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
他猛然转头盯着李缘。
“我记得你说过,后世的科技作起假来,许多时候可以让你们后世人都看不出真伪,那放到如今绝对能以假乱真是吧?”
“啊……啊对。”
不知为何,李缘心里有点紧张。
“太妙了!”
嬴政哈哈大笑:“那你回去,在后世造一些更能证明那里归属于女娲娘娘麾下势力的东西,再秘密去往其他几个大洲先埋起来、并且给后人留下线索,等大秦人口增长足够多以后,是不是依旧有可以开疆拓土的借口?”
“毕竟对那时候的人来说,始母女娲娘娘的荣光还没有光复啊!”
“她所留下的遗迹遍及世界,我们这些不孝子孙却无法让她得到应有的荣耀!”
“这难道不是一个让华夏族永远不会停止开拓、直到把地球彻底囊括入怀中的,最强的法理吗?!”
李缘:“……”
他呆呆看着嬴政,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他妈也行?
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是什么感觉。
而且最让他无语的不是嬴政这野心有多荒谬,而是仔细一想,他发现以眼下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况……
你别说!
这么干还真行!
因为这个时代的礼乐崩坏是相对于曾经来说的,比如周公时期。
可此时的人们依旧保留着最原始的大义,在后世人眼中近乎痴傻。
荆轲刺秦后,秦国对燕开战,灭亡燕国。
燕国灭国后,燕地的反秦情绪是六国中最低的。
因为当时燕地的人们认为,自家太子刺杀秦王,确实是有错在先,秦国灭了燕国着实没什么话讲,许多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反秦。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如果人们知道女娲娘娘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将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大陆甚至地球,还有一些可能跟炎黄蚩三祖他们同源的部落遗址、如今处于异族领土上被随意破坏,在异族内出土了一尊极有可能出自女娲时代的对女娲娘娘祭祀的女神像,还不知道有多少遗失在荒郊野外,却被异族人捡到来评头论足甚至当普通的酒器……
那没说的。
不管朝局如何,先别内斗了,立刻开始全球化行动!
即便这个行动可能要持续许多代人,他们也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着,直到他们认为终于没有愧对祖宗为止——把地球彻底变成华夏球。
别认为这不可能。
荣光与耻辱能给华夏族带来什么动力,历史上那个因杀了汉使、然后哪怕灭国了都被反复拉出来鞭尸的楼兰肯定深有体会……
哪怕是放到李缘所在的后世。
一个能说出“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的文明,一旦面临这种将文明始母女娲娘娘的荣耀丢到这个地步的羞愧感,整个文明将会获得bUG级的加成!
在民意的裹挟下,全世界将会见证一个彻底暴走的华夏文明!【注1】
整个大殿忽然安静了下来。
良久后,嬴政才长舒了一口气,平复了激动的心。
“你觉得,是否可行?”
面对嬴政的再次发问,李缘很想为了世界和平而说一句不行。
可身为华夏子孙的他开口就是:“行!”
语气之坚决,更在刚才的嬴政之上。
如果不是后世的科技已经能检测土壤年份、文物时间了,他都想在后世来一出这样的场景。
只不过迟疑了一下,他还是说道:“我有个更好的建议,政哥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什么?”
“要不咱们再把《山海经》也套一下吧?”
李缘本以为自己这话会让嬴政稍微冷静下。
可嬴政居然真的沉思了起来。
李缘:“……”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穿越者,我不会想《山海经》。”嬴政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但你不同,你真的可以算一位‘仙’。”
李缘闭上眼,只觉得脑子有点乱。
“好了,你回去准备帮我查女娲陵寝的资料吧。”嬴政说,但明亮的眼神,却显示着他对此事的上心。
祖宗固然可敬。
伟大的始母神更是值得所有华夏族人祭拜。
那既然如此,为后人再发挥一点作用也是可以的吧?
祭拜时难道光说祖宗保佑?
那有个屁用。
还不如来点实在的,这才是祖宗对后人最好的礼物,也是把祖先荣光发扬光大的机会——既可以满足政治目的,又可以以世界为礼给祖宗冠名,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李缘起身,有些迷茫的朝外走去。
但没走几步,他停下了。
哎,不对啊,我不是来劝政哥的吗?怎么反过来被政哥安排任务就走了?这是不是不对劲?
看到他走回来,嬴政好像知道他要说什么。
“你劝吧。”
这话似乎有点真诚,但嬴政的语气和表情却表示着:你只管劝,只是我未必会听。
李缘想了想,不知道该说什么。
于是只好转述了一遍那些人的话。
现在对基层的那些民间地主阶级动手,哪怕只是可能、哪怕只是小范围,对于秦国的政治生态来说,也绝对会是一场大地震;因为他们背后都会牵扯到当地贵族甚至官员,甚至许多人自己就是。
因此,不仅是传统贵族们,哪怕是王绾、尉缭这些心腹都觉得要悠着点。
所有重臣里,只有李斯没来国师府找他说话。
李缘想,或许是李斯身为首席廷会官,他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那么不管嬴政做出什么决定,他都避无可避,必须要跟嬴政站在一起。
“总之,哪怕是我这个政治门外汉也不认为这个时候去试探这方面是好时机。”李缘总结道。
嬴政点了点头。
“问你一个后世问题。”
“你说。”
“你曾说们后世的阿三在种姓制度没解决之前永远起不来,你觉得那些阿三领导人想不到吗?就比如你说过的魔笛,你说他很可怕,他怎么不解决?或者说,他的解决方式为什么没起到多少作用?”
这话可问到李缘的长处了,因为后世军迷对阿三早就分析得透透的了。
或许曾经的阿三领导人也想过这种问题,可他们或是碍于国内局势、或国际关系而无法大刀阔斧,于是把问题留到了下一代又下一代。
包括试图以宗教团结起阿三人的魔笛,他想法很好,但阿三国的现实让他举步维艰。
于是他直接说道:“积重难返。”
嬴政看着他:“难道大秦也要到那个地步?”
“不是有我们吗?”
“是有我们。”嬴政说:“可如果他们把触手伸到了百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深到但凡动他们一下,就会有许多百姓受苦,然后他们又团结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到那时,岂不是也积重难返?”
“有人说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经济发展就够了吗?”
“百姓钱多了,可土地没了,那这究竟是谁的好日子?”
嬴政一番话让李缘只感觉振聋发聩。
好像……是这个理?
“你知道有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之分。”嬴政说:“但你好像忘了另一句话。”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是一座山。”
“你可以坐在国师府里,说这举动不合时宜。”
“但那些朝廷暂时照顾不到的黑暗里,那些土地被夺走、被地主们欺压的百姓呢?他们的苦难难道真要等到我们把其他问题都解决了,再回头来照顾他们?”
“朝廷说着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却对许多问题暂时性失明,那这口号有什么用?”
“正义是不会缺席。”
“可如果迟到得太久,那这正义还有什么用?”
嬴政一直觉得,李缘不是秦国人。
哪怕自己给了他国师之位,让他在大秦留下了足够深重的印记,甚至还有个女儿。
但李缘身上后世王朝的痕迹依旧远远超过秦国的一面,尤其是思想上。
后世王朝国力强大,制度完善;哪怕是有一些暂时没照顾的方面,他们的百姓生活依旧比秦国的好太多,以至于许多人压根没意识到自己没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可哪怕是他们,也只是在最近十几二十年才有了这个场面。
在那之前,哪怕是他们也没办法照顾到所有人。
正如上次他看到的一个短视频里,一些为老不尊的老家伙仗着法律有恃无恐,而底下点赞量最高的一个评论是:
【以前监控没这么发达他们可以放肆打人,现在监控发达了他们老了仍旧放肆,因为别人不敢打他们。】
“你有这种想法吗?”嬴政问道。
李缘默不作声。
想法?
有些时候他都恨不得动手打死那些家伙。
“所以……?”
“所以,如果你是百姓,未来朝廷变好了,面对被法律保护起来的所有人。”
“曾经受到过不公的你,会怎么想?”
嬴政深吸一口气:“我宁愿自己累一点,我宁愿朝廷现在就开始一些低烈度斗争,也要让所有人知道,我的大秦说到做到!”
“我没放弃任何一个子民,我的行动一直在,只是暂时无力照顾到所有人。”
“我也要让那些传统贵族和地主们知道,战争一直都在,你们如果要小心点自己的脑袋,那就从现在开始,小心点自己的行为!”
“我不想让大秦当第二个阿三或者晋朝。”
李缘看着他,沉吟了许久,最后默默离开。
诚然,他还是不怎么赞同。
可别人都可以来劝。
他不行。
不愿。
也不能。
……
“国师?”
看到李缘回来,张苍和韩非同时起身,略带希望的问道。
李缘点了点头,走到正堂,坐到了最前方的主位上。
“张苍。”
“在。”
“暗地里传出消息,大王的决定是我撺掇的。”
“啊……啊?”张苍一脸懵。
韩非神情凝重,他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另外,发动你的那些师兄弟,在地方上给我挑一些之前难办的人出来,然后以国师府的名义给我办了他们。”
李缘看向韩非:“刑部从以往卷宗里给我找一些案例出来,要实际罪行比记录在册的更加严重的人,然后找到还活着的当事人和受害者,让他们再来申冤一次,闹大点。”
韩非欲言又止。
他很想说劝大王的事都还没个结果,你又搞这个,你是想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他甚至还想劝下李缘。
李缘直接怼了一句:“想想你的法,想想那些还没有受到应得惩罚的人,想想那些还没有得到公正的百姓,如果你认为坐到我们这个位置还要以顾虑大局为由忽视正义的话,那你可以接着说。”
“只是我想问一句,我身为国师都要这样,那正义还能来吗?”
韩非神情从一开始的纠结,渐渐变成羞愧,还带着一丝内疚。
李缘没管他,起身离开。
颜花的小院子里,她正在两个侍女的教导下练习着武艺——这是李缘要求的,不为有多大战斗力,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的副作用。
“爹!”
颜花拿着木剑走了过来。
“花啊,帮爹个忙好不好?也不要你出面,只是想借你几个小伙伴,让她们……”
“好。”颜花直接说道。
李缘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抱了抱她。
……
廷会。
李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此刻暂时没有公务要处理,他正在看中央部门的官员人事档案。
“李廷会。”
一个郎官走了过来:“您简直神了!国师出宫后直接回府,然后没多久韩部长和张部长就一起出了府门,一个朝着商行而去,一个朝着刑部而去!”
李斯心里叹了口气,面上却平静无比。
“我知道了。”
他从一旁拿出了一张纸,上面写了几个名字:“去御史衙门,让他们弹劾这些人,罪证今晚会到达他们府内。”
“小伍啊,明年想不想外放为官啊?”
郎官有些迟疑。
按道理来说,外放是他在仕途里往上走的必经之路,没有基层经历的人不可能坐到高位。
可这个时候……
“李廷会,您不会是想保护我吧?”
.
.
.
【注1】:
原文:在民意的裹挟……华夏文明!
对此事没什么感觉的可以这样试想一下:
某一天,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发现了一个遗迹,证明了那里是黄帝在四千七百多年前就拥有的土地,还出土了黄帝成为天下共主时的祭祀品……
我们祖先曾拥有全球、文明至宝还流落在外……
这种情况下,华夏民意会是什么情况?
身为华夏人的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而把这种情绪放大百倍,把私心和阴谋再缩小百倍,差不多就是战国时人们知道书中情况时的反应。
华夏文明的复兴,就在今朝!谁拦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