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这一年里,努尔哈赤并没有因为大明朝廷的干预与调解的情况下,就停止对西海女真的叶赫部用兵。】
【因为,这是努尔哈赤对大明朝廷的一次试探,不管是叶赫部的毁婚,还是由留乌拉部的首领布占泰,都是努尔哈赤试探大明朝廷的一个借口而已。】
【于是,努尔哈赤以“匿婿”为由,领兵四万精锐,攻打叶赫部所在的领地,并焚毁了叶赫部的其璋城,吉当阿城,乌苏城等大小十九处城寨,收乌苏降民三百户而回。】
【虽说,努尔哈赤并没有去攻打叶赫部主要城池与王城商间府城,与东西两城。】
【后世有人说,这是努尔哈赤故意而为之的,目的就是让大明朝廷介入到他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之间的争斗中。】
【同时,他努尔哈赤知道,目前还没到他与大明朝廷彻底翻脸的时刻。】
【除了实力,还无法与大明朝廷翻脸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直接反明,那么建州境内的大明汉人百姓,估计有人会通明,所以努尔哈赤还要等。】
【等大明的汉人百姓,彻底的对大明朝廷失去了所有信心与希望的时候。】
【同时他努尔哈赤也要为自己找一个,可以名不正,言不顺起义反抗大明朝廷的理由与借口。】
【而大明朝廷介入与干预,他与其它女真部族之间的争战,也将会是一个,合理的借口之一。】
【所以,大明朝廷在之后,不再扶持努尔哈赤,改而扶持海西女真叶赫部后。】
【也成为努尔哈赤,在之后“七大恨”中指责“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的重要依据。】
【在萨尔浒之战爆发之前,当努尔哈赤祭出“七大恨”的造反檄文时,果然激发女真将士同仇敌忾战意,也得到了众多建州境内大明汉人百姓的支持。】
【达到了努尔哈赤想要的目的,与其一步一步谋划出来的效果。】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无耻,这努尔哈赤真是太无耻,太阴险狡诈了,他的算计,真是一环,扣着一环。”
“难道这些都是他从《三国演义》里领悟出来的?”
百姓乙:“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同样是大规模的造反大明,这哱拜与杨应龙,两人真的是与努尔哈赤之间的差距,相差太大了。”
百姓丙反驳道:“哱拜与杨应龙的造反,更多是被逼迫无奈的情况下,才造反大明的。”
“所以哱拜与杨应龙在造反前的谋划,是非常粗略与仓促的。”
“而这努尔哈赤一从开始就有着属于他的野心,不管是当李成梁的亲卫,还是对大明朝廷的恭顺谄媚,都是有目的。”
百姓甲冷言道:“现在天道都把大明朝廷中的那些腐烂与烂事,还有努尔哈赤的野心,都给盘点出来了。”
“我倒要看看,这努尔哈赤,还有没有那什么天命的本事,翻了这天。”
......
【果然,由于努尔哈赤并没有听从大明朝廷的调解,大明的朝廷之中再次展开了一番激烈的争斗。】
【最终,大明朝廷决定,果然如努尔哈赤预料的一样。】
【将“以夷制夷”的政策,从对建州女真的扶持改到海西女真叶赫部的身上。】
【大明朝廷希望,通过自己对叶赫等海西女真部落的扶持,从而能够起到制衡努尔哈赤与建州女真。】
【虽然,此时很多人都意识到当初熊廷弼是正确的,但此时的大明朝廷中,并没有人为熊廷弼发声。】
【包括大明朝廷中的楚党一派中,也是如此。】
【因为,熊廷弼在南京担任南直隶督学期间,行事风格过于刚直,得罪了不少人。他严格整饬学风,对一些违规行为严惩不贷,这引起了许多当地士绅和学子的不满。】
【其中,不少世家豪强,以及官绅子弟,因考试作弊都被熊廷弼严惩时,就已经得罪了不少人。】
【这些人当中,也仍然有楚党一派官员的子弟。】
【除此之外,熊廷弼还黜落(废除)了东林魁首顾宪成长子顾与渟的生员资格,从引得大量东林党的成员与官员的不满。】
【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还暴发了国子监祭酒汤宾尹夺生员施天德妻徐氏为妾致使徐氏自杀一案,以及生员梅振祚淫人之妇一案。】
【这柱案件,都是与南京生员有关,其中苏海望,芮永缙等生员聚众到衙门告状。】
【而不少生员的地方官员,受人指使,恶人先告诬,诬告所有闹事生员,皆有劣行与品格不端之事。】
【熊廷弼为整肃风气,未经深查,便对闹事的生员进行杖责,结果在杖责过后芮永缙;在受刑过重,救治不及而死。】
【被芮永缙杖死,事情就闹的更大了。】
【而此时的南京城,由于这东林三君之一邹元标,一直都在南京城讲法,可以说南京城,早已是东林党的大本营,也是东林党培养后续党员最为重要的地方。】
【而东林党中的人,早就认为熊廷弼一个楚党成员,被调到南京担任南直隶督学,就是来有针对东林党的。】
【于是,应天巡按荆养乔率先发难,弹劾熊廷弼“杀人媚人”,奏章直指其滥用职权,草菅人命。】
【大明朝廷中的东林党人,更是借此事大做文章,将此事与汤宾尹此前科场舞弊案牵连,斥责熊廷弼包庇同党,残害忠良。】
【很快,朝堂之上各大党派的弹劾奏疏,如雪片般飞向皇帝御案之上。】
【楚党之中,虽有一定的维护,却难敌群情汹,万历帝震怒之下,下旨革去熊廷弼官职,命其返乡听勘。】
【当远在辽东的努尔哈赤,听闻此事时,更是拊掌大笑:“大明自毁长城,吾取中原,指日可待矣!”】
【这也才有了努尔哈赤,不再遵从大明朝廷调停的原因之一。】
【就像熊廷弼在辽东时,一直盯着努尔哈赤不放,努尔哈赤也同样盯着熊廷弼不放一样。】
【因为熊廷弼是大明朝廷之中,最早看出努尔哈赤野心之人,因此努尔哈赤也一直对熊廷弼忌惮不已。】
【由于是熊廷弼在被调离辽东时,还将马拯安排在辽宁兴城驻守,就让努尔哈赤相当的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