅如此,这些营房之间还摆放着大量的工程器械,使得原本就狭窄的通道变得更加拥挤不堪。
士兵们在这混乱的环境中艰难前行,速度自然快不起来。而随着他们逐渐靠近大营的边缘,情况变得越发糟糕。
原来,为了防止敌人从侧面偷袭,明军在大营边上设置了许多陷阱。这些陷阱原本是他们的防御利器,如今却成了他们自己的绊脚石。
士兵们小心翼翼地绕过一个个陷阱,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其中,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唉!”杨嗣昌在心底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满脸都是无奈和惋惜之色,“这可真是让人无可奈何啊!”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大营两旁,只见那里摆放着许多新造的弓箭和箭矢,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这些弓箭和箭矢显然都是精心制作的,工艺精湛,材质优良,至少杀人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而此刻却被随意地丢弃在一旁,无人问津。
更让杨嗣昌感到痛心的是,在这些弓箭和箭矢旁边,竟然还散落着几门传承久远的大炮。
这些大炮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保存完好,显然是非常珍贵的武器。然而,它们现在也同样被弃置在角落里,仿佛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杨嗣昌不禁在心底深深地叹息,这些精良的武器装备本应是战场上的利器,如今却被如此荒废,实在是太可惜了。
他不禁想起那句俗语:“崽卖爷田不心疼”,这些人难道就不懂得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吗?
然而,事已至此,无论怎样懊悔和自责都无济于事了。杨嗣昌心里非常清楚,经过这一场激战,即使他们最终能够收拢大部分的士兵,短时间内对张定的威胁也必然会大大减弱。
毕竟,他们现在可谓是一无所有,总不能赤手空拳地去与全副武装的敌人展开生死搏斗吧?那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而且,要想重新制造弓箭、云梯等武器装备,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更别提像大炮这样的重型武器了,不仅需要从其他地方运来,还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
至于大明目前是否还有足够的家底来承担这些费用,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杨嗣昌心中忐忑不安,他无法预测张定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而张定同样心中没底,不知道杨嗣昌究竟会如何抉择。两人都在这场赌局中,与时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赛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明军抵达了另一个大门。然而,这并不是终点,他们还需要继续前进。
就在这时,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前头出来的明军并没有等待上级的指挥,或者一哄而散直接跑了,而是迅速地展现出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这些士兵们仿佛心有灵犀一般,无需他人吩咐,便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七手八脚地忙碌着,将拦在面前的各种障碍物迅速移开,生怕这些东西会阻碍后面出来的兄弟们。
这种默契和协作精神让人感叹不已。
后面的明军顿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快车道一般,他们的步伐变得轻盈而迅速,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无需任何人的催促,他们自然而然地加快了脚下的速度。
眨眼之间,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终于轮到了处在大军中段靠前位置的杨嗣昌。他站在那里,心情既兴奋又紧张,毕竟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尽管杨嗣昌一向以城府深沉着称,但在这一刻,他也不禁感到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他心中暗自感叹:“媳妇熬成婆了啊!”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煎熬,他终于走出了这艰难的一步,至少目前来看,他的这条命暂时是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