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往前去抓“亲家母”,却发现自己被一堵无形的墙给拦住了。】
【刘姥姥这才发现,哪里有什么亲家母。】
【自己面前的,分明是一面清晰透亮的镜子。】
【刘姥姥摸着镜子,感叹道:“这就是那有钱人家的穿衣镜吧。”】
【刘姥姥往后退着,不自觉退到一张床上。】
【酒意伴随困意袭来,刘姥姥躺在床上睡了过去。】
弹幕:
——“原来我也是有钱人家。”
——“不是,古代就有镜子了?不是用铜镜的吗?”
——“刘姥姥超绝松弛感,倒头就睡。”
——“沾床就睡,这不就是回到家的我吗?苏辰你把摄像机给我拆了。”
【收拾屋子的袭人,进屋看见刘姥姥睡在贾宝玉的床上,忙将她拉起:“姥姥,姥姥快起来啊,姥姥。”】
【刘姥姥睁眼看了看四周,惊怕道:“姑娘,姑娘我醉糊涂了。”】
【“我……我没弄脏了床。”】
【刘姥姥转身小心地收拾床铺。】
【屋里酒气熏天,袭人忙点燃熏香,:“姥姥,快出去吧啊。”】
【“姥姥,快走吧。”袭人收拾好床铺,拉着刘姥姥往门外走。】
【来到屋外,刘姥姥拉着袭人手:“姑娘,我醉糊涂了。”】
【“不要紧。”袭人道,“有我呢。”】
【“她们要问,您就说,在山上打了个盹儿。”】
【刘姥姥怯怕道:“姑娘,这是哪位小姐的绣房啊?”】
【“我一进去,就像到了天宫一样。”】
【袭人笑道:“这是宝二爷的卧室。”】
【刘姥姥吐吐舌头,尴尬不已。】
——“我朋友带汗坐我粉色沙发都要疯了,这真是精神暴击。”
——“阶级差距啊,哎~”
【夜里,刘姥姥抱着板儿入睡。】
【次日,刘姥姥带着板儿向王熙凤道别。】
【王熙凤抱着刚刚睡醒的女儿,听着刘姥姥说话。】
【“今儿一定就家去了,这次来住了几天,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过的,全都经历了。”】
【“难得老太太、太太、奶奶、小姐们这么惜老怜贫地照顾我。”】
【“我回去呀,一定天天烧高香,求菩萨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吧。”】
【“呵呵呵……”王熙凤一边抱哄着女儿,一边说道,“老太太从没像昨儿那么高兴过。”】
【“一个园子倒走了有大半个,昨儿晚上回去就说不好过,像是被风吹着了,正找大夫呢。”】
【刘姥姥道:“老太太是上了年纪的人了,是不能累乏的。”】
——“还是要劳动啊,刘姥姥被灌酒屁事没有,贾母还年轻一点逛个园子竟然就生病了。”
——“苏辰虽然写的是小说,但现实生活中大致也是如此。所以到底享福好,还是劳作好,诸位看官自己想吧。”
【王熙凤摸了摸女儿额头:“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正发热呢。”】
【板儿伸长脖子去看女儿,被刘姥姥按下:“小姐怕是不常进园子吧。”】
【“她身上又干净,眼又净,难免遇见什么神了。”】
【“依我看,给她查查祟书本子,仔细撞客了。”】
【“彩明。”王熙凤唤道,“把《玉匣记》拿来看看。”】
【彩明找出《玉匣记》,翻看出日子:“八月十五,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果然不错。”王熙凤道,“园子里可不是花神,你们快把这个祟给送了。”】
——“新英雄:刘姥姥,定位:法师。”
——“凤姐:我向来是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
——“为了女儿也是啥都信了,天下父母心。
【王熙凤刚把女儿放下,女儿就哭了起来。】
【刘姥姥上前安抚,女儿果然就不闹了。】
【王熙凤夸道:“到底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得多,我还想求姥姥,给我们大姐儿起个名字。”】
【“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稼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她。”】
【刘姥姥问:“她几时生的呢。”】
【王熙凤叹了口气:“正是生的日子不好,可巧是七月初七。”】
【刘姥姥在手上掐算了一番:“这个,这个正好。就叫她巧姐儿吧。”】
【“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
【“姑奶奶定要依了我这个名字,她必定长命百岁、万事如意、逢凶化吉、遇难成祥,都从这个巧儿字上来。”】
【王熙凤十分满意道:“噢,谢谢姥姥,就有这个名字。”】
【“只要保佑她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王熙凤拉着刘姥姥抱歉道:“姥姥,府上其实没有那些祝酒的规矩,让你祝酒行令,不过大家取笑儿,你可别多心。”】
【刘姥姥笑笑:“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
弹幕:
——“太豁达了吧,被取笑也无所谓?”
——“真心酸啊,刘姥姥其实什么都知道,呜呜呜……”
——“你们在第一层,贾母第二层,刘姥姥在大气层陪你们玩儿呢。”
——“刘姥姥:该配合你表演的我,怎会视而不见。”
——“巧姐儿这名字,起得挺好啊。”
——“王熙凤真给刘姥姥面子,自己女儿让刘姥姥起名字。”
——“刘姥姥有点本事在身上,让我起名,我还想不出来呢。”
【凤平走过来道:“姥姥走带的东西,都准备齐了。”】
【刘姥姥感谢道:“不敢多破费了,已经扰了几天了,还又拿着走,这心里就更不安了。”】
【王熙凤笑着道:“安也罢、歹也罢,带点东西,你们街坊邻居,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一趟。”】
【凤平手势指引:“姥姥这边瞧瞧。”】
【刘姥姥跟着凤平来到府门口,只见下人们还在不停往马车上放东西。】
【“姥姥,这些都是我们奶奶送的。”凤平对刘姥姥道。】
【刘姥姥不好意思道:“这叫我怎么谢呢,这这……我……”】
【凤平拿起两个包袱:“这两包啊,每包里头五十两,是老太太给的,叫你去做个小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别再投亲靠友的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百两够用五年了。”
【刘姥姥尴尬笑着点点头。】
【凤平拿出另外两个包袱:“这里是两件袄子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布头、一包绒线,是我送姥姥的。”】
【“姥姥,鸳鸯带着周瑞家的拿着大包小包来到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