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道“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日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
【“老太太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都是一次也没穿过的。”】
【“或是送人,或是自己穿吧。”】
【“这里面,还有我的两件衣服,您别见笑。”】
【周瑞家的将一个盒子和一个包递上,鸳鸯对刘姥姥道“这盒子里,是您要的面果子。】
【“这包里,是您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
【“每一样,都是一张方子包着。”】
【“这是两个荷包,带着玩吧。”鸳鸯又取出两个荷包,眼珠子一转,将荷包里的金锞子倒了出来,“您看。”】
【鸳鸯将金锞子在刘姥姥面前展示完,又展示到板儿面前,板儿伸手去抓,鸳鸯俏皮地收回来。】
【“姥姥,荷包您拿去,这个就送给我吧。”】
【刘姥姥连忙点头:“好,你就留下吧,姑娘。”】
【鸳鸯和凤平、周瑞家的相视大笑。】
【“姥姥,我哄你玩呢,我有好多呢。”】
【“这个,给孩子玩吧。”】
【鸳鸯说完,就把金锞子交到了板儿手上。】
弹幕:
——“还是为这些善意落泪。”
——“这么多东西,不得送个拉杆箱给姥姥。”
——“姥姥这一趟虽然被开玩笑,但是超值啊!。”
——“其实他们也只是因为没见识才笑姥姥,人都是良善的。”
——“给的都是很实在的东西了。”
【“板儿,磕头。”刘姥姥唤板儿。】
【板儿听话地跪下磕头。】
【“快起来,起来。”】
【“上车吧。”】
【鸳鸯和凤平将板儿拉起来,将他抱上了车。】
【随后,又帮刘姥姥将礼物放到车上。】
【“来,我扶您,您慢点。”鸳鸯扶着刘姥姥准备上马车。】
【刘姥姥感动得落泪。】
【马车缓缓驶出,鸳鸯、凤平、周瑞家的挥手道别:“姥姥慢走,有空再来。”】
——“上次凤姐给了一吊钱,刘姥姥没舍得雇车。这次特意给刘姥姥雇的车装东西。”
——“刘姥姥真不吃亏,见了世面,吃了好东西,玩了两天,还有好多钱拿。”
——“陪笑一天顶干好多年活,刘姥姥稳赚不赔。”
——“刘姥姥这一趟直接中产了,我等拍马都赶不上。”
【“你跪下,我要审你。”薛宝钗装模作样地对林黛玉说着。】
【林黛玉手绢捂脸轻笑:“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
【薛宝钗一本正经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你满嘴说的都是什么,你直说便罢。”】
【林黛玉诧异道:“我何曾说了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罢了。”】
【“你倒说出来我听听。”】
【薛宝钗端庄道:“那天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
【那日的场景回现。】
【鸳鸯翻牌:“左边是个天。”】
【“良辰美景奈何天。”林黛玉脱口而出。】
【林黛玉哑然失色,自己怎么把《牡丹亭》里的句子说出来了。】
【林黛玉摸了摸发烫的脸,随后灵机一动,抱着薛宝钗的脖子:“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我以后再也不说了。”】
【薛宝钗笑着道:“唉,我也不知道,听着怪生的,所以请教你。”】
【林黛玉撒娇道:“好姐姐,你别给别人说。”】
【“我以后再也不说了。”】
【“嗯哼呵呵呵呵……”薛宝钗拉着林黛玉,到一旁茶桌上喝茶说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
【“从小七八岁也够人缠的。”】
【“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上也爱藏书。”】
【“先时人口多,姊妹兄弟都在一处,都怕看那些正经书。”】
【“弟兄们有爱诗的、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啊、琵琶啊,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他们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
【“后来啊,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也就丢开了。”】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就连作诗写字这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
【“只是如今并不曾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便更坏了。”】
【“只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给糟蹋了。”】
【“至于你我,也该做些针织纺线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
【“既认得了字,不如捡些正经书看也就罢了,最怕见那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药了。”】
【林黛玉乖巧地点了点头。】
弹幕:
——“宝姐姐:你看小h书以为我不知道?黛玉:你也读过?”
——“宝钗:没想到吧,我看得比你早。”
——“好个千金小姐看小黄书。”
——“为什么薛宝钗老是注意别人没注意到的一些小细节。”
——“黛钗若是男儿身,想必也是能有一番事业的。”
【一丫鬟过来传话。】
【“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去商议要紧的事。”】
【“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宝二爷,都在那里等着呢。”】
【“又是什么事儿啊?”薛宝钗问。】
【林黛玉道:“咱们到那儿就知道了。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