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
扶苏回到了咸阳,带着那三千多人一起回来的。
经过扶苏和颜花两人的友好协商,这三千多人被分别安置在两个庄园里,一个是颜花的,一个是扶苏的。
最开始是分男女,但有一些兄妹或者姐弟不想分开,便由他们自己选跟着谁。
而让扶苏有些不解的是,这些有兄弟姐妹的亲人大部分都选择跟着颜花,只有那些兄弟两个的才跟着自己。
“这是为什么呢?”
回城的马车上,扶苏有些怀疑人生。
那些姐弟可以理解,大部分是姐姐做主,而颜花也是女孩子肯定有优势,但那些兄妹也都选择颜花……自己长得很像坏人吗?
颜花摇了摇头:“她们不是选择我,是选择了我爹。”
“为什么?”
“你是秦国太子,而他们或许在之前几年里都听长辈说起过秦赵的事,所以……”
颜花看到他沉默,说道:“所以你看,你把他们带回来自己培养的决定是正确的,不然真按照以前的方式,指不定会出什么事呢。”
扶苏想了许久,他忽然发现这种以某种地域或者身份做区分的问题,才是整个华夏族彻底统一的最大问题。
现在赵国百姓对秦国已经可以接受了,但即便如此,这些孤儿中的人在有选择时还是会选择跟着颜花,而不是自己这个秦人身份更重的太子。
那以后,楚人、赵人、齐人、甚至是山越人、蛮人等等区分,会不会对国家统治有影响?
他把此事说了出来,颜花告诉他这就是‘民族问题’。
“我们都是华夏族。”扶苏强调道。
“华夏族只是一个大概念,在没有形成彻底的认同之前,这就是民族问题,哪怕这是内部问题。”颜花反驳道。
扶苏决定回去思考下再来反驳她。
“对了,借钱就作罢吧。”
“好,你祖母可真大气。”颜花说。
太后赵姬给他们两人说了,一旦养这些孤儿缺钱了,随时去找她要,她甚至已经给了两人每人三百万钱的东西,其中现钱大概有一百多万,其余的都是宅邸和田亩。
“我感觉政伯伯在下一盘大棋。”颜花说:“他可能是想以此为机,把王族手中的一些土地给分出去,毕竟王族掌握的土地才是最多的;王族做出表率后,他可能又要对其他贵族动手了。”
扶苏没说话,他也想过这个问题。
可光想有什么用呢?
他们俩现在又掺和不进去……
在他俩进城时,一匹从科学院疾驰而来的快马越过他们冲入了城内。
等扶苏把颜花送到国师府门口时,嬴政和李缘都站在这里。
“别回王宫了,先去科学院看个东西。”
嬴政直接下令车队调转。
半个时辰后。
科学院某处分院里。
一台有两尺多高的木制仪器摆在四人面前。
嬴政满眼笑意。
李缘有些感慨。
扶苏有些疑惑。
颜花眼神古怪。
“大王,您要不要试一下这显微镜?”李由笑着邀请道。
身后,琉璃分院和物理分院的院长满脸期待。
嬴政点了点头,走了过去。
按照操作摆弄了一下后,他看到了观察台上那片叶子上的细微纹路。
不太好看,甚至略微有些模糊。
可那清晰的脉络和纹理,在他眼中依旧显得极其漂亮!
这是秦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们自己制造的显微镜。
早在李缘来的第一年,就有研究员发现了透过一些琉璃看物体会有略微形变的事情,后来随着科学思维的加深,早就有研究员试过这方面的制造。
可一个是因为没有指点、全凭研究员们自己试,他们试过了上百种形状,这才发现了凹凸镜面的作用;第二个,是因为玻璃制造技术以前还不过关,直到今年有研究员制造出了足够纯净的玻璃,才加快了这方面的研究。
这台显微镜并不算多好,放在后世连初中教学用的显微镜都比不上;然而从李缘出现到如今,秦国制造它用了八年……
嬴政看着那片有些蔫了的叶子,觉得它不仅只是一片叶子。
它是秦国彻底推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哈哈哈……!”
嬴政笑得很是畅快,高兴之下,他甚至走到那几个制造它的研究员面前,亲自拍了拍他们的肩膀。
“尔等皆是大秦功臣!寡人要把你们的名字写进国史!写进寡人的本纪里!”
这个赏赐不可谓不重。
不仅把这些研究员惊到了,把李缘都给惊到了。
这能许诺吗?
那些史官能听话?
“拜谢大王!”
包括两个分院长在内,几个研究员顿时跪下拜谢,感动无比。
一旁,李缘只是在显微镜前看了一眼就让开了,扶苏和颜花凑了上去。
颜花也只看了一眼就没看了,这还没爹爹给她造(买)的清晰呢。
扶苏多看了好几眼,直到嬴政走过来才被迫让开。
看了许久,嬴政才恋恋不舍的走出了这间研究室。
“李由,科学院可有什么需要的?”
“大王,还真有。”李由有些纠结。
“直接说!”嬴政显得很是大气。
“橡胶,我们发现此物的用途极大,但产量……”
嬴政这下大气不起来了。
因为哪怕他往岭南、原滇国南部那边都派了人手,可毕竟路途遥远,产量一直提不上来。
“此一节,我会尽快为你们解决的。”
他只说了尽快……
嬴政又去看了看其他分院的发展。
蒸汽机还是受限于材料止步不前,只能用于石磨,还无法用于交通;所以当嬴政走来看时,数十个研究员正不断地造着小型模型或者实验着材料,意图改进某些方面。
火药分院的研究员们,一边试图加大火药威力的同时,一边在爆炸方式上做改进,他们试图把发射药和爆炸部都用金属包括连在一起,这是后世炮弹的雏形。
只可惜,想法很好,难度贼大……
化学分院另辟蹊径,不仅进行着各种看上去匪夷所思的实验,还和医学院一起试图把化学用于人体;据李由说,今年已经试药试四十几个囚犯了,还有两个研究员现在都躺在床上。
嬴政不好说什么,因为科学发展总是需要人献身的。
数学分院,科学院里人数最少、看上去最清闲的一个,但在嬴政和李缘眼中,这里的进步是最大的,因为他们不仅提前搞出了割圆术,还把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第六位。
还有物理分院……
等他们离开科学院时,嬴政已是满脸自豪。
“八年时间,能从战国水平发展到如今,大秦真了不起!”
李缘对此是认可的。
虽然有李缘和嬴政以强权促进,虽然有李缘在最开始给他们指了一个方向,虽然是秦国以举国之力发挥出来的速度,但这个结果,依旧可以让秦国傲视所有古代王朝。
因为有时候,能集中力量干大事,还能把大事干成,这本身就是那个文明\/国家的了不起。
你看看后世的某些外国,一条铁路修十几二十年,一艘船下水三次……
回去的路上,他们没坐一个马车。
李缘的马车内,颜花这才问道:“爹,那显微镜好像不如你造的好?”
“确实不如。”李缘点头。
为了培养颜花的能力和见识,他从后世搞了许多好东西来,只是嘱咐颜花没到时候不能说出去,至于什么时候他也没说。
颜花嘴很严实,确实一个字都没往外说过。
见李缘只是承认却没解释,颜花低头思考起来。
“爹,你不会真是仙人吧?”
她想起了何光说过的话,以及自家爹爹的一些传言,尤其是分明能造出更好的、却不给科学院而是要看着他们自己造。
爹爹跟她说过,只有自己的本事才是真本事。
科学院是秦国的。
而他是大秦国师。
可又这么分开……
“只有一种可能。”
“爹爹你来自仙界,真的是仙人,所以你只是给他指了路,但却不能把仙器给他们,因为仙器是仙界的,而不是大秦的。”
颜花用最认真的语气说着最离谱的话。
但这离谱的猜测,却极其接近现实。
李缘看着自家这妖孽女儿,咽了咽口水:“花啊,这事你烂在肚子里好不好?”
颜花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爹,真有仙界吗?”
“如果你是说民间讲的那个仙界,那没有。”李缘说:“但确实当得起‘仙界’之名。”
没有人冻死,没有人饿死,餐餐能吃饱,雨雪天屋不漏风,法度严明,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没有苛捐杂税,家家有余粮……等等,这样的一个世界,在此时的人们看来,也与仙界没什么区别了。
哪怕是这个仙界,也发展了数十年才达到。
“爹……”
颜花眼巴巴的看着他,意图明显。
李缘笑了笑:“还不到时候。”
他现在要是带颜花回去,路人但凡听到颜花喊他‘爹’,铁定报警……
……
当时间再次进入年底时,代郡还在灾后重建的泥潭里挣扎。
郡守府。
已经被任命为副郡守的李牧看着最新统计的人口报告,脸上的表情很是精彩;地震后,死伤了上万人的代郡,总人口却只降了五千多。
“所以,之前代郡有隐户数千人?”
“是的。”一个官员说道:“下官调查过了,其中只有两成左右是被一些小商人、官员、地主隐匿的,余下的大多是百姓自己不上报。”
原因嘛,他没说。
但李牧也想得到。
少部分是孩子还小,爹娘认为还不需要上户口;但更多的,恐怕是一些百姓为躲避赋税而故意不在治下。
这种情况,一直都有;这种人,也一直都有。
相反,秦国统治代郡后只有数千人没在册,已经很让李牧惊讶了。
这次地震后,朝廷最开始只给在册的百姓救助,让许多人不得不登记在册,这才彻底把代郡的人口清查干净。
而且他知道,由于代郡的例子在这,东郡、南阳郡甚至是齐地,这些秦国近几年打下的地盘中,百姓们在最近都纷纷都去官府那登记户口了。
李牧将报告放下,自己打算出城看看。
城外。
主干道上的路暂时还是土路,郡城通往大同煤矿和黄河口岸的水泥路,因为地震的原因发生了损毁,至今还没彻底修好。
而在城外,每天都有一些百姓在城门口徘徊,就等着官府新出招工告示,他们好去做工赚钱。
城外的几座山已经秃了,要出城数里之外才能看得到树木——因为灾后重建的原因,除一些私人山林和朝廷禁止砍伐的地区外,其他地区的树木都被百姓用来重建或者修缮房屋了。
恐怕等所有百姓建好房之后,咸阳马上就会在代郡重新实行禁止私人砍伐树木的法令吧。
李牧走到了一个村子外。
由于他装作是一个外地而来的客商,还穿着楚人风格的服饰,百姓并没有认出他,只当他是来代郡做生意的。
他看到有百姓成群结队的从山林里出来,有的是在捡拾柴火,有的手中提着猎物,有的手中拿着一些野菜。
村口还有十几个小孩子,正时不时的看向他们这边。
李牧顺着他们的视线看去,发现他们似乎是在看自己一个侍卫牵着的马匹上的袋子——里面是他带着的一些吃食、水囊。
他们是认为自己这个生意人身上有吃的吧?还是在猜测自己卖的是什么?
“郡守。”
身旁一个侍卫看了看前方低声示意。
村子另一侧,一队行商走了过来,最后停在了村口,向村民叫卖着东西。
李牧悄悄过去听了一下,发现这些商人还算有良心,卖的东西价格比灾前没贵多少,估计也就贵了个辛苦费。
正当他准备离开,他忽然看到了一个商人拿出来一匹布,而那匹布样子很眼熟,还缺了一角。
“郡守,那好像是朝廷发给受重伤或者单亲家庭等人的……救济布?”
身后,一个侍卫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李牧脸色难看:“不是好像,那就是!”
由于受灾人数太多,朝廷又知道无法照顾他们太久,所以对于家里有伤残者、单亲家庭这些极端贫困户,朝廷给的救助除了一些钱粮外还会多给一匹布。
但他分明记得,这些布都是有数额的,都是要给到灾民手中去的。
加上天气转冷,哪个百姓脑残了会把布卖掉?
所以这东西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