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张莱莱连跳两级,沈玉瑶心生感慨。
这孩子打小沈玉瑶就看出她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这从她一点儿大就坚决给自己改名字就显示出来了。
跟着母亲二嫁,上面还有两个异母异父的哥哥。
日子过得肯定不如这小孩儿自己说的这么好。
不然,哪儿有那么大点的孩子给自己如此大的压力?
再聪明,没吃苦精神也不可能连着跳级!
这是在用自己的努力挣脸,挣命!
为她,同样的也是为了崔霞。
她说后来她继父对她们好这一点沈玉瑶相信,家里出了这么个眼看就出息了的孩子,但凡是个正常人也会对她好。
可这好也是孩子用自己的辛苦一点点挣回来的。
想到这儿,沈玉瑶对张莱莱更多了几分心疼。
她看了一眼手表,发现已经十点钟了,于是问:“你今天过来除了买书还有别的事儿吗?”
“没了,就是买书。”张莱莱讲。
“那找到想买的吗?”
“没碰到合适的。”
张莱莱他们学校离新华书店不算太远,坐车半小时的路程。
周末没事儿她几乎都泡在这里了。
说到买书,张莱莱不禁有点惭愧。
她平时买书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来这里蹭书看的。
他们学校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大抵如此。
可面对沈玉瑶的询问,她多少有点不好意思讲。
沈玉瑶也了解这一点,她也是学生,他们学校也同样情况。
不说别人,她时不时也会过来蹭书看。
主要是她学的这个专业需要博取众长,她也不能把自己看过的所有画集都买回去啊,那也太多了。
看张莱莱手里并没有拿书,沈玉瑶就明白了。
她道:“没挑到合适的回头再来。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俩出去找个地方,我要好好问问家里的事儿。”
听沈玉瑶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愿意称滨海为家,张莱莱也很高兴。
她当即点头,然后挽住了沈玉瑶的手。
沈玉瑶先带着张莱莱找到了三哥。
这么多年通信,沈峻林早就掌握了华国的文字,这些书读起来完全没有一点障碍。
加之这个时候的书店,去买书的人永远没有去读书的人多,很多人都是带着本子和笔。
不光看还记。
遇到合适的内容就席地而坐,拿出纸笔一顿狂抄!
这时候这种情况太多了,国家又鼓励人民多读书,所以并不太管。
只要不把书弄脏弄坏,不影响别人,营业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这种情况下,沈峻林自然如鱼得水,完全就沉浸了进去。
沈玉瑶过去的时候真是一阵好找!
最后才在一个书架下找到了盘腿而坐,正闷头狂抄的哥哥。
她不禁有点无奈,过去说:“哥,喜欢的咱就买下来,不用抄。”
沈峻林这才看见了妹妹。
他微微一笑:“抄一下记忆更深刻。”
沈玉瑶不愿就这个问题和他多说。
这次出门她塞给了沈峻林三百块钱,并且告诉他自己带的还有。
以现在的书价,这三百块钱买的书恐怕他都提不动了。
沈玉瑶将自己碰到熟人的事和哥哥说了说,并且说中午一起在外面吃饭,到时候自己过来叫他。
没想到却被沈峻林给拒绝了。
他指了指背在身上的水壶和身边的袋子,说:“你不要管我,我知道怎么坐车,等晚上我自己回去。”
看哥哥如此坚决,沈玉瑶知道他这是嫌下馆子浪费时间,于是也没多劝。
只想着等会儿吃完饭了再过来找他吧。
反正把老哥一个人放在这儿,她还是不能放心。
最重要的是,她觉得以她哥那单薄的身板,不见得能拿得动他买的书。
沈玉瑶从哥哥这边离开又去找了儿女。
两人一人抱着本儿童故事集正看得如醉如痴。
两人都和张莱莱打了个招呼就拒绝了妈妈的邀请,同样说要留下来读书。
沈玉瑶再次没多管,只带着莱莱离开了。
两人去了书店门口的一个小甜食铺,这个甜食铺也是老字号了,专门卖各种甜点,甜汤,夏天也卖冰棍雪糕。
沈玉瑶点了个蛋花米酒,莱莱要了碗红豆沙。
两个人又点了两样点心,就找了个比较安静的位置坐了下来。
坐下后沈玉瑶就问:“小亚呢?我也好久没有小亚的消息了。”
提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张莱莱笑了:“小亚今年也考上高中了。我走的时候她跟我说让我等着,说她回头非过来找我不可。”
“那最好了,我也想让她来。”
听说小亚依然在读书,沈玉瑶也高兴得很。
当年钱嫂子因为被婆家敲诈,自己一个人打几份工,挣的钱都被婆婆拿走。
以至于小亚都到了入学的年龄却没法上学,天天跟着几个男孩子满城跑着捡煤核,拾破烂。
沈玉瑶提过几回,还说过要承担孩子学费的话,结果都被钱嫂子给拒绝了。
那时候正是运动时期,沈玉瑶以为钱嫂子不让小亚上学的原因是怕惹事,所以也不好多说。
最后还是肖梅搬到了她曾经住过的小屋,然后替钱嫂子解决了那混账婆家,沈玉瑶才知道钱嫂子不让小亚上学,是真上不起,又不愿意承人情。
说起来钱嫂子和小亚后来日子好过这还真得感谢肖梅。
是肖梅帮她们解决了问题,又因为陈飞经常进进出出,那家人心有顾忌,再也不敢来找事了。
如今想起这些人,沈玉瑶都觉得还在昨天,根本意识不到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当初连学都上不起的小亚,如今也是个高中生了。
“小亚和钱嫂子还住在大杂院吗?”她问。
“对,还住在那里。”
说起大杂院,张莱莱又想起了一件事。
她眼睛晶晶亮的看着沈玉瑶,问:“阿姨,你还记得吴小军,吴叔叔吗?”