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姐姐!我要这个!”
“姐姐,那个也好看!”
“姐姐,这个也是大船货,我想要这个!”
朱佑桓被弟弟妹妹左右拉扯,有些无奈地抬抬手,示意身边的随从给钱。
朱佑楷和朱佑杭欢呼一声,立刻接过商贩递来的小玩意儿,心满意足。
自从跟着祖母亲征之后,朱佑桓便获准可以随意出入宫闱,只要带着牙牌,便能走出宫城,在京城内随意走动,是以年纪渐长、越发调皮的弟弟妹妹们都吵着要和长姐一同出宫玩耍。
皇太孙有自己的护卫,除了贴身跟随的随从护卫,还有在暗中保护的士兵,是以朱佑桓能够放心大胆地带着弟弟妹妹们出宫。
当初祖母也获准可以出宫,在安全这方面自然考虑的十分周到。
不过朱佑桓出宫不仅仅是让她见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京城的治理水平,还有别的差事要办理。
皇帝还是公主的时候,与皇太后一同创立善堂,皇帝登基之后,善堂逐渐成为了官家的组织,考虑到有人会在其中偷奸耍滑,皇帝便将善堂交给皇太孙“打理”,故而朱佑桓时不时便前去善堂进行简单的考察和巡视。
但比起善堂,朱佑桓还是更喜欢太平茶坊,原因无他,太平茶坊一向热闹,又是京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若想知道民间流行些什么,去太平茶坊一定能找到答案。
对于朱佑桓而言,最要紧的是能够将身边这两个小家伙安排好。加之近来朝中因为要对倭寇开展反击,去年深秋,大明海军攻占对马,清扫岛上倭寇,更是以此为据点,侦查日本的具体情况。
朱佑桓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见朝中已经为开始做各类后勤准备,便知道今年大明必然会与日本开战。
“姐姐?”
朱佑桓回过身,见朱佑楷递来一本册子,正是太平茶坊的食单,她微微一笑,道:“我可是这里的熟客了,还是按照往常一般,让人送红豆梅花糕和琥珀核桃来,再配茉莉茶。”
“好嘞。”
朱佑杭有些羡慕,道:“要是我以后也能像姐姐这样随意出入宫闱就好了,我听娘说了,祖母怕姐姐晚上赶不回宫中,还将原本的顺德公主府赐给姐姐……”
朱佑杭年纪最小不说,身体也远不如姐姐和哥哥强健,平日里宫人都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打个喷嚏都怕她病倒了,今日能跟着姐姐朱佑桓一起出宫已经很不容易了。
朱佑桓清清嗓子道:“是暂住,公主府还是祖母的。”
朱佑楷在一旁笑嘻嘻地说道:“杭儿,等你再长胖两斤,不会被外面的大风吹倒再说吧。”
朱佑杭嘟囔道:“我每日都有好好用膳,可就是长不胖啊……徐娘娘给我开了好多法子,鸡汤、羊汤、大骨汤,我都喝过了……”
朱佑桓见她有些失落,宽慰道:“徐娘娘说了,再过两三年自然就会好,不能急于一时。”说罢,她开口道:“看,说书先生上台了,今日讲得是你们上次没有听完的那本娘子关。”
原本还有些忧郁的朱佑杭立刻期待地看向台上。
太平茶坊总有最新鲜的话本,宣德末年便有不少入京赶考的文人通过将话本卖给太平茶坊在换取在京租住备考的钱财。
到如今,话本这些东西早已经在百姓中风靡,便有不少文人为太平茶坊等茶馆、酒肆供稿。这些地方大都和书局有往来,若是话本的反响不错,便能出版刊印,到时候还会再给这些文人分钱,这话本一事倒也成了赚钱的门路。
朱佑桓听几个年老的宫人说起过,姆师韩桂兰年轻的时候似乎也写过这样的话本子,颇有些名气,只是当时写话本算不得什么光彩的事情,大部分作者都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多用笔名,韩桂兰写的究竟是什么故事,朱佑桓也就无从得知了。
“上回书说到,李三娘与丈夫告别,化名李公子,率领家中侍从马三宝在关中一带招兵买马,很快便得以招揽各色英雄,组成了一支颇为强大的义军,征战四方……”
朱佑楷和朱佑杭听得入迷,朱佑桓则让身边的随从将善堂送来的账目拿来。
陪弟弟妹妹是一码事,完成祖母交代给她的事务是另一回事。
太平茶坊内正是说书的时候,却听得外面有人跑了进来,道:“有喜报!听登州那边的人说,咱们大明将那些倭寇打了个落花流水!”
说书先生本就一副好口舌,听到这样的喜讯,先是将喜讯告知众人,这才继续说书。
朱佑楷和朱佑杭兄妹两个的心思都在听书上,朱佑桓却因为这个消息有些心不在焉,恨不得现在就回宫去见祖母。
大明战胜日本的喜讯确实不假,不过并没有传闻里那么夸张,仅仅是占领了九州岛、易名九州都司,且这攻打的方式也与以往大明军队的作战风格不同。
若是换做以往,皇帝对于投降的敌人大多简单分配责任,再进行处理,若非罪大恶极之人,皇帝往往宽容对待。但这次攻打九州岛却不同于以往,皇帝下令军队无需顾忌,若有胆敢反抗之人,直接以火炮进行攻击,若有一村一庄共同反抗,则泼洒石油,火烧处置,无需留存活口。
有新疆都司的前例在,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皇帝恨极了日本的倭寇,乃至连九州岛上的日本人都不想留,打算直接清理干净。也有人揣测是皇帝近来身体不好,心情急躁,故而如此“残忍”。
只是事后皇帝封赏海军将领和士兵,又赏赐了在沿海一带指挥船队打探情报的济王,怎么看都不像是心情急躁。
不过看皇帝取名的风格,并非仅仅是将九州作为明军临时修整的港口码头,而是要如早先的靖海承宣布政使司和如今的蓬州承宣布政使司一般,要将九州正式纳入大明的版图之内。
无论如何,在皇帝对九州岛格外严苛的政策之下,九州岛投降的人不在少数,皇帝命人将其中人口户籍重新梳理一番,清丈土地,参照新疆都司一般,由军队暂时管理,同时派遣官员前往九州岛教化当地投降的贵族和百姓,传授大明的文化风俗。
至于那些不听话的,早已经被烧作焦尸,或是化作海中鱼食,也有一部分降而复叛的人,则直接被军队押送开采银矿。
捷报的喜悦过去,京城很快便因为另一桩事热闹起来,那便是皇帝下旨为皇太后单独修建陵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