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花虽然舍不得儿子刚回来就要去忙,但也知道这事关重大,只能叮嘱道:“琳儿,那你注意点,别太累着。妈在家给你做好吃的。”
“知道了,妈。”
王琳跟着老四走出家门,朝着村委会的方向走去。一路上,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他,都纷纷围了上来,热情地打着招呼,脸上满是喜悦和自豪。王琳一一回应着,心中的责任感也愈发强烈。
村委会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大红的横幅挂在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写着“四合村绿色蔬菜产销合作签约仪式”。几个穿着西装革履的人正和村里的干部们交谈着,应该就是县乡的领导和那家外国公司的代表。旁边还围着几个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的记者,正在调试设备。
看到王琳和老四走过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杨德昌立刻笑着迎了上去,向众人介绍道:“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位就是我们四合村合作社的发起人和负责人,王琳!他刚从外地回来!”
话音刚落,现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县领导走上前,主动握住王琳的手,笑着说:“王琳同志,久仰大名!四合村能有今天的发展,你功不可没啊!年轻有为,年轻有为!”
外国公司的代表也伸出手,用流利的中文说道:“王琳先生,很高兴认识你。我们对贵合作社的蔬菜品质非常满意,期待能有长期的合作。”
王琳从容地应对着,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他先是向县乡领导表示了感谢,感谢他们对四合村的支持,然后又与外国公司的代表进行了简短的交流,确认了合同的主要条款。
就在签约仪式即将开始的时候,王琳手腕上的金色印记突然再次发热,而且比刚才更加滚烫。他心中警铃大作,那股阴冷邪恶的气息,竟然越来越近了!
他不动声色地朝着村外的方向瞥了一眼,目光锐利如鹰。他能感觉到,有几道黑影正在迅速靠近村委会,目标似乎就是这里!
王琳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他没想到,敌人竟然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在这么多人面前动手。这不仅是针对他,更是针对四合村,针对这里所有的人!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杀意。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不能在这么多无辜的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力量,更不能让签约仪式出任何差错。
“各位,”王琳拿起话筒,声音清晰而沉稳,“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签约仪式。四合村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现在,我宣布,四合村绿色蔬菜产销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开始!”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现场再次响起掌声。王琳与外国公司的代表一起,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合同签完字,双方交换文本,现场掌声雷动。县领导非常高兴,当即提议:“代表团的朋友们,不如我们现在就去合作社的蔬菜基地看看?让大家亲眼瞧瞧这些优质蔬菜是怎么种出来的。”
外国代表欣然同意,媒体记者们更是举着“长枪短炮”,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镜头。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村外的蔬菜基地走去。
路上,王琳想着让老四给大家介绍一下合作社的具体情况,毕竟他是村里的老书记,最了解情况。可老四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连连摆手:“不行不行,琳娃子,我这嘴笨得像棉裤腰,当着这么多领导和记者的面,我肯定说不出话来,别给咱村丢人了。”
他一边说,一边朝人群里的一个年轻人挤了挤眼,推荐道:“我看建国就行!这小子年轻,脑子活,平时跟合作社的社员们打交道最多,情况门儿清,让他说最合适!”
被点名的建国,是村里的年轻后生,也是王琳的侄子,当年和老四他们一手带起来的合作社骨干。他皮肤黝黑,身材结实,脸上带着几分腼腆,但眼神很亮。听到四叔推荐自己,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挺了挺胸,上前一步道:“行,那我就试试!保证不给咱四合村丢脸!”
王琳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建国,别紧张,就跟平时给大伙儿开会一样,把咱们的真实情况说出来就行。”
得到王琳的鼓励,建国深吸一口气,走到队伍前面,开始介绍起来。他没有讲什么空话套话,而是从合作社成立之初的困难说起,怎么统一思想,怎么改良土壤,怎么引进新技术,又怎么组织村民分工协作。
他指着路边整齐的温室大棚,自豪地说:“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大家看,这一片是我们的反季节蔬菜大棚。我们采用的是王琳哥从外地引进的生态种植技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用的都是咱们自己发酵的有机肥,所以种出来的菜特别好吃,也特别健康。”
他还特意提到了村里的变化:“以前咱们村穷,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现在好了,合作社办起来了,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好多在外的年轻人都回来创业了。去年,我们村的人均收入比前年翻了一番还多!”
建国的介绍朴实无华,却句句发自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外国代表听得频频点头,时不时还拿出手机拍照,向他询问一些种植细节。媒体记者们也不停地记录着,镜头始终对准了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和建国自信的脸庞。
县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身边的王琳说:“王琳啊,你真是为四合村培养了一批好苗子!建国这小伙子,说得非常好,有闯劲,有担当!”
王琳笑了笑,目光望向远方的田野。他知道,四合村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但他手腕上的金色印记,却在这时又一次微微发热,提醒着他,平静之下,依旧暗流涌动。不过此刻,他只想让大家尽情感受这份来之不易的丰收与喜悦
蔬菜基地比想象中还要壮观。一排排标准化的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像一片白色的海洋。棚外,几位村民正驾驶着小型拖拉机运送刚采摘的蔬菜,一派繁忙景象。
建国带着众人走到一个标有“有机生菜示范区”的大棚前,熟练地打开门。一股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棚内一片翠绿。生菜长得水灵饱满,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
“大家请看,”建国指着生菜根部,“我们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下面是营养丰富的基质,通过管道精准输送水分和养分。这样种出来的菜,不仅干净卫生,产量也比传统种植高了不少。”
一位戴眼镜的外国代表蹲下身,仔细观察着根系,还用手指轻轻捻了捻基质,点头称赞:“Very impressive! the quality is excellent.(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品质太棒了。)”
“不过,我很好奇。大棚蔬菜的种植已经不算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可是...”。他耸耸肩,摊开双手,“像你们这样能把蔬菜种植的这么诱人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建国!能否告诉我你们的窍门和秘密是什么?”
“我们没有什么秘密。”
建国微微笑了笑,“用心就能做到...”
外国友人见建国如此回答,也不好再深究下去。但一直有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
接着,建国又带大家参观了智能温控系统。他指着墙上的显示屏介绍:“这上面能实时显示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蔬菜的需求,自动调节卷帘和通风,实现精细化管理。这都是王琳哥当初帮我们引进的技术。”
记者们的摄像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县领导也不住地对身边的外国代表说:“您看,我们四合村的现代农业搞得有声有色,完全有能力保证长期稳定的高品质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