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在房间里看着母亲浑身散发着悲伤的身影,脚步动了动最终还是没有追出来,因为她自己知道,她的内心对于母亲其实是有看法的。
不仅是跟在祖母身边更能看出来母亲平时的言行举动有多不合礼数,她不想变成第二个母亲,更有两个妹妹出生之后,母亲在自己身上的注意力明显减少了。
在她看来,这就是母亲已经做了选择,既然如此,那么她远离不是很正常吗?不过此刻她的内心为何这么慌张呢?她总觉得她好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等回到自己的院子,王若弗几乎是被刘妈妈半抱半托着扶回房间的,“大娘子…”
刘妈妈手都有点颤抖,她这些年一直跟在大娘子身边,如何看不出来此刻大娘子有多悲痛?心里难免气愤大姑娘的不懂事。
“刘妈妈,我是不是这几年对华儿没用心,这才…”
“娘子说什么呢?”刘妈妈给王若弗揉捏着她的肩膀,一边让人准备养身汤,“大姑娘还小呢,等到她真的嫁过去了,自己当了母亲,她就明白大娘子的苦了。”
刘妈妈嘴上这么说着,但是她心里其实不看好,恨不得破口大骂才好,但是华兰终究是主子而她是下人。
王若弗抑郁了一会儿,很快又恢复精神,“哼,我算是看出来了,老太太她就没用心!要不然这才几年,华儿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她自己没孩子,就挑唆我的华儿疏远我!”
“大娘子!”刘妈妈恨不得捂她的嘴,内心真是无奈了,大娘子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个样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管会有什么后果,她可不觉得老太太会没有手段知道她们院子里的事。
王若弗被这么一提醒也终于醒神了,“也是我被气糊涂了,呸呸呸,刚才我都是瞎说的,刘妈妈你出去看看,可别有什么人在外头。”
“哎,大娘子你先歇着,我这就出去看看。”刘妈妈赶紧倒腾着腿出了房间,其实她也是多余做这些,清欢在知道王若弗什么性子之后,就算她不在院子里,也会下意识用上隔绝符。反正她是不可能让人来抓母亲的小辫子。
刘妈妈仔仔细细检查了一圈,没看到有人,这才放心了,心里记挂着王若弗又赶紧回房间去了,她心里还在想着要怎么劝慰大娘子呢,毕竟亲生女儿捅刀子才是最痛的!
王若弗一个人在房间里眼泪很快就下来了,她心里劝自己华兰只是口不择言,但是脑子里有一道声音提醒她,华兰确实对自己心怀怨气了。
她觉得自己真的冤,来盛家这日子过得只有她自己知道有多苦,可是偏偏华儿不理解。她还不知道华兰对她的轻视呢,否则怕是真得疯了吧?
清欢因为白天精神一直紧绷着,所以等到晚上早早带着如兰睡觉去了,还不知道华兰院子里发生的事情。
不过她不知道没关系啊,李相夷已经知道了,毕竟有团团这个爱看戏的,哪能放过这么大的事情。本意是想看看袁家给下马威,却不想看到了华兰的自视甚高。
李相夷手指在桌面点了点,“剧情里盛华兰可不是这么蠢的。”
团团点头,“这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你要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嘛!”它是想挠头的,谁知道这盛华兰搞什么鬼,哪有背弃亲母的闺女的?真不怕被人指指点点啊?
“袁家…”李相夷已经在考虑以后怎么对袁家下手了,反正整个伯爵府里也没几个清醒的人,没用的下去了,才好让能干的补上不是?
如今他已经在老皇帝身边学习了,如果有的选择李相夷是不想在皇宫里的,因为他不喜欢这些朝政之事,但是老皇帝肯定不可能同意,何况亲儿子和旁支的孩子肯定不能比啊!
别的不说,大明时期,永乐大帝上台之后,还不是悄悄祭奠亲母去了?老皇帝如今身子都好了很多,人逢喜事精神爽不是说说而已,有个聪慧的儿子真的太重要了。
所以他每天都在带着李相夷跟着一起上朝一起处理政事,就算哪一天他倒下去了,太子登基也不会有波折。而且老皇帝看得出来,太子比自己更有魄力,他们赵家能挺下去了,百年之后他也有脸面对列祖列宗了。
这一点对李相夷来说累是累了点,不过有个好处,就是那些朝臣的底细他都已经提前知道了,如今他不好动,一方面他还只是太子,另一方面他年纪毕竟还小,只能再等等了。
“等明日清欢醒了,你把盛华兰的事跟她提一句。”
“好的。”团团爪子一划看到王若弗哭的伤心的样子,也想叹气了,盛华兰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她就应该在顾家那个后娘手底下吃苦!
第二日,清欢还在床上躺着呢,毕竟前一日真的累到了,然后团团看她醒了就把盛华兰的事说了,然后清欢只觉得带不动。
真的,遇到这么一个脑子不怎么清楚的姐姐,她是真的带不动。看着画面里,母亲出了房门好像都要站不稳了,而华兰竟然都没出来扶一下,清欢只觉得她的心也冷了。
“我记得袁家大公子文不成武不就?盛华兰嫁过去之后,虽然是二房,却拿着嫁妆维持袁家格调?”
“对的,袁家看中盛华兰图的不就是这些?老太太的人脉是一方面,嫁妆是另一方面。”
“既然大公子撑不起门户,那就早点享福吧!”清欢声音冷清,“至于二公子那边,得等到回门再说。”不然一起动手有点明显。
“你不会是想把人家两公子都废了吧?”团团震惊。
“你想什么呢?伯爵府还没被收回去呢,干嘛要废了俩?只是让他们安生点罢了,免得不仁不义。”
大公子既然敢拿聘礼做筏子,那背后能没有伯爵府当家人的意思?如此既然要指望盛华兰的嫁妆又要指望老太太人脉,还不如直接跳过,让二公子顶家门。这样盛华兰以后只会一心看重她的夫人身份,被整个袁家拖累,也省的她没事搞事。
团团挠了挠脑袋,“你这确定不是在帮盛华兰?”
清欢笑了笑,“那我是她妹妹啊,我怎能真的不 帮 她呢?”
团团看着清欢这样忍不住抖了抖,它觉得还不如直接真刀真枪干一场呢,就宿主这样子,很明显不是好事啊,盛华兰以后估计日子不好过了,而且男主人那边也把袁家记到小本本上了。
只要一想到以后袁家看着宿主登高,而他们家主母盛华兰却一点福都沾不到,估计盛华兰日子更苦!到那时候她怕是连她看不起的王若弗都不如吧?
“不说了,我得去看看母亲去!就算她再心大,她也会伤心也会痛!”她都不知道该怎么说王若弗这个运气了,生了几个孩子,最后剧情里一个没靠住,真是……
她把如兰也叫了起来,没办法在哄人这一方面她真比不上如兰,这孩子撒娇卖乖简直手到擒来,而且也不会让人厌烦,只觉得可爱。
如兰坐起身子,揉了揉眼睛,“姐姐,我还困呢。”
软糯糯奶呼呼的声音,听的清欢都想哄着她了,“你乖啊,咱们去看看母亲,回头你和母亲一起睡觉,姐姐去给你做好吃的。”
“好!”听到好吃的,如兰眼睛瞬间亮晶晶的,一看就知道是个吃货。
姐妹俩自己收拾洗漱好,拉着手去找王若弗了,前一晚大概是哭的狠了,清欢一眼就看出母亲今日眼睛有点肿,而且眼里还有红血丝,她也没问出来,只是看了眼刘妈妈。
这已经是习惯了,刘妈妈也养成了什么都会和清欢说清楚的习惯,因为她知道这个家里五姑娘真的为大娘子打算,不过她也心疼啊,五姑娘小小年纪就操心这么多。
她对着清欢点了点头表示回头细说,然后看着如兰缠着王若弗撒娇,大姑娘不懂事有什么关系,有五姑娘六姑娘,哪个不比大姑娘好?
盛宏在前院溜达着过来了,这家里的事情,只有男人不想知道的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昨晚的事情没多久他就知道了,但是他能说什么?华兰小时候跟着他们吃苦过,就算他再不疼,那也是他头一个姑娘,又从小懂事,他又不是石头做的心。
只是如今华兰这样子,他作为父亲又不好说,大娘子呢,就嘴上厉害,但实际上心软的一塌糊涂,还说不到点上!此刻过来就是准备好好和大娘子说说,这华兰嫁到袁家的日子才能好过。
至于老夫人那边,盛宏根本就没过去,虽然他喊着母亲,但是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出身,而且华兰成了现在这样还不是老太太教出来的?盛宏都怀疑过老太太是不是真不想让盛家好。
这边老太太也醒来了,“房妈妈,大姑娘可起来了?”
“还没有。”时间也没到华兰来请安的时辰,所以房妈妈也没觉得奇怪。
“哼,这些年我用心教养,却不想大姑娘看的不在点上!昨晚的事你也知道,你怎么看大姑娘?”
房妈妈嘴里发苦,老夫人真是会给人找麻烦的,她一个做下人的,哪能直接说主子?“大姑娘还没经事呢,身边又有您看护着,自然长不大,等出嫁了就好了。”
盛老太太白了她一眼,“好什么?我就怕她嫁过去当天就被人拿捏了,到时候再把咱们家里拉扯进去。”
“那肯定不会!”房妈妈摇头,大姑娘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这么蠢。
老夫人内心摇头,想着还是王若弗不聪明,生下的闺女也没脑子,不过想到小五小六,她又想着是不是她想错了?但是她是不会承认是自己的原因。她可是在宫里长大的,她的教养可是最好的!看来还是华兰自己笨。
王若弗院子里,盛宏过来就看到两个小闺女也在,他跟清欢说了会话,然后清欢带着如兰走了,毕竟接下来有些话不适合他们听,而且她答应了给如兰做好吃的,那不如现在就开始,正好带母亲一起,气大伤身啊!
清欢去了灶间,如兰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她的身后,又不是第一回,所有下人都习惯了,而且有时候帮忙他们还能吃到主子做的饭菜,根本没人阻拦。
“五姑娘六姑娘又来了啊?今儿想做什么?怕是得等等,咱们灶上正做着饭呢!”
“你们忙你们的。”清欢摆摆手,要不是她年纪小,有些东西没有来源她早就直接让母亲喝一些她空间里的酒了,养身汤药再好也就那样,哎,看来得抓紧了。
她在灶间逛了一圈,看看都有什么,回头也好准备,也是今天太早了,不然就可以直接开始做了。
如兰摇了摇她的胳膊,清欢看到对方都要流口水的样子有点好笑,“别急,姐姐答应你的肯定会给你做。”
“嗯嗯。”
这些年如兰真的吃了不少好东西,小时候趁人不注意清欢可是喂了空间里好东西的,而且因为相夷在宫里,可是资助了很多宫里美食呢,这些大部分都进了如兰的肚子,有些给了母亲也是在她自己去灶间动手之后,毕竟如兰好骗,大人不好骗啊!
姐妹俩晃悠悠准备回去了,如兰手上已经抓着灶间刚出炉的点心了,准备去找母亲用膳。
想着这会儿盛宏有什么要说的应该都说完了,等她们溜达回去怕是正好,万一母亲被父亲说生气了,如兰还能哄哄。
等俩人回到院子就看到盛宏还陪着王若弗坐着,清欢挑了挑眉,她还以为这人去找林小娘了呢,没想到竟然坐的住?
盛宏一抬头对上清欢的眼神,赶紧笑了笑,这闺女啊眼神太厉,他每次对上都觉得有点气短,果然来历不凡就是不一样啊!
不过这让他更开心了,他几乎看到未来功成名就的自己,所以对于清欢的不同他都能忍下来,说到底这也是为了以后的利益,这一点父女俩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