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宗界(1608)。
前往辽东的路上:
熊廷弼的随从:“原来在天道历史之中,大人被调往南京担任南直隶督学的时候,还遭到了奸人的陷害与针对。”
“那有东林党,实在是太可恶了,他们还自诩是大明朝廷中的一股清流!”
“呵,这真是一股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清新浊流,”
随后,随从便熊廷弼问道:“大人,等这天道结束之后,朝代中的那些东林党人,他们不是一直自诩以道德示人吗?”
“他们会不会因被天道如此盘点过后,而自惭形秽,羞愧难当的解散掉这东林党?”
辽东巡按熊廷弼喃道:“大明朝廷想要改变,真正要改变的何止是一个东林党...!”
【早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努尔哈赤趁着大明辽东发生动荡之际。】
【主动向大明朝廷请求,并约见明朝的辽阳副将吴希汉,抚顺备御李永芳,在抚顺,清河,宽甸,瑗阳等四关口树立了界碑。】
【由于当时的努尔哈赤,表现出对大明朝廷忠心耿耿,并且还亲自到大明京城,进行朝贡之后,大明朝廷便同意了努尔哈赤立碑请求。】
【于是,努尔哈赤与辽阳副将吴希汉,抚顺备御李永芳,在抚顺之外,宰白马,立坛祭天,歃血为誓,立下界碑,并规定双方人员互不侵越。】
【其碑文为:各守皇帝边境,敢有私越境者,无论女真,汉人,见之杀无赦,如见而不杀,罪及不杀之人。】
【大明朝廷之所以会同意努尔哈赤的要求,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也是为了防止大明汉人百姓继续外逃。】
【然而,实际上,不管有多少大明汉人逃到建州,努尔哈赤也没有遵守自己誓言。】
【只是告述所有逃到建州的大明汉人,让他们知道 ,只要他们在越过界碑的那一刻起,他们在大明王朝的身份,已经死了。】
【只要是他们在建州境内,在他努尔哈赤统治的势力之内,剃头留辫,即使有大明官员前来追查,因为剃了头,大明的官员也无从追查。】
诸天万界早清时代。
民间:
百姓甲:“所以,第一批剃头留辫的大明汉人,还需要努尔哈赤真行哄骗的方式,才剃头留辫的吗?”
“然而到了清兵出关之后,他们是连骗都不骗了,直接就是用大刀在逼迫着汉人,是留头,还是留发了。”
百姓乙:“现在说再多还有什么用,你现在还不是一样剃头留辫?”
“那些还在坚持搞反清复明的人,不也一样是在剃头留辫吗?”
百姓甲反驳道:“为了活命,剃头留辫怎么了,他女真人能造反大明,就算剃了头留了辫,就能忘记自己是汉人了?”
“就算剃头留辫,那些满人贵族,就真的把你当成人来看了?”
“现在连天道都在不断的盘点与透露出,后世大清的种种不是,我就不信,在经过天道盘点之后,还有汉人愿意,继续被他们愚昧的。”
......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什么叫谋反,这才叫谋反。”
“那些头脑一热,就举起刀枪,高喊口号的,不过是在造反而已。”
“谋反与造反的意思,虽然是一样的,但不是有很大区别的。”
百姓乙:“不得不说,这努尔哈赤真是个深谋远略之人,也难怪他能造反成功,并让其后代建立起大清王朝。”
“但是这样的人,如今在被天道盘点出来之后,不管历史有没有改变,是绝对不能继续留着的。”
......
【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年末,在努尔哈赤没有听从大明朝廷的调解,依然对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兵后。】
【大明朝廷为了保全叶赫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先是关闭了与建州女真的互通马市。】
【并且废除了立碑之誓,不再承认建州女真对哈达故地的继承权,并要求努尔哈赤从广顺关外退地,以此起到分隔建州女真与海西叶赫部。】
【因为与大明翻脸的时机未到,同时努尔哈赤又在将计就计的情况下,同意了大明朝廷的要求,并达成哈达退地之约。】
【努尔哈赤之所以同意,大明朝廷的退地要求。】
【其主要的原因,便是当初这些土地,都是努尔哈赤故意把这片肥沃的土地,分给逃到建州,并剃头留辫的大明汉人百姓。】
【所以当大明朝廷废除立碑盟誓,要求努尔哈赤退地时,直接受到损失的,却是那些已经剃头留辫逃到建州的汉人百姓。】
【因此,努尔哈赤便将计就计,加深已经剃头留辫的汉人百姓对大明朝廷的不满。】
大明神宗界。
民间:
有百姓怒道:“他娘的,这努尔哈赤太会算计了。”
有百姓回道:“他努尔哈赤不会算计,他能从什么都没有的女真人,一步一步的发展壮大?”
亦有百姓说道:“所以说,后世人才会把李成梁称为‘清始祖’,没有李成梁,他努尔哈赤能不能在女真人的内部斗争之中,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有百姓回道:“所以李成梁被后世人怒骂,是一点都没有骂错的。”
有百姓气愤的道:“白眼狼,这努尔哈赤就是大明王朝养大起来的白眼狼。”
......
【为了继续加深,建州汉人对大大明朝廷的不满,在冬季过后,建州境内便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而这个粮食危机,也是由努尔哈赤的操控下了出现的。】
【为了应对建州出现的粮食危机,他努尔哈赤站出来,违背了他与大明朝廷的退地约定,让大量的建州汉人,再次前去垦种哈达故地。】
【万历四十一年(1614)四月,时任辽东巡抚的郭光复,派人前往赫图阿拉,就退地复种和逾期不朝贡两个问题,诘问努尔哈赤。】
【明使抵达赫图阿拉那日,努尔哈赤身披玄狐大氅端坐大座上。】
【将郭光复的诘问文书随意掷在阶下:“哈达故地本属建州,天寒地冻时不见大明赈济一粒米,如今倒来管起百姓吃饭?”】
【努尔哈赤身后的贝勒,更是按剑而立,铁甲寒光映得使者面色发白。】
【消息传回辽东,郭光复气得将茶盏砸向屏风。并连夜拟写加急奏章,历数努尔哈赤背盟之罪,恳请朝廷速调蓟镇精锐。】
【同时联络叶赫部与朝鲜,欲对建州形成合围之势。】
【然而奏章送抵京城后,由于大明朝廷的党争不断,虽然识到了努尔哈赤的野心,但在重重不利于大明朝廷情况与考量之下。】
【最终,也没有同意郭光复出兵的请求,而选择了开始加强辽东地区的军事防御力度,。】
【同时,也增加了扶持海西女真叶赫的力度与发展。】
【大明朝廷,依然是想要通过“以夷制夷”的方式,来打压努尔哈赤与建州女真人的发展。】
【然而,在经过两番试探之后。】
【努尔哈赤确信了,大明朝廷是不敢轻易对自己动兵的,因为努尔哈赤知道大明朝廷的腐烂,只会比自己预料的情况下,还要更加的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